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钢板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钢板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2.钢板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可直接轧制或由宽钢带剪切而成,在工业生产和加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在某些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钢板进行加工,在对钢板压弯的时候就需要用到钢板折弯设备。
3.在现有的钢板压弯装置中,部分装置还需要人工手动进行上料,使得人们在进行钢板压弯加工时需要额外耗费时间来上料,而且现有的装置在进行钢板压弯时,由于钢板没有很好的固定,使钢板在压弯加工时容易晃动,导致钢板的加工成品率较低,因此,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上料而且能够对钢板进行夹紧的工业钢板折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现有的钢板压弯装置时,需要人工手动进行上料,而且钢板在压弯加工时容易晃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上料而且能够对钢板进行夹紧的工业钢板折弯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工业钢板折弯设备,包括有底板、第一支撑架、重力块、折弯机构、推料机构、复位机构和夹紧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内侧上部设有折弯机构,折弯机构上设有重力块,底板顶部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上设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上设有夹紧机构。
6.进一步的是,折弯机构包括有第一拉绳、第一固定板、第七支撑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一转杆,第一支撑架内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第一支撑架上部中侧设有两个第七支撑板,第七支撑板均与第一转杆转动式连接,第七支撑板内侧下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挡住重力块底部,第一转杆中侧绕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上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底部与重力块连接。
7.进一步的是,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板、伺服电机、第二支撑板、麻花轴、第一支撑柱、传动组件和第二活动板,底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部设有伺服电机,底板顶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均转动式设有麻花轴,一侧的麻花轴一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底板顶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麻花轴均与同侧的第一支撑柱上部一侧转动式连接,麻花轴的一侧之间设有传动组件,麻花轴的一侧均螺纹式设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位于传动组件的一侧。
8.进一步的是,复位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棘条和第一棘轮,第二活动板的内侧上部均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顶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棘条,第一棘条与第三支撑板顶部之间均设有3个第三弹簧,第一转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棘轮,第一棘轮位于第七支撑板的外侧,第一棘轮与第一棘条配合。
9.进一步的是,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板、第二支撑柱、第二弹簧和第三活动板,
第三支撑板内侧下部均设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上部均设有3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下部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板,第三活动板顶部与第三固定板之间均设有3个第二弹簧。
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放料架、第四支撑板、第二棘条、第二固定板、第二棘轮、第二转杆、第二拉绳、推板、第一弹簧和第二活动块,底板顶部一侧中部间隔设有4个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部之间设有放料架,一侧的第三固定板下部设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棘条,第二棘条顶部与第四支撑板之间设有3个第四弹簧,放料架底部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下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一侧设有第二棘轮,第二棘轮与第二棘条配合,第二转杆一侧绕有第二拉绳,第二转杆一侧与一侧的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扭簧,放料架底部中侧滑动式设有推板,推板一侧与放料架之间设有两个第五弹簧,第二拉绳另一端与推板下侧连接,推板上部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第二活动块底部与推板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
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有第五支撑板、齿轮、第三转杆、第三活动块、第六支撑板和齿条,第三固定板一侧下部均设有第五支撑板,第五支撑板内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两侧均设有齿轮,第三转杆中侧设有第三活动块,底板顶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第六支撑板,第六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一侧,第六支撑板顶部均设有齿条,齿轮与齿条配合。
12.进一步的是,第一活动板一侧设有把手。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弯机构、推料机构、下料机构和下压机构的配合,能够在对钢板进行压弯加工时自动进行下料,方便人们进行操作,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机构和出料机构的配合,能够在对钢板进行压弯加工时进行夹紧,从而稳住钢板的位置,防止钢板在压弯加工时晃动,提高钢板加工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以上附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架,3:重力块,6:折弯机构,61:第一拉绳,62:第一固定板,63:第七支撑板,64:第一活动板,65:第一转杆,7:推料机构,71:第一支撑板,72:伺服电机,73:第二支撑板,74:麻花轴,75:第一支撑柱,76:传动组件,77:第二活动板,8:复位机构,81:第三支撑板,82:第一棘条,83:第一棘轮,9:下料机构,91:第二支撑架,92:放料架,93:第四支撑板,94:第二棘条,95:第二固定板,96:第二棘轮,97:第二转杆,98:第二拉
绳,99:推板,910:第一弹簧,911:第二活动块,10:夹紧机构,101:第三固定板,102:第二支撑柱,103:第二弹簧,104:第三活动板,11:出料机构,111:第五支撑板,112:齿轮,113:第三转杆,114:第三活动块,115:第六支撑板,116: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实施例1
27.一种工业钢板折弯设备,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撑架2、重力块3、折弯机构6、推料机构7、复位机构8和夹紧机构10,底板1顶部后侧设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内侧上部设有折弯机构6,折弯机构6上设有重力块3,底板1顶部设有推料机构7,推料机构7上设有复位机构8,复位机构8上设有夹紧机构10。
28.折弯机构6包括有第一拉绳61、第一固定板62、第七支撑板63、第一活动板64和第一转杆65,第一支撑架2内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65,第一支撑架2上部中侧设有两个第七支撑板63,第七支撑板63均与第一转杆65转动式连接,第七支撑板63内侧下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板64,第一活动板64挡住重力块3底部,第一转杆65中侧绕有第一拉绳61,第一拉绳61上设有第一固定板62,第一固定板62底部与重力块3连接。
29.推料机构7包括有第一支撑板71、伺服电机72、第二支撑板73、麻花轴74、第一支撑柱75、传动组件76和第二活动板77,底板1顶部前侧左部设有第一支撑板71,第一支撑板71顶部设有伺服电机72,底板1顶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73,第二支撑板73上部均转动式设有麻花轴74,左侧的麻花轴74前侧与伺服电机72的输出轴连接,底板1顶部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75,麻花轴74均与同侧的第一支撑柱75上部前侧转动式连接,麻花轴74的前侧之间设有传动组件76,传动组件76由2个皮带轮和1根皮带组成,麻花轴74的前侧均设有1个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皮带,麻花轴74的前侧均螺纹式设有第二活动板77,第二活动板77位于传动组件76的后侧。
30.复位机构8包括有第三支撑板81、第一棘条82和第一棘轮83,第二活动板77的内侧上部均设有第三支撑板81,第三支撑板81顶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棘条82,第一棘条82与第三支撑板81顶部之间均设有3个第三弹簧,第一转杆6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棘轮83,第一棘轮83位于第七支撑板63的外侧,第一棘轮83与第一棘条82配合。
31.夹紧机构10包括有第三固定板101、第二支撑柱102、第二弹簧103和第三活动板104,第三支撑板81内侧下部均设有第三固定板101,第三固定板101上部均设有3个第二支撑柱102,第二支撑柱102下部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板104,第三活动板104顶部与第三固定板101之间均设有3个第二弹簧103。
32.当人们需要对钢板进行折弯时,首先将钢板放在第三活动板104与第三固定板101之间,此时钢板会挤压第三活动板104向上移动,第二弹簧103压缩,在第二弹簧103的作用下,使第三活动板104会对钢板进行夹紧,然后开启伺服电机72,控制伺服电机72正转,伺服电机72的输出轴带动左侧的麻花轴74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76带动右侧的麻花轴74转
动,在第二活动板77内螺纹的作用下,麻花轴74带动第二活动板77和第三支撑板81向后移动,使第三支撑板81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向后移动,从而带动钢板向后移动,当钢板移动至第一活动板64正下方时,手动拉动第一活动板64向后移动,当第一活动板64与重力块3分离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重力块3带动第一固定板62和第一拉绳61向下移动,当重力块3与钢板接触时,重力块3会将钢板压弯,压弯后的钢板会继续向后移动,当第一棘条82与第一棘轮83接触时,第一棘轮83挤压第一棘条82向下移动,第三弹簧压缩,当第一棘条82与第一棘轮83分离时,第三弹簧恢复原状,第三弹簧带动第一棘条82向上移动复位,然后人们手动取下压弯后的钢板,当压弯后的钢板与第三活动板104分离时,第二弹簧103恢复原状,第二弹簧103带动第三活动板104向下移动复位,再控制伺服电机72反转,伺服电机72的输出轴带动左侧的麻花轴74反转,从而通过传动组件76带动右侧的麻花轴74反转,麻花轴74带动第二活动板77和第三支撑板81向前移动复位,使第三支撑板81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向前移动复位,当第一棘条82与第一棘轮83再次接触时,第一棘条82带动第一棘轮83转动,第一棘轮83带动第一转杆65转动,第一转杆65将第一拉绳61绕起,第一拉绳61带动第一固定板62和重力块3向上移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活动板64向前移动复位,使第一活动板64重新挡住重力块3,当第一棘条82与第一棘轮83再次分离时,第一棘轮83停止转动,第一转杆65停止转动,第一固定板62、第一拉绳61和重力块3停止移动,当第二活动板77完全复位后,关闭伺服电机72,上述转动全部停止,当人们还需要将钢板进行折弯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33.实施例2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9,下料机构9包括有第二支撑架91、放料架92、第四支撑板93、第二棘条94、第二固定板95、第二棘轮96、第二转杆97、第二拉绳98、推板99、第一弹簧910和第二活动块911,底板1顶部前侧中部间隔设有4个第二支撑架91,第二支撑架91上部之间设有放料架92,左侧的第三固定板101下部设有第四支撑板93,第四支撑板93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棘条94,第二棘条94顶部与第四支撑板93之间设有3个第四弹簧,放料架92底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板95,第二固定板95下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97,第二转杆97左侧设有第二棘轮96,第二棘轮96与第二棘条94配合,第二转杆97右侧绕有第二拉绳98,第二转杆97右侧与右侧的第二固定板95之间设有扭簧,放料架92底部中侧滑动式设有推板99,推板99前侧与放料架92之间设有两个第五弹簧,第二拉绳98另一端与推板99下侧连接,推板99上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911,第二活动块911底部与推板99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910。
35.当人们需要对钢板进行折弯时,可以将多块钢板放置在放料架92内,当第三固定板101向后侧移动时,左侧的第三固定板101带动第四支撑板93和第二棘条94向后侧移动,当第二棘条94与第二棘轮96接触时,第二棘轮96挤压第二棘条94向上移动,第四弹簧压缩,当第二棘条94与第二棘轮96分离时,第四弹簧恢复原状,第四弹簧带动第二棘轮96向下移动复位,当第三固定板101向前侧移动时,左侧的第三固定板101带动第四支撑板93和第二棘条94向前侧移动,当第二棘条94与第二棘轮96接触时,第二棘条94带动第二棘轮96和第二转杆97,此时扭簧发生形变,第二转杆97将第二拉绳98绕起,第二拉绳98拉动推板99向后移动,第五弹簧拉伸,推板99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向后移动,使推板99推动放料架92内最下侧的钢板向后移动至第三活动板104底部与第三固定板101之间,放料架92挡住剩余的钢板移动,当最下侧的钢板与剩余的钢板分离时,剩余的钢板会向下移动,当第二棘条94与第二棘
轮96分离时,扭簧恢复原状,扭簧带动第二棘轮96和第二转杆97反转,第二转杆97将第二拉绳98放松,第五弹簧复位,第五弹簧带动推板99向前移动复位,推板99带动其上所有部件向前移动复位,当第二活动块911与剩余的钢板接触时,剩余的钢板会挤压第二活动块91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910压缩,当第二活动块911与剩余的钢板分离时,第一弹簧910恢复原状,第一弹簧910带动第二活动块911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完成自动上料功能。
36.还包括有出料机构11,出料机构11包括有第五支撑板111、齿轮112、第三转杆113、第三活动块114、第六支撑板115和齿条116,第三固定板101后侧下部均设有第五支撑板111,第五支撑板111内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113,第三转杆113左右两侧均设有齿轮112,第三转杆113中侧设有第三活动块114,底板1顶部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六支撑板115,第六支撑板115位于第一支撑柱75的前侧,第六支撑板115顶部均设有齿条116,齿轮112与齿条116配合。
37.当钢板移动在第三活动板104底部与第三固定板101之间时,第三活动块114会挡住最下侧的钢板移动,稳定钢板的位置,当第三固定板101向后侧移动时,第三固定板101会带动第五支撑板111、第三转杆113、齿轮112和第三活动块114向后侧移动,当齿轮112与齿条116啮合时,齿条116带动齿轮112转动,齿轮112带动第三转杆113和第三活动块114转动,使第三活动块114不再挡住最下侧的钢板,方便人们取下压弯后的钢板后,当第三固定板101向前侧移动时,齿条116带动齿轮112反转,齿轮112带动第三转杆113和第三活动块114反转复位。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