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调节透气性驾驶坐垫。
背景技术:
2.汽车作为常用交通工具已大量使用,驾驶员因长期驾驶保持坐姿,臀部长期处于挤压和潮湿状态,容易引发前列腺等生理疾病,如果驾驶坐垫有一定的透气性,则可使坐垫的舒适感相应的增强,司机发生前列腺等生理疾病的可能性将有效降低。
3.申请号为20181065063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透气座椅,其方案是在已有座椅上改装,或在座垫和靠背内置一层通风层,并设置进气管道,在通气层和座椅表面间设置防压隔离层,实现透气性。该装置需外置进气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调节透气性驾驶坐垫,解决现有的透气坐垫需要额外设置气源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调节透气性驾驶坐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坐垫本体的中央同轴设置有通孔,所述坐垫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气球,所述气球的口部通过气管与通孔连通。
6.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车辆运行途中,驾驶员只要受到轻微颠簸,驾驶员就可间歇性挤压气球实现气球间歇性膨胀和收缩,从而气球可间歇性吸气和排气,通孔内部有气体流动,从而可增加坐垫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7.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透气坐垫相比,现有的透气坐垫需要额外设置气源导致使用不便;而本技术方案中无需外置气源,利用车辆运行颠簸间歇性挤压气球,使气球间歇性吸气和排气,使通孔内部有气体流通,从而达到自调节透气性的效果,且设置气球可增加坐垫的弹性,可增加坐垫的舒适性。
8.进一步,所述气球和气管的数量设置为2-10个并且关于坐垫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个气球可同时吸气和排气,通过增加坐垫内部气体流动性从而有效增加坐垫的透气性能。
9.进一步,所述气球包括第一气球、第二气球和第三气球,所述气管包括分别将第一气球、第二气球和第三气球与通孔内部连通的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第三气管,所述第一气球、第二气球和第三气球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第三气管均沿坐垫的径向分布,且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第三气管的长度依次增大。
10.为了适应于不同体重的人体要求,当驾驶员体重过大时,坐垫被挤压严重,其最底层气球发挥吸排气功能,驾驶员体重较轻时,最上层气球发挥吸排气功能。
11.进一步,所述坐垫本体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弹簧,增加坐垫的弹性,有助于气球吸气和排气,从而增加坐垫的透气性能。
12.进一步,所述弹簧的外周套设有柔软的弹性波纹管,所述弹性波纹管固定在坐垫
本体内部。设置柔软的弹性波纹管,避免弹簧将气球扎破。
13.进一步,所述坐垫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透气的上层封面;所述坐垫本体的侧壁和下端面上设置有透气的下层封面,所述上层封面的透气性大于下层封面的透气性。
14.上层封面和下层封面均采用透气封面,且上层封面的透气性大于下层封面的透气性,有效增加气体通过下层封面的阻力,气球吸气和排气时,气体主要通过上层封面进出通孔,可有效增加坐垫的通气量,且排出的气体吹在驾驶员的臀部上,有助于驾驶员臀部保持干爽,气球间歇性吸气和排气还可使坐垫内部的空气得到更新,避免坐垫内部的空气不流畅导致的滋生细菌,从而可保持坐垫内部的卫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整体结构俯视剖视图。
16.图2位整体结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坐垫本体10、通孔11、第一气管12、第一气球13、第二气管14、第二气球15、第三气管16、第三气球17、弹簧18、波纹管19、上层封面20、下层封面21。
1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自调节透气性驾驶坐垫,如图1-图2所示,包括坐垫本体10,坐垫本体10的外形为长方体状,坐垫本体10的四个角设置为圆角,坐垫本体10由海绵制成,坐垫本体10的中央同轴设置有椭圆柱状的通孔11,坐垫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气球,气球包括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和第三气球17,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和第三气球17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和第三气球17从上至下设置,且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和第三气球17与坐垫本体1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第一气球13的口部通过第一气管12与通孔11的上部连通,第二气球15的口部通过第二气管14与通孔11的中部连通,第三气球17的口部通过第三气管16与通孔11的下部连通,第一气管12,第二气管14以及第三气管16均沿坐垫本体10的径向分布,且第一气管12、第二气管14以第三气管16的长度依次增大;一个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第三气球17、第一气管12、第二气管14以及第三气管16构成一组吸排气机构,吸排气机构的数量设置为8个并且关于坐垫本体10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20.车辆运行途中,驾驶员只要受到轻微颠簸,驾驶员就可间歇性挤压气球实现气球间歇性膨胀和收缩,从而气球可间歇性吸气和排气,通孔11内部有气体流动,从而可增加坐垫本体10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为了适应于不同体重的人体要求,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气球13、第二气球15和第三气球17,当驾驶员体重过大时,坐垫本体10被挤压严重,其最底层气球发挥吸排气功能,驾驶员体重较轻时,最上层气球发挥吸排气功能。
21.如图1-图2所示,坐垫本体10内部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沿竖直方向延伸,弹簧18设置在两组吸排气机构之间,两组吸排气机构之间设置有由三个弹簧18构成一个弹簧组,同一个弹簧组内的三个弹簧18沿坐垫本体10的径向分布,弹簧组的数量设置为8组并且关于坐垫本体10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弹簧18的外周均套设有柔软的弹性橡胶波纹管
19,弹性波纹管19的上下两端固定在坐垫本体10内部。
22.设置弹簧18,增加坐垫本体10的弹性,有助于气球吸气和排气,从而增加坐垫本体10的透气性能,设置柔软的弹性波纹管19,避免弹簧18将气球扎破。
23.如图1所示,坐垫本体10的上端面设置有透气的上层封面20;坐垫本体10的侧壁和下端面上设置有透气的下层封面21,上层封面20的透气性大于下层封面21的透气性。本实施例中的的上层封面20和下层封面21均由透气的布料制成。
24.上层封面20和下层封面21均采用透气布料,且上层封面20的透气性大于下层封面21的透气性,有效增加气体通过下层封面21的阻力,气球吸气和排气时,气体主要通过上层封面20进出通孔11,可有效增加坐垫本体10的通气量,且排出的气体吹在驾驶员的臀部上,有助于驾驶员臀部保持干爽,气球间歇性吸气和排气还可使坐垫本体10内部的空气得到更新,避免坐垫本体10内部的空气不流畅导致的滋生细菌,从而可保持坐垫本体10内部的卫生。
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