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具体是涉及一种通过往复推拉提供前行动力的儿童手拉车。
背景技术:
2.儿童需要身心均衡发展,除了教育之外,儿童玩具也可使身体运动,并启发其智能,儿童玩具不但要能吸引儿童,而且要有趣、好玩及安全。目前,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平衡车、儿童三轮车和儿童电动车等。其中,儿童平衡车主要针对幼儿设计,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宝宝需要用脚持续蹬地来提供滑行动力,是适合2-5岁宝宝的代步、运动和娱乐工具,使其更好的享受运动的快乐。儿童平衡车虽然能够满足一定的儿童运动功能,但是安全性却差一些,经常会有儿童摔倒或摔伤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发设计一种既满足儿童运动又具有足够高安全性还很有趣的童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儿童手拉车,儿童可以平稳的坐在车座上,用手往复推拉带动车前进,用脚控制车转向,手脚并用,既能够满足儿童运动的需要又具有足够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儿童车的趣味性。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儿童手拉车,包括车架和车座,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能够转向的前轮组件,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车架保持平衡的后轮组件,所述车座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推拉传动机构,所述推拉传动机构包括拉手、驱动组件和换向组件,所述拉手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靠近所述前轮组件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换向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推拉所述拉手往复移动时,所述拉手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往复移动时产生方向相反的两种驱动力,所述换向组件将所述两种驱动力转换为同向驱动所述后轮组件向前行进的动力。
6.进一步的,所述拉手的一端与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拉手的一端与一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滑动槽,所述圆柱销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条、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齿条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一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所述齿条的上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位于所述齿条的下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滑动槽设于所述齿条的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
向壳和多个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壳两端开口;所述车架包括沿行进方向延伸的水平部,所述第一导向壳套设于所述水平部上,多个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导向壳内并分为两组,一组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上侧,另一组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下侧,所述水平部滑动夹持于两组所述导向轮之间;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壳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壳和多个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壳两端开口;所述第二导向壳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齿条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壳内,多个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壳内并分为两组,一组设于所述齿条的左侧,另一组设于所述齿条的右侧,所述齿条滑动夹持于两组所述导向柱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齿轮、第二换向齿轮和第三换向齿轮,所述第一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二换向齿轮的单向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共同啮合传动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且位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三换向齿轮输出动力给所述后轮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轮之间的后轮轴,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固设于所述后轮轴上,所述后轮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或者,所述后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轮之间的后轮轴,所述第三换向齿轮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后轮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三换向齿轮与所述后轮轴之间通过调速齿轮组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速齿轮组包括第一调速齿轮、第二调速齿轮和第三调速齿轮,所述第一调速齿轮和所述第二调速齿轮同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调速齿轮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调速齿轮与所述第三调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调速齿轮与所述后轮轴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面,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均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一个所述安装面的外侧,所述第一换向齿轮、所述第二换向齿轮、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和所述第一调速齿轮设于另一个所述安装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调速齿轮和第三调速齿轮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面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前叉座和弯梁,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前轮轴和前叉,所述前轮通过所述前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叉的两个支臂之间,所述前叉的本体柱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叉座上,每个所述支臂的外侧设有脚踏;所述弯梁设于靠近所述前叉座的位置,所述弯梁呈向上凸起状,所述拉手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弯梁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创新设置了推拉传动机构,推拉传动机构包括拉手、驱动组件和换向组件,拉手中部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拉手的一端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或者,拉手的一端通过圆柱销与驱动组件(比如齿条)一端设置的滑动槽滑动连接,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车架上,这样,推拉拉手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连杆或圆柱销带动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而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能够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设置的换向组件可以将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转换为同向驱动的动力,该动力作用在后轮组件的上,即可驱动车子前进。本专利儿童手拉车在推拉的往复过程中均能够驱动车子。儿童手拉车的前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用于为车子
提供转向,具体使用时,可以由儿童的双脚控制转向。后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后部,用于使车架保持平衡,车座安装于车架的顶部,可以使儿童平稳的坐在上边。因此,本专利既能够满足儿童运动的需要又具有足够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儿童车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一视角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侧视图(省略的一后轮);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后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一视角的装配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又一视角的装配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侧视图(省略了车座);
24.结合附图,做如下说明:
25.1-车架,11-水平部,12-齿轮座,121-安装面,13-前叉座,14-弯梁,2-车座,3-前轮组件,31-前轮,32-前轮轴,33-前叉,331-支臂,34-脚踏,4-后轮组件,41-后轮,42-后轮轴,43-调速齿轮组,431-第一调速齿轮,432-第二调速齿轮,433-第三调速齿轮,5-推拉传动机构,51-拉手,52-连杆,53-驱动组件,531-齿条,532-第一传动齿轮,533-第二传动齿轮,534-第一轴,535-第二轴,54-换向组件,541-第一换向齿轮,542-第二换向齿轮,543-第三换向齿轮,55-第一导向组件,551-第一导向壳,552-导向轮,56-第二导向组件,561-第二导向壳,562-导向柱,50-圆柱销,530-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附图的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未按正常比例缩放,故不代表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实际相对大小。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一视角的立体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侧视图(省略了一后轮);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儿童手拉车的后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一视角的装配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轮轴与驱动组件及换向组件的又一视角的装配图;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儿童手拉车,包括车架1和车座2,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能够转向的前轮组件3,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车架保持平衡的后轮组件4,所述车座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推拉传动机构5,所述推拉传动机构包括拉手51、连杆52、驱动组件53和换向组件54,所述拉手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靠近所述前轮组件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换向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之
间,所述拉手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推拉所述拉手往复移动时,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往复移动时产生方向相反的两种驱动力,所述换向组件将所述两种驱动力转换为同向驱动所述后轮组件向前行进的动力。
29.上述结构中,由于拉手中部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拉手的一端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而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车架上,因此,推拉拉手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连杆带动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而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能够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本专利的创新之处在于,设置了换向组件,通过换向组件将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转换为同向驱动的动力,该动力作用在后轮组件的上,即可驱动车子前进。也就是说,本专利在推拉的往复过程中均能够驱动车子。上述结构中,前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用于为车子提供转向,具体使用时,可以由儿童的双脚控制转向。后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后部,用于使车架保持平衡,车座安装于车架的顶部,可以使儿童平稳的坐在上边。因此,本专利既能够满足儿童运动的需要又具有足够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儿童车的趣味性。
3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参见图2、图6、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齿条531、第一传动齿轮532和第二传动齿轮533,所述齿条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一轴55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所述齿条的上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轴56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位于所述齿条的下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由连杆带动齿条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齿条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轴上,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轴上,第一轴及第二轴分别在推的过程和拉的过程中传递驱动力,进而可以实现推拉过程均能产生驱动力。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55,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壳551和多个导向轮552,所述第一导向壳两端开口;所述车架包括沿行进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1,所述第一导向壳套设于所述水平部上,多个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导向壳内并分为两组,一组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上侧,另一组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下侧,所述水平部滑动夹持于两组所述导向轮之间;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壳固定连接。这样,将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壳套设在车架的水平部上,将多个导向轮分两组设置在第一导向壳内,再通过第一导向组件的多个导向轮与车架的水平部之间的滚动配合,可以实现滑动导向的功能,该结构结合了车架的设计与驱动组件的配合,与现有技术中链条式传递动力的方式相比,结构牢固,且稳定性好。
31.为了优化齿条滑动的性能,基于同样的工作原理,更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56,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壳561和多个导向柱562,所述第二导向壳两端开口;所述第二导向壳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齿条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壳内,多个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壳内并分为两组,一组设于所述齿条的左侧,另一组设于所述齿条的右侧,所述齿条滑动夹持于两组所述导向柱之间。这样,齿条与第二导向组件的多个导向轮滚动配合,可以对齿条的前后进行限位,并对齿条的运动进行导向,实现了齿条运动的平衡,使齿条的传动更加顺畅。
3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7和图8,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
向齿轮541、第二换向齿轮542和第三换向齿轮543,所述第一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二换向齿轮的单向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共同啮合传动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且位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三换向齿轮输出动力给所述后轮组件。这样,通过将第一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设置于第一轴上,将第二换向齿轮单向转动设置于第二轴上,并将第一换向齿轮和第二换向齿轮共同啮合传动于第三换向齿轮的两侧,可以实现推拉拉手的过程中带动第三换向齿轮沿同一个方形旋转,比如,在推拉手的过程中,第一换向齿轮沿顺时针旋转并驱动第三换向齿轮沿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二换向齿轮由于单向转动,第二换向齿轮空转并不驱动第三换向齿轮;同样的,在拉动拉手的过程中,第一换向齿轮由于单向转动,第一换向齿轮空转并不驱动第三换向齿轮,而第二换向齿轮沿顺时针旋转并驱动第三换向齿轮沿逆时针旋转,因此,通过该换向组件,可以实现将两种相反驱动力转换为同向驱动后轮组件向前行进的动力。其中,单向转动结构为现有技术,比如可以采用如单向轴承、飞轮、棘轮等,在此不再赘述。后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后部,用于使车架保持平衡,并传递驱动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后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4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轮之间的后轮轴42,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固设于所述后轮轴上,所述后轮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优选的,后轮单向转动(如单向轴承、飞轮、棘轮等)连接于后轮轴,可以实现前行。后轮组件也是现有自行车及儿童三轮车等的常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重点是说明第三换向齿轮与后轮轴固定连接,由第三换向齿轮直接驱动后轮轴并带动整个车子前行。第三换向齿轮与第一换向齿轮和第二换向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达到变速的目的。
33.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4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轮之间的后轮轴42,所述第三换向齿轮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后轮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三换向齿轮与所述后轮轴之间通过调速齿轮组43传动连接。这样,后轮轴与第三换向齿轮之间通过调速齿轮组传动连接,可以设置不同的齿数比。这样,第一换向齿轮及第二换向齿轮旋转一周可以带动第三换向齿轮旋转两周,而第三换向齿轮可以通过调速齿轮组旋转更多周数。从而可以使车子驱动更加省力,轻便。
34.调速齿轮组原则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等,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速齿轮组包括第一调速齿轮431、第二调速齿轮432和第三调速齿轮433,所述第一调速齿轮和所述第二调速齿轮同轴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调速齿轮与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调速齿轮与所述第三调速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调速齿轮与所述后轮轴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调速齿轮与第二调速齿轮同轴设置,在传递动力的同时,改变了动力输出的位置,从而可以更好的布局后轮轴,比如,实现两后轮呈左右对称状。第三调速齿轮与后轮轴固定连接,用于实现传动动力给后轮轴,第三调速齿轮与第一、第二调速齿轮的齿数可以不同,比如第一、第二调速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三调速齿轮的直径而小于第三换向齿轮的直径。
35.为了更好布局多个齿轮,优选的,车架包括齿轮座12,所述齿轮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面121,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均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一个所述安装面的外侧,所述第一换向齿轮、所述第二换向齿轮、所述第三换向齿轮和所述第一调速齿轮设于另一个所述安装面的
外侧,所述第二调速齿轮和第三调速齿轮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面之间。这样,实现了多个齿轮在齿轮座上的更加合理的布局。
36.前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用于为车子提供转向,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参见图1,所述车架包括前叉座13和弯梁14,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31、前轮轴32和前叉33,所述前轮通过所述前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叉的两个支臂331之间,所述前叉的本体柱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叉座上,每个所述支臂的外侧设有脚踏34;所述弯梁设于靠近所述前叉座的位置,所述弯梁呈向上凸起状,所述拉手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弯梁上。这样,前叉与前叉座转动连接,实现转向的功能,前轮通过前轮轴转动安装于两个支臂之间,实现前轮的转动功能,此为现在技术常规设置,本实施例中,重点是在支臂的外侧设置了脚踏,使用者可以通过双脚控制脚踏实现转向控制功能。此外,还设置了弯梁,弯梁靠近前叉设置,便于与拉手转动连接。拉手靠近前叉设置,更利用操作控制。
37.本实用新型儿童手拉车的动作原理如下:
38.使用者乘坐在车座上,双手握住拉手的两个把杆,双脚放置在两个脚踏上,行进时,向后拉动拉手,拉手转动,拉手的底端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连杆向前移动,连杆进而带动齿条向前移动,齿条进而驱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比如,第一传动齿轮逆时针旋转,同时第二传动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一传动齿轮经第一轴传递动力给第一换向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经第二轴传递动力给第二换向齿轮,这里假设第二换向齿轮为空转,第一换向齿轮带动第三换向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换向齿轮进而带动第一调速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二调速齿轮与第一调速齿轮同步转动,第二调速齿轮进而带动第三调速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调速齿轮进而带动后轮轴旋转,后轮轴进而驱动两后轮旋转,实现向前行进的功能。
39.同样,向前推动拉手时,拉手转动,拉手的底端向后移动,进而带动连杆向后移动,连杆进而带动齿条向后移动,齿条进而驱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此时,第一传动齿轮改为顺时针旋转,同时第二传动齿轮改为逆时针旋转,第一传动齿轮经第一轴传递动力给第一换向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经第二轴传递动力给第二换向齿轮,此时,第一换向齿轮为空转,由于第二换向齿轮位于第三换向齿轮的另一侧,因此,第二换向齿轮仍然带动第三换向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换向齿轮进而带动第一调速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二调速齿轮与第一调速齿轮同步转动,第二调速齿轮进而带动第三调速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三调速齿轮进而带动后轮轴旋转,后轮轴进而驱动两后轮旋转,实现向前行进的功能。当需要转向时,用双脚驱动前叉,进而实现转动功能。
40.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参见图9,一种儿童手拉车,包括车架1和车座2,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能够转向的前轮组件3,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车架保持平衡的后轮组件4,所述车座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儿童手拉车还包括推拉传动机构5,所述推拉传动机构包括拉手51、驱动组件53和换向组件54,所述拉手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靠近所述前轮组件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滑动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换向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所述拉手的一端与一圆柱销5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滑动槽530,所述圆柱销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推拉所述拉手往复移动时,所述拉手通过圆柱销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沿行进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往复移动时产生方向相反的两种驱动力,所述换向组件将所述两种驱动力转换为同向
驱动所述后轮组件向前行进的动力。
41.本实施例中,车架1、车座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以及推拉传动机构5的拉手51、驱动组件53及换向组件54的具体结构均可与上述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驱动组件的齿条一端竖直设置滑动槽530,拉手通过圆柱销与滑动槽配合,拉手转动时,圆柱销在滑动槽内移动,从而沿行进方向驱动齿条移动。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儿童手拉车,儿童可以平稳的坐在车座上,用手往复推拉带动车子前进,用脚控制车转向,手脚并用,既能够满足儿童运动的需要又具有足够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儿童车的趣味性。
43.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