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
背景技术:
2.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消化道肿瘤。食管癌的治疗以腔镜外科手术为主。实施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胸部淋巴结清扫最为重要的步骤。但是,由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在胸内位置最高并最难清扫,而且其所毗邻的喉返神经解剖变异复杂,因此非常容易在清扫时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患者喉部肌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声音嘶哑,同时表现为进食流质或饮水呛咳,影响术后咳嗽排痰功能。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更是能够导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如何在胸腔镜下实现对喉返神经的精确辨认与保护,从而安全的彻底的清扫沿喉返神经分布的淋巴结,进而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成为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一个关键技术难点。
3.目前已有零星研究将实时喉返神经监测技术用于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来预防术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基本原理是在颈部做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后,解剖并游离迷走神经,然后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放置在迷走神经周围,通过“自动周期刺激电极放电-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喉内肌收缩-声带震动-神经监测气管导管侧壁的2根细导电导丝收集肌电信号-肌电图显示器显示肌电图”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获得肌电图信号实现连续喉返神经监测,然后进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目前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必须在颈部行开放手术,即切开皮肤长约6cm切口,进而解剖分离出迷走神经,才能再放置刺激电极进行迷走神经电刺激。其弊端之一为,这种迷走神经电刺激的方法繁琐和复杂;弊端之二为,对患者造成切口创伤,颈部留有永久的手术切口。因此,通过非开刀的方式实现迷走神经电刺激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包括穿刺套管针针体,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前端安装有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所述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的尾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电电线,所述导电电线的末端安装有可拆卸电线接头,所述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通过医用塑料导管中空连接有医用导管连接头,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尺且尺距为1cm。
7.优选的,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前端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的后端表面设置有螺纹且和穿刺套管针针体内壁螺纹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状,所述导电电线贯穿穿刺套管
针针体电连接可拆卸电线接头且导电电线的表面包裹有绝缘套。
9.优选的,所述穿刺套管针针体的后端内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穿刺套管针针体内壁设置的凸起上且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的后端表面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产品的应用,将不再需要在颈部通过开刀切开皮肤的方式在神经周围放置“放电刺激电极”,而是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植入“放电刺激电极”,这显著降低了对人体的创伤,并避免在人体颈部永久性留有刀口,影响美观,另外,也使原来通过手术在颈部置入刺激电极的这种复杂的方法变得简单微创。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14.图中:1、穿刺套管针针体;2、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3、导电电线;4、可拆卸电线接头;5、医用塑料导管;6、医用导管连接头;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一
17.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8.一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包括穿刺套管针针体1,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前端安装有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通过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本身为导电的金属材质,使得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可以作为放电刺激电极,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电电线3,导电电线3的末端安装有可拆卸电线接头4,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的尾端通过医用塑料导管5中空连接有医用导管连接头6,通过医用塑料导管5和医用导管连接头6用于回抽或推注液体,并且医用导管连接头6可用于对医用塑料导管5的密封,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
19.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尺且尺距为1cm,通过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外壁带有刻度,可用于识别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置入深度;
20.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前端内壁设置有螺纹,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的后端表面设置有螺纹且和穿刺套管针针体1内壁螺纹相适配,通过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内部中空并且前端内壁上有螺纹,与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尾端的螺纹相啮合,使得穿刺套管针针体1和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可以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21.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状,导电电线3贯穿穿刺套管针针体1电连接可拆卸电线接头4且导电电线3的表面包裹有绝缘套,通过绝缘套可以防止漏电,并且导电电线3和医用塑料导管5均从弹簧7的中心穿过,并且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通过导电电线
3电连接可拆卸电线接头4,可拆卸电线接头4可以电连接电流生成器产生电流并传至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上;
22.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后端内壁设置有凸起,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穿刺套管针针体1内壁设置的凸起上且弹簧7的另一端抵触在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的后端表面上,通过穿刺套管针针体1的内部四周设有弹簧,弹簧前端抵触在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的尾端,弹簧后端顶在穿刺套管针针体1向内稍微伸出一圈的金属檐上,并于金属檐相固定连接且为一体结构。
23.工作原理:请参阅图1、图2、图3,该种用于实时喉返神经监测的植入式刺激电极套件的使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手持穿刺套管针针体1整体穿刺至接触颈部的迷走神经,到达满意位置后,将连接在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尾端固定的医用塑料导管5尾端安装医用导管连接头6,并插上注射器,回抽无血液,则确证前端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位置未刺入血管。然后,将连接在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尾端的导电电线3尾端安装的医用导管连接头6拆下。再通过旋转穿刺套管针针体1,将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与穿刺套管针针体1分离,分离的过程中,在穿刺套管针针体1内部弹簧7的适度的弹力作用下,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不会被从当前的位置被拉出,从而保证在原位不移动,当旋转穿刺套管针针体1与前端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完全分离后,则将穿刺套管针针体1缓慢拔出,而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植入在原来位置,此时将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尾端固定的医用塑料导管5尾端连接上医用导管连接头6,插上注射器,再次确定穿刺针分体式刺激针头2未刺入血管。然后,将表面包有绝缘套的导电电线3尾端和可拆卸电线接头4接上,连接周期性自动电流发生装置,就可以实现对迷走神经的实时电刺激。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