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2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摇床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


背景技术:

2.生物摇床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是用于细菌培养、发酵、杂交和生物化学反映以及酶、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在医学、生物学、分子学、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应用广泛,常见的摇床混合器温度加热不均匀,会导致实验条件不同从而使实验结果有偏差,且摇床混合器通常为单向的混合,混合程度不高,从而也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方向运动的混合,热量传导均匀的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铰接设有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固定套一和固定套二,所述固定套一与固定套二之间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内设有椭圆柱,所述椭圆柱内插设有旋转杆一,所述旋转杆一远离椭圆柱一端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椭圆柱通过旋转杆二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通过旋柱一连接有划动杆,所述划动杆与箱体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划动杆通过旋柱二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通过旋柱三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活动套下方设有插杆,所述箱体内设有固定套,所述插杆与固定套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箱上方设有多个夹持箱,所述夹持箱内设有通热管道,所述夹持箱内位于通热管道一侧设有夹持层,所述夹持层内设有多个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夹持层之间设有弹簧二。
5.所述箱体内设有磁体一,所述箱盖内设有配合磁体一异极相吸的磁体二,所述箱盖一侧设有把手。
6.所述支撑板插设于活动板内。
7.所述加热箱与加热体之间通过隔热块连接。
8.所述加热箱内位于通热管道下方设有通孔。
9.所述夹持层内设有放置弹簧二和弹性体的凹槽。
10.所述夹持层内位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散热通孔。
11.所述弹性体表面设有防滑气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通过从磁体一和磁体二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箱盖和箱体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通过箱盖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到箱体内,把手的设置,可以方便箱盖的开合,通过电机可以带动旋转杆一转动,从而使椭圆柱旋转,由于旋转杆一并不在椭圆柱的中心点处,因此椭圆柱在围绕旋转杆一旋转时,活动板在固定套一和固定套二内做往复的上下移动,椭圆柱带动旋转杆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移动,转动杆带动划动杆围
绕固定杆转动,从而使移动杆在活动板内做往复运动,从而通过上述步骤带动加热箱产生振动,通过加热体可以对实验的载具试管进行加热,使实验条件温度均衡,加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箱内的通孔进入通热管道内,通过散热通孔对载具试管进行恒温加热,散热通孔可以使热量散布均匀,通过气流对载具试管进行加热可以使加热条件均匀,避免了热量通过夹持件直接传导至载具试管上,通过夹持箱的设置,可以防止载具试管内的液体溅到别的载具试管内,通过弹性体和弹簧二的配合设置,可以将载具试管进行有弹性的夹持,且可以适合夹持不同直径的载具试管,通过防滑气囊的设置,可以在载具试管振动混合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整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摇床混合器的实用性,增加了实验结构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的整体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的a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的活动板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的插杆和固定套剖视图。
18.(1、箱体;2、箱盖;3、固定套一;4、固定套二;5、活动板;6、活动套;7、椭圆柱; 8、旋转杆一;9、转动杆;10、划动杆;11、固定杆;12、移动杆;13、支撑板;14、插杆; 15、固定套;16、弹簧一;17、加热箱;18、加热体;19、夹持箱;20、通热管道;21、夹持层;22、弹性体;23、弹簧二;24、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为了三维摇床混合器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方向运动的混合,热量传导均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图所示的一种三维摇床混合器,其功能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一侧铰接设有箱盖2,所述箱体1内设有固定套一3和固定套二4,所述固定套一3与固定套二4之间设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一侧设有活动套6,所述活动套6内设有椭圆柱7,所述椭圆柱7 内插设有旋转杆一8,所述旋转杆一8远离椭圆柱7一端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椭圆柱7 通过旋转杆二连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通过旋柱一连接有划动杆10,所述划动杆10与箱体1之间通过固定杆11连接,所述划动杆10通过旋柱二连接有移动杆12,所述移动杆12 通过旋柱三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活动套6下方设有插杆14,所述箱体1内设有固定套15,所述插杆14与固定套15之间通过弹簧一16连接,所述支撑板13上方设有加热箱17,所述加热箱17内设有加热体18,所述加热箱17上方设有多个夹持箱19,所述夹持箱19内设有通热管道20,所述夹持箱19内位于通热管道20一侧设有夹持层21,所述夹持层21内设有多个弹性体22,所述弹性体22与夹持层21之间设有弹簧二23。
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1内设有磁体一,所述箱盖2内设有配合磁体一异极相吸的磁体二,所述箱盖2一侧设有把手。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板13插设于活动板5内。
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箱17与加热体18之间通过隔热块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箱17内位于通热管道20下方设有通孔。
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层21内设有放置弹簧二23和弹性体22的凹槽。
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层21内位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散热通孔24。
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体22表面设有防滑气囊。
28.通过从磁体一和磁体二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箱盖2和箱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通过箱盖2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到箱体1内,把手的设置,可以方便箱盖2的开合,通过电机可以带动旋转杆一8转动,从而使椭圆柱7旋转,由于旋转杆一8并不在椭圆柱7的中心点处,因此椭圆柱7在围绕旋转杆一8旋转时,活动板5在固定套一3和固定套二4内做往复的上下移动,椭圆柱7带动旋转杆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9移动,转动杆9带动划动杆10围绕固定杆11转动,从而使移动杆12在活动板5内做往复运动,从而通过上述步骤带动加热箱17产生振动,通过加热体18可以对实验的载具试管进行加热,使实验条件温度均衡,加热体18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箱17内的通孔进入通热管道20内,通过散热通孔24 对载具试管进行恒温加热,散热通孔24可以使热量散布均匀,通过气流对载具试管进行加热可以使加热条件均匀,避免了热量通过夹持件直接传导至载具试管上,通过夹持箱19的设置,可以防止载具试管内的液体溅到别的载具试管内,通过弹性体22和弹簧二23的配合设置,可以将载具试管进行有弹性的夹持,且可以适合夹持不同直径的载具试管,通过防滑气囊的设置,可以在载具试管振动混合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