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式白胎侧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轮胎产品的更新换代,白胎侧轮胎渐渐的推广开来,白胎侧轮胎是在传统的轮胎基础上,在侧边加工有白边、图案或文字等,具有更高的美观度和辨识度。
3.对白胎侧的打磨是轮胎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打磨时会产生烟气、粉末、易燃胶沫等杂物,对人员作业环境、身体健康、消防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4.原有的设备只有吸风式除尘,打磨产生的烟气、粉末、易燃胶沫等杂物不能完全吸走,弥漫在工人的工作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其能够实现机械化的流水线式生产,并在打磨时利用雾化喷头对打磨端面进行喷淋,避免产生扬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湿式白胎侧打磨装置,包括辊筒输送机和抛光机,所述抛光机安装在辊筒输送机的机架上;
8.所述抛光机的一侧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上设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喷孔,所述喷孔朝向抛光机的工作面;
9.所述机架上设有一组纵梁,所述纵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的底面垂直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顶部定位座;
10.所述纵梁的底部竖向滑动连接底部横梁,所述底部横梁与辊筒输送机的机架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底部横梁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部定位座,所述底部定位座和顶部定位座同轴布置。
11.优选的,所述顶部定位座和底部定位座均包括安装盘和定位盘;
12.所述定位盘是由三块均分的定位块组成,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定位块的中线上;
13.所述安装盘上沿径向间隔开设有三个与滑块配合的滑槽,并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使定位块滑动安装在安装盘的底部;
14.相邻两块定位块的相对面上对应的开设有连通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放置有第一弹簧。
15.优选的,所述顶部定位座和底部定位座的形状呈圆台结构。
1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一种。
17.优选的,所述抛光机与辊筒输送机之间安装有升降支架。
18.优选的,所述辊筒输送机的传送通道内对称的安装有一组导向板。
19.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外侧垂直连接有一组丝杆,所述机架上设有与丝杆位置对
应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过通孔后连接有螺栓,所述丝杆上位于机架和导向板中间的部分套装有第二弹簧。
20.优选的,所述辊筒输送机的机架底部设有集液盘,所述集液盘的一侧设有排液口。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22.通过底部定位座和顶部定位座的配合能够将轮胎进行固定,然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轮胎自转,打磨时雾化喷头对抛光机的打磨端面进行雾化喷淋,使打磨的掉落的粉末、碎屑快速下落,避免产生扬尘的问题。
23.通过在机架的底部安装的集液盘,能够将喷淋除尘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排放,保持作业区域洁净。
24.通过在各定位块之间形成的弹性缓冲,并利用弹性使定位座能够进入不同尺寸的轮胎内圈,在弹性支撑的作用下对轮胎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之前对不同尺寸轮胎固定时,需要更换对应的定位座的繁琐步骤。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抛光机和升降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28.图4为顶部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辊筒输送机,2、纵梁,3、顶部横梁,4、顶部定位座,5、驱动电机,6、底部定位座,7、抛光机,8、升降支架,9、导向板,10、底部横梁,11、升降机构,12、集液盘,13、排液口,14、辊筒,15、传送通道,16、第二弹簧,17、丝杆,18、螺栓,19、雾化喷头,20、喷孔,21、进水口,22、进气口,23、安装盘,24、滑槽,25、定位盘,26、第一弹簧,27、弹簧槽,28、滑块,29、定位块,30、支臂,31、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
33.参见图1至图3,一种湿式白胎侧打磨装置,包括辊筒输送机1、升降支架8和抛光机7。
34.辊筒输送机1上安装有一组水平布置的辊筒14,在辊筒14上端面形成传送通道15,抛光机7通过升降支架8安装在辊筒输送机1的机架上。
35.其中升降支架8包括支臂30和液压缸31,支臂30选用长度可调的伸缩杆,液压缸31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辊筒输送机1的机架上,支臂30的一端与液压缸31的支撑端连接,支臂30的另一端与抛光机7连接,利用升降支架能够控制抛光机7的高度和水平角度。
36.抛光机7的一侧安装有雾化喷头19,雾化喷头19上设有进气口22、进水口21和喷孔20,喷孔20朝向抛光机7的砂轮底部的打磨工作面,进水口21与供水管线连通,进气口22与压缩空气管线连通。
37.辊筒输送机1的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一组纵梁2,纵梁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横梁
3,顶部横梁3的底面垂直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转轴上安装有顶部定位座4。
38.纵梁2的底部竖向滑动连接底部横梁10,底部横梁10与辊筒输送机1的机架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11,升降机构11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中的一种。
39.底部横梁1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底部定位座6,顶部定位座4和底部定位座6的形状均呈圆台结构,尺寸也相同,底部定位座6和顶部定位座4同轴布置。
40.辊筒输送机1的机架上位于传送通道15的下方设有集液盘12,集液盘12的一侧设有排液口13。
41.使用时,通过辊筒输送机1将轮胎输送至底部定位座6的上方;
42.启动升降机构11上升,底部定位座6随之升高,底部定位座6的顶部进入轮胎内圈后,将整个轮胎撑托上行;
43.当顶部定位座4和底部定位座6同时进入轮胎内圈后,将轮胎固定,并停止升降机构,调整抛光机7的底部工作面贴在轮胎要打磨的位置,然后打开雾化喷头19、启动抛光机7、启动驱动电机5,对轮胎的侧面进行打磨。
44.通过底部定位座6和顶部定位座4的配合能够将轮胎进行固定,驱动电机5带动轮胎自转配合抛光机7进行周向打磨,通过雾化喷头19对抛光机7的打磨端面进行雾化喷淋,使打磨掉落的粉末、碎屑快速下落,避免产生扬尘的问题。
45.通过在机架的底部安装的集液盘12,能够将喷淋除尘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排放,保持作业区域洁净。
46.实施例2
47.参见图4和图5,顶部定位座4和底部定位座6均包括安装盘23和定位盘25。
48.定位盘25是由三块均分的定位块29组成,定位块29的顶部设有滑块28,滑块28位于定位块29的中线上。
49.安装盘23上沿径向间隔开设有三个与滑块28配合的滑槽24,并通过滑槽24和滑块28的配合使定位块29滑动安装在安装盘23的底部。
50.相邻两块定位块29的相对面上对应的开设有连通的弹簧槽27,弹簧槽27内放置有第一弹簧26。
51.第一弹簧26在相邻的定位块29之间形成弹性缓冲,利用弹性能够使定位座进入不同尺寸的轮胎内圈,对轮胎进行弹性支撑固定,从而避免之前对不同尺寸轮胎固定时,需要更换对应尺寸定位座的繁琐步骤。
52.实施例3
53.参见图1和图2辊筒输送机1上位于传送通道15内对称的安装有一组导向板9。
54.导向板9的外侧垂直连接有一组丝杆17,机架上设有与丝杆17位置对应的通孔,丝杆17穿过通孔后连接有螺栓18,丝杆17上位于机架和导向板9中间的部分套装有第二弹簧16。
55.通过调节两块导向板9的间距,能够将不同外径尺寸的轮胎在传送通道15内的位置进行扶正,便于将轮胎内圈与底部定位座6的位置对正。
56.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