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宽导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2.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消化道肿瘤。食管癌的治疗以腔镜外科手术为主。实施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胸部淋巴结清扫最为重要的步骤。但是,由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在胸内位置最高并最难清扫,而且其所毗邻的喉返神经解剖变异复杂,因此非常容易在清扫时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患者喉部肌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声音嘶哑,同时表现为进食流质或饮水呛咳,影响术后咳嗽排痰功能。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更是能够导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如何在胸腔镜下实现对喉返神经的精确辨认与保护,从而安全的彻底的清扫沿喉返神经分布的淋巴结,进而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成为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一个关键技术难点。
3.目前已有零星研究将实时喉返神经监测技术用于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来预防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基本原理是在颈部做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后,解剖并游离迷走神经,然后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放置在迷走神经周围,通过“自动周期刺激电极放电-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喉内肌收缩-声带震动-神经监测气管导管侧壁的2根细导电导丝收集肌电信号-肌电图显示器显示肌电图”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获得肌电图信号实现连续喉返神经监测,然后进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由于当前使用的是侧壁嵌有2根“细导电导丝”的气管导管来收集肌电信号,因为导电导丝较细,其与人体声带的接触往往“若即若离”,因此所收集的肌电信号往往不稳定,因此,如何能够改进喉返神经监测系统的信号,使其稳定呈现在监视器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宽导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宽导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宽导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套囊,所述充气套囊通过细导气管线中空连接充气球囊,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医用塑料垫,所述医用塑料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宽导导丝,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电线,所述气管导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医用连接头。
6.优选的,所述气管导管的靠近充气套囊的一端表面设置为斜切面且斜切面后侧表面设置有椭圆形开孔,所述细导气管线固定在气管导管的外壁上,所述细导气管线的末端从气管导管外壁伸出和充气球囊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医用塑料垫位于气管导管表面固定的充气套囊后侧1cm处。
8.优选的,所述医用塑料垫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宽导导丝且每组所述宽导导丝设置为两片,所述宽导导丝的宽度为3mm。
9.优选的,所述宽导导丝超出医用塑料垫表面的部分插设于气管导管的管壁内,所述导电电线设置为两组均安装于气管导管的管壁内,两组所述导电电线分别和医用塑料垫两侧表面设置的两组宽导导丝的电极电连接。
10.优选的,两组所述导电电线的末端均贯穿气管导管的壁壳和神经监测插板电连接。
11.优选的,两组所述导电电线的表面均包裹有绝缘套,两组所述导电电线表面包裹的绝缘套分别为绿色和蓝色。
12.优选的,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内嵌有钢丝。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前端良好刚性与韧性的医用塑料垫的支撑下,能够使用更宽的宽导导丝与声带相接触,从而接触更稳定,产生的肌电信号也更加稳定。
15.2、气管导管整体更加柔韧,对声带、气道及口腔的损伤更小,更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透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气管导管;2、充气套囊;3、细导气管线;4、充气球囊;5、医用塑料垫;6、宽导导丝;7、导电电线;8、医用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宽导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1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套囊2,充气套囊2通过细导气管线3中空连接充气球囊4,气管导管1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医用塑料垫5,医用塑料垫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宽导导丝6,气管导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电线7,气管导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医用连接头8;
25.气管导管1的靠近充气套囊2的一端表面设置为斜切面且斜切面后侧表面设置有椭圆形开孔,细导气管线3固定在气管导管1的外壁上,细导气管线3的末端从气管导管1外壁伸出和充气球囊4固定连接,通过气管导管1的整个管壁均为柔软材质,与现在使用的神经监测导管相比,明显降低损伤气道的风险,并且通过充气球囊4中空连接细导气管线3和充气套囊2,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充气球囊4对充气套囊2内部进行充气;
26.医用塑料垫5位于气管导管1表面固定的充气套囊2后侧1cm处;
27.医用塑料垫5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宽导导丝6且每组宽导导丝6设置为两片,宽导导丝6的宽度为3mm,宽导导丝6超出医用塑料垫5表面的部分插设于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导电电线7设置为两组均安装于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两组导电电线7分别和医用塑料垫5两侧表面设置的两组宽导导丝6的电极电连接,通过宽导导丝6暴露于外,用于将气管导管1插入气管后,医用塑料垫5两侧共4根宽导导丝6与声带相接触,由于宽导导丝6附着的医用塑料垫5具有良好的刚性与韧性,且宽导导丝6与声带的接触面积大、电性能好,因此,与现有的侧壁嵌有细导线的神经监测导管相比,能够更稳定,更清晰的收集肌电信号,从而实现稳定优质的喉返神经监测效果;
28.两组导电电线7的末端均贯穿气管导管1的壁壳和神经监测插板电连接;
29.两组导电电线7的表面均包裹有绝缘套,两组导电电线7表面包裹的绝缘套分别为绿色和蓝色,通过绝缘套防止导电电线7漏电造成危险,并且绝缘套的颜色不一,方便操作者识别;
30.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嵌有钢丝,以防止气管导管1被扭曲或者挤压。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