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技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设备根据加热介质不同、加热原理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燃气取暖设备、电加热取暖设备、锅炉取暖设备、电壁挂炉取暖。
4.现有取暖器设备中的发热组件和风扇组件都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外壳内,当发热组件使用时间较长时,容易通过固定件把热量传递给风扇组件中的电机,导致电机过热,从而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避免风机组件中的电机容易温度升高,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壳体上设有连通空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吊装在出风口上,且风机组件与发热组件之间设有间距。
7.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叶,电机吊装在出风口上,风叶设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远离出风口设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包括面板和环绕面板周向设置的导风口,电机吊装在面板朝向空腔的一侧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面板上设有第一隔热罩,第一隔热罩和面板之间围合有电机安装腔,电机吊装在电机安装腔内;第一隔热罩上设置有通孔,电机的输出端经通孔伸出与风叶连接。
10.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内还设有第二隔热罩,第二隔热罩的一末端连接在导风口的周缘处,第二隔热罩的另一末端邻近发热组件设置;电机和风叶位于第二隔热罩内。
11.在一个实施例中,面板的尺寸大于电机的横截面尺寸。
12.在一个实施例中,面板与壳体之间通过若干条固定筋连接,若干条固定筋把导风口分隔为至少两个。
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进风口、发热组件、风机组件和出风口沿直线依次排布设置。
14.在一个实施例中,风叶为离心叶轮。
1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一种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取暖器本体上设有上述风扇安装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设置在
出风口上,通过把风机组件吊装在出风口上并与发热组件之间设有间距,较大程度的实现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之间的接触隔断,使发热组件不会通过连接件把热量传递给风机组件,从而避免风机组件中的电机容易温度升高,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代表如下含义:壳体1;空腔2;进风口3;发热组件5;电机6;风叶7;面板8;导风口9;第一隔热罩10;电机安装腔11;第二隔热罩1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 内设有空腔2,空腔2内设有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5,壳体1上设有连通空腔2 内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吊装在出风口上,且风机组件与发热组件5 之间设有间距。
23.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设置在出风口上,通过把风机组件吊装在出风口上并与发热组件5之间设有间距,较大程度的实现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5之间的接触隔断,使发热组件5不会通过连接件把热量传递给风机组件,从而避免风机组件中的电机6容易温度升高,以延长电机6的使用寿命。
24.其中,如图3所示,风机组件包括电机6和风叶7,电机6吊装在出风口上,风叶7设在电机6的输出端上且远离出风口设置。如此,即电机6设置在远离发热组件5的一侧,风叶7设置在靠近发热组件5的一侧,通过把电机6 设置在远离发热组件5的一侧,以使电机6远离发热体,从而避免电机6容易温度过高,以延长电机6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风叶7指的是通过电机带动转动,以产生风的部件。
25.其中,如图1-2所示,出风口包括面板8和环绕面板周向设置的导风口9,即导风口9为沿面板8的周向设置,相对传统采用孔状设置的导风口,在导风口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环绕面板周向设置的导风口9的长度必然大于传统采用孔状设置的导风口的长度,同理,环绕面板周向设置的导风口9的宽度必然大于传统采用孔状设置的导风口的宽度,从而其送风角度相对会更大。进一步的,电机6吊装在面板8朝向空腔2的一侧上,由于出风口上设置有面板8,因此面板8为电机6提供了安装位。如此,面板8的设置具有如下作用,其一:使导风口9能够绕面板8设置,不仅增大导风口9的长度和宽度,而且外观美观;其二:为电机6的安装提供了安装位。
26.其中,如图3所示,面板8上设有第一隔热罩10,第一隔热罩10和面板8 之间围合有电机安装腔11,电机6吊装在电机安装腔11内;第一隔热罩10上设置有通孔,电机6的输出端经通孔伸出与风叶7连接。设置的第一隔热罩10 具有两个作用,其一:起到隔热的作用,通
过设置的第一隔热罩10以避免热风直接往电机6吹,同时避免发热组件5的热量直接朝向电机6辐射,从而避免电机6容易温度升高,有效保护电机6,延长电机6的使用寿命;其二:有利于引导由风叶7吹出的风,更好的从空腔2内往导风口9方向平缓吹出,避免由于电机6的阻挡而改变气流,保障了风流的平缓,因而降低风噪且提升风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罩10可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备,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10采用金属材质制备,因为金属材质能够反射热量,更优的做法是,第一隔热罩10设置隔热反光膜,隔热效果更佳。
27.其中,如图3所示,空腔2内还设有第二隔热罩12,电机6和风叶7位于第二隔热罩12内。为了防止热风在空腔2内扩散,造成其他零部件的温度升高,而设置第二隔热罩12,进一步的,为了提升隔热效果,第二隔热罩12的一末端连接在导风口9的周缘处,第二隔热罩12的另一末端邻近发热组件5设置,如此,即可更好的引导热风从发热组件5吹出至导风口9。
28.其中,如图1-2所示,面板8的尺寸大于电机6的横截面尺寸。如此设置,则可更好的遮挡电机6,避免电机6裸露在外,提高美观性。
29.其中,如图1-2所示,面板8与壳体1之间通过若干条固定筋连接,若干条固定筋把导风口9分隔为至少两个。为了实现面板8在壳体1上的固定,通过固定筋把面板8和壳体1连接,而采用固定筋连接的优点在于,固定筋体积相对较小,因而对于气流的阻挡和干扰更小,而且采用固定筋其外观更加美观且结构简单。
30.其中,如图3所示,进风口3、发热组件5、风机组件和出风口沿直线依次排布设置。使用时,风机组件工作使进风口3产生吸力,让空气从进风口3进入,流至发热组件5后由发热组件5对空气进行加热,再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经过风机组件后从出风口吹出,由于进风口3、发热组件5、风机组件和出风口为直线排布设置,所以风流也是沿直线流动,从而避免需要设置折流板去改变风流,有利于提升风力。
31.其中,如图3所示,风叶7为离心叶轮。离心叶轮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利用离心力做功,使空气提高压力的风轮,采用离心叶轮有利于进一步的提升风力。
32.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一种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取暖器本体上设有上述风扇安装结构。
33.通常情况下,在旋转底座上设置有操作按钮,且设置在旋转底座的侧面上,用户通过控制操作按钮即可控制取暖器,实现取暖器的开关、水平转动和上下转动等功能。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