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灾逃生面罩技术领域,具体为水灾逃生面罩。
背景技术:
2.最近我国频发暴雨,其中就有因为车辆落水后无法及时自救而不能逃出车辆溺亡的案例,且全国平常中也存在车辆落水的溺亡事件,车辆在落水后的三分钟之内,氧气逐渐减少,且车内逐渐灌满水,因此该时间之内是人员最佳的自救之间,遇到落水事故时,及时戴上此面罩,可解决水中呼吸的问题,避免呛水而窒息,从而为逃生、获救争取时机。
3.然而现有的面罩大多只有潜水面罩能够实现对人员进行落水防护,但现有潜水面罩需要经过潜水训练,而大多数人从未经过此类训练,使得其无法实现紧急自救的效果,目前的潜水面罩,多为浮潜所用,换气设备需要浮出水面使用,深潜设备,设备较复杂,更需专业潜水训练,导致其在实际车辆落水事件过程中,其潜水面罩无法实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且在面罩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进行的情况发生,现有的面罩无法解决面罩进水后的鼻部氧气供给使用,导致人员鼻部出现呛水,造成人体不适,同时加剧了危险的产生,因此亟需设计水灾逃生面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灾逃生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人身或车辆落水而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遇到落水事故时,及时戴上此面罩,可解决水中呼吸的问题,避免呛水而窒息,从而为逃生、获救争取时机以及现有的面罩无法解决面罩进水后的鼻部氧气供给使用,导致人员鼻部出现呛水,造成人体不适,同时加剧了危险的产生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灾逃生面罩,包括:
6.面罩组件,所述面罩组件包括面罩主体,所述面罩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防雾镜,所述面罩主体的边缘设置有面罩框,所述面罩框的外部连接有连接带,所述面罩框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硅胶条,所述面罩框之间连接有鼻部导向条,所述连接带的外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面罩主体的底部连接有定位组件;
7.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面罩组件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啮合有螺母副,所述螺母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之间贯穿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活动块的上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
8.供氧组件,所述供氧组件包括微型氧气瓶,所述微型氧气瓶通过定位组件连接在面罩主体的外部,所述微型氧气瓶的输出端连接有软胶管,所述软胶管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与软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鼻塞。
9.优选的,所述连接带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带两两上下分布在面罩框的外壁,所述密封硅胶条的厚度为零点八厘米,所述面罩框与密封硅胶条皆呈圆环状,所述鼻部导
向条处于面罩框的中下端,所述鼻部导向条的中间开设有鼻孔导向定位孔。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头带,所述头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固绳,所述紧固绳的另一端连接有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盘。
11.优选的,所述头带共设置有四个,且头带分别与连接带相互连接,所述头带的宽度范围为二厘米至三厘米,所述紧固绳的直径范围为两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紧固绳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卡上,所述定位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硅胶垫,且防护硅胶垫的表面呈圆弧状。
12.优选的,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定位盘的表面,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部套接有转动卡,所述转动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的另一侧设置有转动环,所述棘轮的外壁设置有棘爪,所述棘爪的外部设置有片簧。
1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贯穿有紧固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转动卡的外径小于外壳的内径,所述转动卡处于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动卡与主轴通过滚珠轴承呈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卡的外部呈十字形结构,且转动卡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紧固绳。
14.优选的,所述支撑盘的外径与外壳的外径相同,所述支撑盘与外壳的上表面呈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棘轮与棘爪呈啮合连接,所述棘爪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定位盘的外壁,所述棘爪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片簧的抵接在棘爪的外壁。
15.优选的,所述丝杠的外壁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在面罩主体的正面,所述丝杠贯穿面罩主体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两个,且导向柱固定连接在面罩主体的内壁,所述活动块与导向柱呈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在导向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夹与第二定位夹的内部皆固定有软胶管。
16.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面罩主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后侧连接有储水箱,所述连接板的正面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正面连接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正面设置有卡环,所述定位筒的内部放置有微型氧气瓶。
17.优选的,所述定位筒的底部呈圆筒状,且圆筒状的上方设置有半圆弧结构,所述定位筒半圆弧结构的正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呈半圆弧结构,所述定位筒与卡环的外壁连接有定位螺栓。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该水灾逃生面罩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不需潜水训练,平时看说明书,略加熟悉即可使用,同时该装置配有微型氧气瓶,可实现在水中供氧呼吸,避免缺氧,大大提高人员落水后的氧气供给时长,有效的避免人员因窒息导致的死亡,为人员的逃生自救进一步扩大时长,大大提高人员落水后的生存几率;
20.2、该水灾逃生面罩通过鼻部供氧调节组件的设置,能够在面罩内部进水之后,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供氧鼻塞与使用人员的鼻部相互接触密封,实现对鼻部的精准供氧,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面罩内部的水源造成人员鼻部呛水的风险出现,从而通过对鼻塞位置的调节使用,能够有效的保证对人员的持续供氧,有效的避免造成人员鼻部的呛水;
21.3、该水灾逃生面罩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人员对面罩进行佩戴,同时方便对面罩的密封紧固效果进行调节,从而在面罩出现进水时,能够通过自锁组件的旋
转,实现对头带的紧固,进而加大面罩佩戴的紧固密封性,同时加大了密封硅胶条与面部的接触,实现面罩额的密封佩戴,避免外部水源的进入,进一步提高了人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装置整体操作简单,方便大范围推广使用,能够有效的满足群众的落水自救处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氧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分布局部状态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卡分布局部状态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面罩组件;11、面罩主体;12、防雾镜;13、面罩框; 14、连接带;15、密封硅胶条;16、鼻部导向条;2、固定组件;21、头带;22、定位盘;23、紧固绳;24、自锁组件;241、外壳;242、主轴;243、转动卡;244、支撑盘;245、棘轮;246、转动环;247、棘爪;248、片簧;3、调节组件;31、丝杠;32、螺母副;33、活动块;34、导向柱;35、挡板;36、活动板;37、第一定位夹;38、第二定位夹;4、供氧组件;41、微型氧气瓶;42、软胶管;43、鼻塞;44、氧气管;5、定位组件;51、定位筒;52、定位块;53、连接板;54、卡环;6、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33.水灾逃生面罩,包括:本技术中使用的微型氧气瓶41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34.面罩组件1,面罩组件1包括面罩主体11,面罩主体11的上方设置有防雾镜12,面罩主体11的边缘设置有面罩框13,面罩框13 的外部连接有连接带14,面罩框13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硅胶条15,面罩框13之间连接有鼻部导向条16,连接带14的外部连接有固定组件2,面罩主体11的底部连接有定位组件5,该结构贴合面部设计,尽量避免渗水,同时通过密封硅胶条15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渗水;
35.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设置在面罩组件1的内部,调节组件3 包括丝杠31,丝杠31的外部啮合有螺母副32,螺母副3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3,活动块33之间贯穿有导向柱34,导向柱3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35,活动块33的上方连接有活动板36,活动板36 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定位夹37和第二定位夹38,通过转动丝杠31,能够实现螺母副32的移动,进一步螺母副32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活动块33带动活动板36进行移动,同时通过上方第一定位夹37和第二定位夹38的使用,实现对软胶管42和鼻塞43的位置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鼻塞43精
准的插入人员鼻部,保证对鼻部的精准供氧,同时保证对鼻部的密封效果,避免水源的渗入;
36.供氧组件4,供氧组件4包括微型氧气瓶41,微型氧气瓶41通过定位组件5连接在面罩主体11的外部,微型氧气瓶41的输出端连接有软胶管42,软胶管42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管44,氧气管44与软胶管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鼻塞43,该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微型氧气瓶41实现供氧,同时通过氧气管44以及鼻塞43的连接实现供氧,软胶管42能够用于氧气管44的辅助定位,同时实现对氧气管 44的防护,避免出现氧气管44的划破,导致氧气泄漏。
37.进一步的,连接带1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带14两两上下分布在面罩框13的外壁,密封硅胶条15的厚度为零点八厘米,面罩框13与密封硅胶条15皆呈圆环状,鼻部导向条16处于面罩框 13的中下端,鼻部导向条16的中间开设有鼻孔导向定位孔,鼻部导向条16的设置,能够在佩戴时实现人员鼻部的初步定位,从而便于鼻塞43的连接使用,同时密封硅胶条15的设置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密封性,通过装置的紧固,根据密封硅胶条15的变形实现装置的佩戴密封。
38.进一步的,固定组件2包括头带21,头带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固绳23,紧固绳23的另一端连接有自锁组件24,自锁组件2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盘22,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进行装置的佩戴,操作简单。
39.进一步的,头带21共设置有四个,且头带21分别与连接带14 相互连接,头带21的宽度范围为二厘米至三厘米,紧固绳23的直径范围为两毫米至四毫米,紧固绳23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卡243上,定位盘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硅胶垫,且防护硅胶垫的表面呈圆弧状,调高使用者头部佩戴的舒适性。
40.进一步的,自锁组件24包括外壳241,外壳241固定连接在定位盘22的表面,外壳241的内部设置有主轴242,主轴242的外部套接有转动卡243,转动卡2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盘244,支撑盘24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棘轮245,棘轮245的另一侧设置有转动环246,棘轮245的外壁设置有棘爪247,棘爪247的外部设置有片簧248,通过转动转动环246,转动环246转动时能够带动棘轮245 和支撑盘24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转动卡243进行转动,转动卡243 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紧固绳23进行转动,实现对紧固绳23的缠绕收紧,同时通过棘爪247的卡合,能够实现对棘轮245进行反转卡合自锁,进而实现对紧固绳23的收紧,操作简单便捷。
41.进一步的,外壳241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贯穿有紧固绳23,外壳2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轴242,转动卡243的外径小于外壳241的内径,转动卡243处于外壳241的内部,转动卡 243与主轴242通过滚珠轴承呈转动连接,转动卡243的外部呈十字形结构,且转动卡243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紧固绳23,转动卡243 的设置用于紧固绳23的连接限位,从而通过转动卡243的转动能够实现对紧固绳23的缠绕。
42.进一步的,支撑盘244的外径与外壳241的外径相同,支撑盘 244与外壳241的上表面呈转动连接,转动环246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提高摩擦力,方便对转动环246进行转动,棘轮245与棘爪247 呈啮合连接,棘爪247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定位盘22的外壁,棘爪247的一侧设置有把手,片簧248的抵接在棘爪247的外壁,片簧248的弹性能够实现对棘爪247进行弹性复位控制,从而能够通过棘爪247实现对棘轮245的反转限位,进而实现对紧固绳23的收紧自锁。
43.进一步的,丝杠31的外壁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在面罩主体11的正面,丝杠31贯穿面罩主体11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便于丝杠31的转动,且丝杠31与面罩主体11呈密封连接,能够转动的同时避免外部渗水,导向柱34设置有两个,且导向柱34固定连接在面罩主体11的内壁,活动块33与导向柱34呈滑动连接,活动板36固定连接在导向柱34的上表面,第一定位夹37与第二定位夹 38的内部皆固定有软胶管42,便于对端部的鼻塞43进行限位。
44.进一步的,定位组件5包括连接板53,连接板53固定连接在面罩主体11的底部,连接板53的后侧连接有储水箱6,连接板53的正面连接有定位块52,定位块52的正面连接有定位筒51,定位筒 51的正面设置有卡环54,定位筒51的内部放置有微型氧气瓶41,该结构的设置,用于微型氧气瓶41的辅助固定,同时储水箱6能够实现对面罩组件1内部渗入的水源进行吸收,储水箱6的原理结构与针管的结构原理相同,通过负压吸引实现对水源的吸收。
45.进一步的,定位筒51的底部呈圆筒状,且圆筒状的上方设置有半圆弧结构,定位筒51半圆弧结构的正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卡环 54,卡环54呈半圆弧结构,定位筒51与卡环54的外壁连接有定位螺栓,通过卡环54与定位筒51的连接,能够实现对微型氧气瓶41 的紧固,进而能够实现对微型氧气瓶41的更换拆卸。
4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假如车辆不慎落水,车中人员可迅速戴上此面罩组件1,打开微型氧气瓶41开关,正常用鼻呼吸,然后开门或破窗,从而逃生,在佩戴时,能够通过转动转动环246带动棘轮245和支撑盘24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转动卡243进行转动,转动卡243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紧固绳23进行转动,实现对紧固绳23的缠绕收紧,同时通过棘爪247的卡合,能够实现对棘轮 245进行反转卡合自锁,进而实现对紧固绳23的收紧,从而能够方便人员进行佩戴,且能够通过调节,实现装置的密封佩戴,保证不同人员佩戴时的密封性,且佩戴时注意将鼻部处于鼻部导向条16的位置处。
47.面罩组件1设计紧贴面部,尽量避免渗水,而一旦面罩组件1 渗水时,通过转动丝杠31,能够实现螺母副32的移动,进一步螺母副32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活动块33带动活动板36进行移动,同时通过上方第一定位夹37和第二定位夹38的使用,实现对软胶管42 和鼻塞43的位置调节,使得鼻塞43置于人员的鼻孔处,从而保持继续吸氧,避免呛水,进一步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保证供氧,提高人员的自救时长。
4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