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2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矫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


背景技术:

2.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脊椎弯曲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状态,脊椎弯曲主要包括胸椎右侧弯、腰椎左侧弯、胸腰椎右侧弯和胸右腰左侧弯,在发现脊椎弯曲时,应该及早治疗,配戴合适的矫正器进行矫正;
3.但是目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通常是一体式结构,不能根据个人脊椎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矫正器的使用范围变小,需要生产不同大小的矫正器来满足不同弯曲情况的人群使用,制作麻烦,不能及时为患者进行矫正,耽误患者矫正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通常是一体式结构,不能根据个人脊椎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矫正器的使用范围变小,需要生产不同大小的矫正器来满足不同弯曲情况的人群使用,制作麻烦,不能及时为患者进行矫正,耽误患者矫正的时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包括固定弧板,所述固定弧板的中部安装有两端部通过限位魔术贴粘接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弧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气囊;
6.所述固定弧板端部安装有长度调整组件;
7.所述长度调整组件包括滑动弧块、弧形块、固定圆孔和固定螺杆;
8.所述固定圆孔贯穿于固定弧板、滑动弧块和弧形块,所述固定弧板和滑动弧块中部的固定圆孔等距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杆一端连接于滑动弧块中部的固定圆孔内部。
9.优选的,所述长度调整组件包括弧形槽、滑动弧块、安装块、连接带、连接孔、连接块、弧形块、固定圆孔和固定螺杆;
10.所述固定弧板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弧块,所述滑动弧块的一端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嵌入有两端部通过限位魔术贴粘接的连接带,所述固定弧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滑动弧块的外侧对应连接孔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安装有弧形块,所述固定弧板、滑动弧块和弧形块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圆孔,所述固定圆孔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滑动卡接于连接孔内部,所述弧形块内侧与固定弧板外侧滑动接触。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部安装有松紧调整组件;
13.扣接孔内径与卡接块外径相等,卡接块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扣接孔与合适位置的卡接块卡接,调整连接带长度;
14.所述松紧调整组件包括定位带、转动扣、扣接孔、卡接块和限位胶接头;
15.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部缝制有定位带,所述定位带外侧转动卡接有转动扣,所述转动扣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扣接孔,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部对应定位带位置处安装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端部胶接有限位胶接头。
16.优选的,所述定位带的两边部均与连接带缝制形成有转动腔室,所述转动扣的一端部转动安装于转动腔室内部;
17.所述限位胶接头的外径是卡接块外径的1.2倍。
18.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部安装有气囊固定组件;
19.弹力布条与连接带之间形成有固定腔室,第二气囊固定在固定腔室内部,限位布贴通过魔术贴与连接带粘接;
20.所述气囊固定组件包括弹力布条、支撑块、限位布贴、第二气囊、条形孔和魔术贴;
21.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部缝制有弹力布条,所述弹力布条的底部缝制有支撑块,所述弹力布条的顶部缝制有限位布贴,所述弹力布条内侧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连接带端部对应限位布贴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限位布贴与连接带接触位置均缝制有魔术贴。
22.优选的,所述限位布贴穿过条形孔与连接带粘接固定,所述限位布贴的端部对应第二气囊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24.1、通过设置弧形槽、滑动弧块、安装块、连接带、连接孔、连接块、弧形块、固定圆孔和固定螺杆,根据矫正需要,将滑动弧块沿着弧形槽滑动,安装块沿着连接孔滑动,使弧形块中部的固定圆孔与固定弧板中部的固定圆孔对齐,然后将固定螺杆拧入固定圆孔内部固定,进而能够调整矫正器整体的长度,方便矫正不同情况的脊椎弯曲,使矫正器使用范围增加,方便不同患者使用。
25.2、通过设置弹力布条、支撑块、限位布贴、第二气囊、条形孔和魔术贴,将第二气囊放入弹力布条内侧腔室,再将限位布贴穿过条形孔,将限位布贴与连接带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从而根据需要放置第二气囊,将限位布贴一端撕开,使限位布贴从条形孔内部穿出,最后将第二气囊取出,第二气囊安装取出方便快捷。
26.3、通过设置定位带、转动扣、扣接孔、卡接块和限位胶接头,将定位带一端与定位带另一端的限位布贴粘接固定,根据限位布贴的松紧程度,将转动扣的扣接孔卡接在合适位置的卡接块外部,从而调整连接带的松紧,使患者穿戴更加稳固,使矫正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附图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弧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扣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布贴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标号:1、固定弧板;2、固定带;3、第一气囊;
36.4、长度调整组件;401、弧形槽;402、滑动弧块;403、安装块;404、连接带;405、连接孔;406、连接块;407、弧形块;408、固定圆孔;409、固定螺杆;
37.5、松紧调整组件;501、定位带;502、转动扣;503、扣接孔;504、卡接块;505、限位胶接头;
38.6、气囊固定组件;601、弹力布条;602、支撑块;603、限位布贴;604、第二气囊;605、条形孔;606、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0.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脊椎弯曲的智能矫正器,包括固定弧板1,固定弧板1的中部安装有两端部通过限位魔术贴粘接的固定带2,固定弧板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气囊3;
41.固定弧板1端部安装有长度调整组件4;
42.长度调整组件4包括滑动弧块402、弧形块407、固定圆孔408和固定螺杆409;
43.固定圆孔408贯穿于固定弧板1、滑动弧块402和弧形块407,固定弧板1和滑动弧块402中部的固定圆孔408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固定螺杆409一端连接于滑动弧块402中部的固定圆孔408内部。
44.长度调整组件4包括弧形槽401、滑动弧块402、安装块403、连接带404、连接孔405、连接块406、弧形块407、固定圆孔408和固定螺杆409;
45.固定弧板1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弧形槽401,两个弧形槽4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弧块402,滑动弧块402的一端部安装有安装块403,安装块403的内侧嵌入有两端部通过限位魔术贴粘接的连接带404,固定弧板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405,滑动弧块402的外侧对应连接孔405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406,连接块406一端安装有弧形块407,连接块406滑动卡接于连接孔405内部,弧形块407内侧与固定弧板1外侧滑动接触,方便弧形块407的滑动和限位,固定弧板1、滑动弧块402和弧形块407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圆孔408,固定圆孔408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409。
46.连接带404的一端部安装有松紧调整组件5;
47.扣接孔503内径与卡接块504外径相等,卡接块504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扣接孔503与合适位置的卡接块504卡接,调整连接带404长度;
48.松紧调整组件5包括定位带501、转动扣502、扣接孔503、卡接块504和限位胶接头505;
49.连接带404的一端部缝制有定位带501,定位带501外侧转动卡接有转动扣502,转动扣50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扣接孔503,连接带404的一端部对应定位带501位置处安装
有卡接块504,卡接块504端部胶接有限位胶接头505,定位带501的两边部均与连接带404缝制形成有转动腔室,转动扣502的一端部转动安装于转动腔室内部,限位胶接头505的外径是卡接块504外径的1.2倍,方便调节定位带501的松紧。
50.连接带404的一端部安装有气囊固定组件6;
51.弹力布条601与连接带404之间形成有固定腔室,第二气囊604固定在固定腔室内部,限位布贴603通过魔术贴606与连接带404粘接;
52.气囊固定组件6包括弹力布条601、支撑块602、限位布贴603、第二气囊604、条形孔605和魔术贴606;
53.连接带404的一端部缝制有弹力布条601,弹力布条601的底部缝制有支撑块602,弹力布条601的顶部缝制有限位布贴603,弹力布条601内侧放置有第二气囊604,连接带404端部对应限位布贴603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孔605,限位布贴603穿过条形孔605与连接带404粘接固定,限位布贴603的端部对应第二气囊604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方便限位布贴603对第二气囊604进行限位固定,限位布贴603与连接带404接触位置均缝制有魔术贴606。
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固定弧板1贴合在腰部需要矫正的位置,然后先将固定带2缠绕在腰部,将其两端部的限位魔术贴粘接在一起,根据需要调整好固定弧板1的位置,再根据矫正需要将滑动弧块402沿着弧形槽401滑动,安装块403沿着连接孔405滑动,使弧形块407中部的固定圆孔408与固定弧板1中部的固定圆孔408对齐,然后将固定螺杆409拧入固定圆孔408内部固定,进而能够调整矫正器整体的长度,方便矫正不同情况的脊椎弯曲;
55.长度调整好后,将第二气囊604放入弹力布条601内侧腔室,将第二气囊604的连接管穿过限位布贴603端部的定位孔,然后再将限位布贴603穿过条形孔605,将限位布贴603与连接带404通过魔术贴606粘接固定,从而根据需要放置第二气囊604,取出第二气囊604时,将限位布贴603一端撕开,使限位布贴603从条形孔605内部穿出,最后将第二气囊604取出,第二气囊604安装取出方便快捷;
56.然后再将定位带501一端与定位带501另一端的限位布贴603粘接固定,根据限位布贴603的松紧程度,将转动扣502的扣接孔503卡接在合适位置的卡接块504外部,从而调整连接带404的松紧,使患者穿戴更加稳固,使矫正效果更好,通过第一气囊3和第二气囊604的鼓气挤压,缓慢的对脊椎进行矫正,减少脊椎的弯曲;
57.为了便于增加支架的固定化,固定弧板1采用3d增材个性化定制支架制成,且气囊固定组件6设置有三个起步,通过外界压力控制系统,根据客户可自行调节压力,适合更好的推广使用。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