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撬装式分选设备。
背景技术:
2.我国生活垃圾组份复杂,受南北地域影响较大,具有高含水率等特点。这使得垃圾焚烧或是热解气化前,需进行预处理,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降低含水率,提高单位质量垃圾的热值。从而使处理过程中较容易达到工艺要求和节省能耗。使该类技术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提高该类技术推广的可能性。
3.我国近些年来,在废旧填埋场的修复工程中,广泛运用垃圾分选设备。然而这种设备适合大容量垃圾填埋场的突击分选,具有占地多,造价高,能耗大,搬迁困难等特点。目前没有针对小型焚烧装置,或垃圾热解气化技术的配套撬装集成分选设备。
4.小型垃圾焚烧设备处理量较低,在日处理100吨以下原生垃圾的项目上,很难配置一套造价高昂的分选设备。特别是近些年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推广,该类技术资源化程度高,对物料的热值具有一定的要求。提前分离生活垃圾中的低热值无机物,能有效的提高处理量和成本。热解气化技术的处理量相对焚烧炉较小,随之更需要一个量身的生活垃圾分选模块,提高处理能力和效率。现有垃圾分选设备占地较大,无形占用项目用地,和土地成本。大型分选系统,子设备较多,造价较高,使项目需要更多的人员配置和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撬装式分选设备,以适应当下更为精细的小型化设备要求,其设备集成化程度高,利用废弃物料自身的粒径大小、轻重等物理特点进行分选,实现对生活垃圾的分选和归集。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内的圆盘筛、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风选装置及破碎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设于圆盘筛正下方,用于承接从圆盘筛缝隙落下的垃圾物料,第二输送带设于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一侧,且位于圆盘筛出料口正下方,用于承接第一输送带及圆盘筛出料口下落的垃圾物料,所述破碎装置设于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一侧,用于承接第二输送带输送的垃圾物料,所述风选装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下方,其出风口朝向第二输送带一侧。
7.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为倾斜设置,且均为出料端一侧高于进料端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为5-10
°
,第二输送带倾斜角度为20-40
°
,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输送带出料端的下方,使离开第一输送带出料端的垃圾物料能够掉落至第二输送带上。
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风选装置包括风机及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第一输送带下方,且平行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导风板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输送带进料端上方,所述风机设于导风板和第一输送带之间,位于第一输送带进料端一侧,
其出风方向与第一输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同。
9.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生活垃圾撬装式分选设备还包括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倾斜设置于机架外,其出料口位于圆盘筛上方,通过进料输送带能够将外界垃圾物料输送至圆盘筛上。
10.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生活垃圾撬装式分选设备还包括滑槽组件,所述滑槽组件包括两根平行滑槽,固定于机架上,且位于圆盘筛上方,两根滑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料输送带包括传送带、两根辊筒及两根连接杆,两根辊筒通过传送带连接,两根辊筒同一端通过一根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侧面设有沿连接杆长度方向的滑块,所述滑块能够与滑槽配合,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连接杆长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上述分选装置的各部件均集成在同一机架上,形成撬装式结构,集成化程度高,设备兼容性强,移动运输非常方便,而且分选精细,分选效率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分选成本。
13.2、通过上述分选装置的分选,可以有效将高热值的有机物经过分选后用于焚烧或热解气化,也可以资源回收。而低热值的重质物填埋场回填或是加工成建筑辅料。生活垃圾中的轻质物多为高热值的纸张或塑料,重质物多为低热值金属和无机物。整个分选流程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明了。总体设备外部长宽高均控制在标准集装箱内部尺寸(6.4m*2.4m*2.4m)以内,保证设备可以撬装运行。而通过在撬装柜体内配置plc控制系统,能有效的检测处理工况。通过plc控制处理能力,做到处理能力跨度大,节省能耗。具有多场景的适应能力,方便运输和配套对接末端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14.3、上述设备的处理量最大可达到每天5t~50t,针对生活垃圾的精细化处置和中小型垃圾处理项目有着很好的兼容性,投资和分选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15.4、上述分选准确率高,能有效的将高热值和低热值的物料进行选出,准确率达到90%以上,便于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分选后资源化,减少垃圾的填埋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将进料输送带收储到机架内时,滑槽与进料输送带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包括机架5及设于机架5内的圆盘筛2、第一输送带12、第二输送带8、风选装置及破碎装置,第一输送带12设于圆盘筛2正下方,用于承接从圆盘筛2缝隙落下的垃圾物料,第二输送带8设于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10一侧,且位于圆盘筛2出料口4正下方,用于承接第一输送带12及圆盘筛2出料口4下落的垃圾物料,破碎装置设于第二输送带8的出料端6一侧,用于承接第二输送带8输送的垃圾物料,风选装置设于
第一输送带12下方,其出风口朝向第二输送带8一侧。
21.其中,第一输送带12和第二输送带8均倾斜设置,且均为出料端一侧高于进料端一侧,第一输送带12的倾斜角度为5-10
°
,第二输送带8倾斜角度为20-40
°
,第二输送带8的进料端9位于第一输送带12出料端10的下方,使离开第一输送带12出料端10的垃圾物料能够掉落至第二输送带8上。
22.风选装置包括风机13及导风板11,导风板11设于第一输送带12下方,且平行于第一输送带12的输送方向,导风板11一端固定在机架5上,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输送带8进料端9上方,风机13设于导风板11和第一输送带12之间,位于第一输送带12进料端14一侧,其出风方向与第一输送带12的传送方向相同。
2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进料输送带向圆盘筛2持续输送物料,进料输送带倾斜设置于机架5外,其出料口位于圆盘筛2上方,通过进料输送带能够将外界垃圾物料输送至圆盘筛2上。
24.为了实现对进料输送带的进一步集成,在机架5上设计滑槽组件,滑槽组件包括两根平行滑槽3,固定于机架5上,且位于圆盘筛2上方,两根滑槽3的槽口相对设置,同时进料输送带包括传送带101、两根辊筒102及两根连接杆103,两根辊筒通过传送带101连接,两根辊筒102同一端通过一根连接杆103连接,连接杆103侧面设有沿连接杆103长度方向的滑块104,滑块104能够与滑槽3配合,滑槽3的长度大于连接杆103长度,如图2和图3所示。
25.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26.在本实施例中,机架5的顶部吊装着用于收储进料输送带的滑槽,用于在整体运输时将进料输送带连同辊筒一起推入机架5内收储在滑槽上。这样使设备的纵向长度大大降低,降低设备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占用率,使设备整体集成化程度更高。
27.进料输送带将垃圾送入机架5内,落入圆盘筛2,圆盘筛2的圆盘为多边形设计,在运行转动过程中将使垃圾与圆盘碰撞后不断的弹跳抛掷,在此过程中,玻璃瓶会被打碎,包裹着的垃圾会被打开,垃圾散开后会为接下来的其它工段提供较为均质的物料特性,使分选更为准确。
28.第一输送带12下方的风机13产生风力,由导向板对风向进行导向。圆盘筛2的圆盘交错排列,圆盘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粒径较小的的垃圾会掉入圆盘筛2下方的第一输送带12上,第一输送带12将下落的垃圾全部向前输送至第二输送带8上,在垃圾由第一输送带12出料端抛出的过程中,风机13产生的风力对抛出的物料进行风选,将轻质物输吹送至破碎机粉碎,重质物因重力大,不受风力影响,滑落至机架5内底部回收。
29.在上述过程中,物料在离心力和弹跳力以及风力的作用下,会降低含水率,为后续处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0.圆盘筛2筛上的大粒径物料会被弹跳推送至圆盘筛2的出口,圆盘筛2出口处下方设有物料溜板,此设计主要是通过缓冲物料掉落产生的撞击力,以免对第二输送带8造成损坏。第二输送带8坡度较大(倾斜角20-40
°
),使重质物料由于自身重量大于第二输送带8上的摩檫力,会往下滚落。轻质物料在风选通道的风力作用下,随着第二输送带8倾斜向上输送,其皮带上的轻质物料与风选通道吹过来的小粒径轻质物一并被输送至破碎机。重质物料则会被滚落至机架5底部物料收集区。
31.小粒径轻质物与大粒径轻质物在风选通道的风力作用下以及第二输送带8的带动
下进入破碎机。物料进入破碎机在双轴破碎刀片的剪切下,破碎成50mm左右的粒径,成为rdf物料。风选通道产生的多余的风一并进入破碎机,由破碎机齿间缝隙排出。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