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科护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专利号cn201910562907.x本发明公开了呼吸科护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底端的内部活动套装有圆轴,圆轴的外部固定套装有滚轮,底板两端的内部均活动套装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顶端均延伸至底板的外部,螺纹杆底端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齿轮,两个齿轮的外部传动连接有链条,螺纹杆的外部螺纹套装有水平板,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螺纹杆之间的刻度尺;通过齿轮、链条和螺纹杆之间的配合,能够通过转动一个螺纹杆,实现两个螺纹杆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水平板升降,通过水平板与刻度尺之间的配合,能够将集液瓶调节至低于胸腔口六十厘米下方,能够有效防止引流液倒流,能够有效避免逆行感染现象。
4.现有技术的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以下缺点:1、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对引流管的调节不够全面不能适用于不同要求;2、对引流瓶的调节不够便捷,和对引流瓶的高度测量不够准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可以通过摇杆摇动,带动连接的伞齿轮a转动,伞齿轮a在带动伞齿轮b进行转动,伞齿轮b在转的同时会带动上方连接的螺纹槽杆进行转动,螺纹槽杆在转动的同时连接的螺纹杆会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螺纹杆在移动同时会带动连接的调节板进行上下移动,在调节板上方的限位卡板连接的引流管也会移动,可以调节高低来对病人进行护理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对引流瓶的高度时有要求的,引流瓶可以通过放置板连接的电动伸缩杆通电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引流瓶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侧的刻度尺和放置板平面连接的标杆来确认高度,可以很准确的来调节高度,非常便捷省时省力,确保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的精确性来确保安全,引流瓶通过导流管会将引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储存瓶内,防止引流瓶装满不能继续进行,加强了护理效果,安装的加固板可以其进行固定的效果,防止在移动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整体护理过程。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固定连接支架a和支架b,所述支架a和支架b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
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放置有储存瓶和引流瓶,所述支架b外侧壁设置有摇杆,所述摇杆一端固定连接伞齿轮a,所述伞齿轮a一端齿轮连接伞齿轮b,所述伞齿轮b上方固定连接螺纹槽杆,所述螺纹槽杆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侧固定连接调节板,所述放置板一端设置有标杆,所述支架b一侧设置有刻度尺。
8.可选的,所述调节板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外侧壁卡扣连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延伸到引流瓶内部。
9.可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一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外侧壁固定连接引流瓶和储存瓶。
10.可选的,所述引流瓶一侧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贯穿连接储存瓶。
11.可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板一端设置有推手,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14.1、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可以通过摇杆摇动,带动连接的伞齿轮a转动,伞齿轮a在带动伞齿轮b进行转动,伞齿轮b在转的同时会带动上方连接的螺纹槽杆进行转动,螺纹槽杆在转动的同时连接的螺纹杆会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螺纹杆在移动同时会带动连接的调节板进行上下移动,在调节板上方的限位卡板连接的引流管也会移动,可以调节高低来对病人进行护理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要求。
15.2、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对引流瓶的高度时有要求的,引流瓶可以通过放置板连接的电动伸缩杆通电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引流瓶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侧的刻度尺和放置板平面连接的标杆来确认高度,可以很准确的来调节高度,非常便捷省时省力,确保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的精确性来确保安全,引流瓶通过导流管会将引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储存瓶内,防止引流瓶装满不能继续进行,加强了护理效果,安装的加固板可以其进行固定的效果,防止在移动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整体护理过程。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引流管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推手;2、支架a;3、储存瓶;4、导流管;5、放置板;7、引流管;8、引流瓶;9、调节板;10、支架b;11、刻度尺;12、电动伸缩杆;13、标杆;14、加固板;15、底板;16、滚轮;17、螺纹杆;18、摇杆;19、伞齿轮a;20、伞齿轮b;21、螺纹槽杆;22、限位卡板;2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23.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底板15,所述底板15上方固定连接支架a2和支架b10,所述支架a2和支架b10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一侧设置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顶部放置有储存瓶3和引流瓶8,所述支架b10外侧壁设置有摇杆18,所述摇杆18一端固定连接伞齿轮a19,所述伞齿轮a19一端齿轮连接伞齿轮b20,所述伞齿轮b20上方固定连接螺纹槽杆21,所述螺纹槽杆21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一侧固定连接调节板9,所述放置板5一端设置有标杆13,所述支架b10一侧设置有刻度尺11。
24.示例的,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对引流瓶8的高度时有要求的,引流瓶8可以通过放置板5连接的电动伸缩杆通12电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引流瓶8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侧的刻度尺11和放置板5平面连接的标杆13来确认高度,可以很准确的来调节高度,非常便捷省时省力,确保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的精确性来确保安全,引流瓶8通过导流管4会将引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储存瓶3内,防止引流瓶8装满不能继续进行,加强了护理效果。
25.参考图3所示,所述调节板9顶部安装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板22,所述限位卡板22外侧壁卡扣连接引流管7,所述引流管7一端延伸到引流瓶8内部。
26.示例的,对引流管7进行固定防止发生皱折影响引流。
27.参考图1所示,所述电动伸缩杆12一侧设置有加固板14,所述加固板14外侧壁固定连接引流瓶8和储存瓶3。
28.示例的,起到稳固加固作用。
29.参考图1所示,所述引流瓶8一侧设置有导流管4,所述导流管4一端贯穿连接储存瓶3。
30.示例的,防止引流瓶8不能正常工作。
31.参考图1所示,所述底板15底部设置有滚轮16,所述底板15一端设置有推手1,所述电动伸缩杆12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32.示例的,便捷实用,为其提供电源。
33.使用时,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可以通过摇杆18摇动,带动连接的伞齿轮a19转动,伞齿轮a19在带动伞齿轮b20进行转动,伞齿轮b20在转的同时会带动上方连接的螺纹槽杆21进行转动,螺纹槽杆21在转动的同时连接的螺纹杆17会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螺纹杆17在移动同时会带动连接的调节板9进行上下移动,在调节板9上方的限位卡板22连接的引流管7也会移动,可以调节高低来对病人进行护理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对引流瓶8的高度时有要求的,引流瓶8可以通过放置板5连接的电动伸缩杆12通电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引流瓶8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侧的
刻度尺11和放置板5平面连接的标杆13来确认高度,可以很准确的来调节高度,非常便捷省时省力,确保在对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的精确性来确保安全,引流瓶8通过导流管4会将引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储存瓶3内,防止引流瓶8装满不能继续进行,加强了护理效果,安装的加固板14可以其进行固定的效果,防止在移动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整体护理过程。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呼吸科护理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1、推手;2、支架a;3、储存瓶;4、导流管;5、放置板;7、引流管;8、引流瓶;9、调节板;10、支架b;11、刻度尺;12、电动伸缩杆;13、标杆;14、加固板;15、底板;16、滚轮;17、螺纹杆;18、摇杆;19、伞齿轮a;20、伞齿轮b;21、螺纹槽杆;22、限位卡板;23、固定板,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