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与散热器背板的锁固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固结构,尤指一种螺丝与散热器背板的锁固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机箱体积的日益精简,对于箱内空间利用率更是要求,也因此内部空间在十分有限的况状下,安装散热器于电路主板时,就会有很多的限制与不便。
3.对于熟知散热器安装的人士而言,于安装前须先将螺丝分别穿于背板板体四个相对位置的过孔上,而后再将组装好的四支螺丝对准主板背面孔距78mm或75mm的四个锁固孔位上,将各螺丝同时穿入,倘若背板与螺丝的组合没有良好固定时,则会容易发生螺丝不断掉落的问题。
4.目前常见的解决方式,是用软质橡胶包覆固定螺丝头,或用限高等高套在正面螺杆上作为紧配固定,但却增加了锁固的工序,浪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本体邻近螺丝头处的凹槽能对应于板体,凹槽宽度略大于板体厚度,因此使螺丝通过凹槽与板体的互扣达到不脱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本体上相对应的杆体平面的设计可以灵活移动于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让安装能更方便快速,另外当螺丝顺时钟旋转到底时,螺丝头上的限位缺口会抵顶于邻近的凸起点,借此达到明确螺丝已旋转到位的效果,同时在锁固螺母时,杆体也不会跟着旋转。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丝与散热器背板的锁固改良结构,其包括:一板体,其形成至少一螺丝过孔,该螺丝过孔设置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该第一孔与该第二孔之间设置一宽度小于该第一孔与该第二孔直径的直部过桥,其中该板体上设置复数凸起,各该凸起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孔与该第二孔;及至少一螺丝,其包含一螺丝头、一本体及一位于该本体一端的螺纹结构,其中该螺丝头设置至少一可供抵顶于其中的一该凸起的限位部,该本体邻近该螺丝头处形成一供该第一孔或该第二孔置入的凹槽,该凹槽宽度略大于该板体厚度,该本体于邻近凹槽的两相对位置分别形成一平面,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直部过桥的宽度,以供该本体对应穿装于该板体,并方便移动于该第一孔与该第二孔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孔与该第二孔之间的形状为葫芦型。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该板体设置复数安装部,于各安装部上形成至少一该螺丝过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安装部上的各该螺丝过孔中的该第一孔与相邻的该第一孔孔距分别为75mm以及该第二孔与相邻的该第二孔孔距分别为78mm。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丝锁固于螺丝过孔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移动于螺丝过孔的平面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丝于第一孔内旋转固定的平面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螺丝于第二孔内旋转固定的平面示意图。
17.符号说明:
[0018]1ꢀꢀ
板体
ꢀꢀꢀꢀꢀꢀꢀꢀꢀꢀꢀꢀꢀꢀꢀꢀꢀꢀ
10
ꢀꢀ
螺丝过孔
[0019]
100
ꢀꢀꢀꢀ
第一孔
ꢀꢀꢀꢀꢀꢀꢀꢀꢀꢀꢀꢀꢀꢀꢀꢀ
102
ꢀꢀꢀ
第二孔
[0020]
106
ꢀꢀꢀꢀ
直部过桥
ꢀꢀꢀꢀꢀꢀꢀꢀꢀꢀꢀꢀꢀ
12
ꢀꢀ
凸起
[0021]
14
ꢀꢀꢀꢀꢀ
安装部
ꢀꢀꢀꢀꢀꢀꢀꢀꢀꢀꢀꢀꢀꢀꢀꢀ2ꢀꢀꢀꢀ
螺丝
[0022]
20
ꢀꢀꢀꢀꢀ
螺丝头
ꢀꢀꢀꢀꢀꢀꢀꢀꢀꢀꢀꢀꢀꢀꢀꢀ
200
ꢀꢀꢀ
限位部
[0023]
22
ꢀꢀꢀꢀꢀ
本体
ꢀꢀꢀꢀꢀꢀꢀꢀꢀꢀꢀꢀꢀꢀꢀꢀꢀꢀ
220
ꢀꢀꢀ
平面
[0024]
222
ꢀꢀꢀꢀ
凹槽
ꢀꢀꢀꢀꢀꢀꢀꢀꢀꢀꢀꢀꢀꢀꢀꢀꢀꢀ
24
ꢀꢀ
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借由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6]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两”、“上”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7]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及螺丝锁固于螺丝过孔的结构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丝与散热器背板的锁固改良结构,包括:板体1及螺丝2,其中板体1形成至少一螺丝过孔10,螺丝过孔10设置有第一孔100及第二孔102,第一孔100及第二孔102之间设置一宽度小于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直径的直部过桥106,其中板体1上设置复数凸起12,各凸起12分别邻近于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其中,因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直径大小不同,因而形成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之间的形状为葫芦型,便于锁固时进行微调整。
[0028]
螺丝2包含螺丝头20、本体22及一位于本体22一端的螺纹结构24,其中螺丝头20设置至少一限位部200,限位部200可供抵顶于其中的一凸起12,本体22邻近螺丝头20处形成的凹槽222,该凹槽宽度略大于该板体厚度,可供第一孔100或第二孔102置入,本体22于邻近凹槽222的两相对位置分别形成一平面220,两个平面220之间距离小于直部过桥106的宽度以供螺丝2活动于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之间。
[0029]
前述中板体1设置复数安装部14,于各安装部14上形成至少一螺丝过孔10,其中各
安装部14上的各螺丝过孔10中的第一孔100与相邻的第一孔100孔距分别为75mm以及第二孔102与相邻的第二孔102孔距分别为78mm。
[0030]
一并参考图4、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移动于螺丝过孔的平面示意图、螺丝于第一孔内旋转固定的平面示意图及螺丝于第二孔内旋转固定的平面示意图。由各图可知,各螺丝2分别置入第一孔100后,各螺丝2距离为75mm,倘若需改变为78mm时,仅需将螺丝2转动并使本体22对应位置的平面220对应于直部过桥106,由于两个平面220之间距离小于直部过桥106的宽度,因此可供螺丝2活动于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之间,确定各螺丝2位于第一孔100后,则可旋转使螺纹结构24锁固于板体1下方的设备中,当螺丝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到螺丝头20上的限位部200抵顶于邻近第一孔100的凸起12时,则代表螺纹结构24已完整的锁固于板体1下方的设备,不仅有效限制螺丝2继续旋转,以避免过度旋转造成螺纹结构24对设备的损坏,同时,板体1的第一孔100周边则卡固于凹槽222,由于凹槽222宽度略大于板体1厚度,因此当螺丝头20抵触于板体1表面时,此时凹槽222对应于板体1并且使板体1卡于凹槽222的位置,借此螺丝2通过凹槽222与板体1的互扣可达到不脱落,借此,螺丝2与板体1的相互扣合,进而达到锁固改良的目的。
[0031]
再者,螺丝头20上的限位部200抵顶于邻近第一孔100的凸起12时,各平面220则不会对应于直部过桥106,以避免螺丝2锁固后的不稳定性。反之,各螺丝2锁固于第二孔102的方式与锁固于第一孔100相同,不重复赘述。
[0032]
由上述可知,除了借由螺丝头20上的限位部200与凸起12的抵顶方式能有效防止螺丝2转动过度造成散热器背板损坏,同时达到明确螺丝2已旋转到位的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借由凹槽222与板体1的互扣使螺丝2达到不脱落的目的,能做到互扣的结构主要是因凹槽222宽度略大于板体1厚度,因此可让板体1位于凹槽222而使螺丝2不会松脱。
[0033]
再者,通过两个平面220之间距离小于直部过桥106的宽度,因此可供螺丝2活动于第一孔100与第二孔102之间,因此能够快速且便于操作选择不同尺寸而无须整根拔除螺丝。
[0034]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