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9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手术过程中对感染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从原来的仅仅保护病人到现在既要保护病人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理念转变,手在手术缝合过程中,医生所需的器械都是放置在托盘中的,这种方式方便医生使用时随取随拿,但是在存放手术器械时,一般需要用到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
3.目前市场上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一般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主要存在如下缺点;第一不能对缝合包内的工具进行分类存放,导致医护人员拿取非常不便且器械尖锐的部分会对缝合包体造成损坏,第二不能对缝合包内部进有效杀菌且医疗工具上粘附的消毒液会聚集在缝合包底部对缝合包造成腐蚀,大大降低了缝合包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不能对缝合包内的工具进行分类存放以及无法杀菌消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包括柱状包体,所述柱状包体为中空腔体,所述柱状包体的内侧设有用于收纳手术器械的放置机构,所述柱状包体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柱状包体的防护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底部设有滚珠,所述安装环的中间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中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防尘网位于紫外线杀菌灯外侧设有隔板。
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柱状包体的两端的防护环,所述防护环之间等间距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底端的防护环上表面设有环槽,所述滚珠与环槽表面滚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端的防护环两侧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中部套有橡胶套。
9.进一步地,所述柱状包体表面设有对应隔板的位置设有取物口,所述取物口通过拉链闭合。
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内侧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弹性塑料板。
11.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有透明塑料板,所述透明塑料板的上表面中间设有用于转动放置机构的转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机构,将手术器械放置在防尘网上,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消毒液会由防尘网落到缝合包底部,不会对缝合包造成腐蚀,防尘网上的隔板能够对包
体内的空间进行整合,提高缝合包的收纳效果,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对手术器械进一步的消毒,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器械后外发生交叉感染现象,另外设置防护机构,对柱状包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延长了缝合包的使用寿命,充分体现了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的实用性,值得普遍应用与推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柱状包体;2、放置机构;201、安装环;202、滚珠;203、防尘网;204、紫外线杀菌灯;205、隔板;2051、限位板;206、透明塑料板;2061、转把;3、防护机构;301、防护环;302、拉杆;303、环槽;304、提手;4、取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如图1-3所示,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包括柱状包体1,柱状包体1为中空腔体,柱状包体1的内侧设有用于收纳手术器械的放置机构2,柱状包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柱状包体1的防护机构3,放置机构2包括安装环201,安装环201的底部设有滚珠202,安装环201的中间设有防尘网203,防尘网203的中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04,防尘网203位于紫外线杀菌灯204外侧设有隔板20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放置机构2,将手术器械放置在防尘网203上,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消毒液会由防尘网203落到缝合包底部,不会对缝合包造成腐蚀,防尘网203上的隔板205能够对柱状包体1内的空间进行整合,提高缝合包的收纳效果,紫外线杀菌灯204能够对手术器械进一步的消毒,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器械后外发生交叉感染现象,另外设置防护机构3,对柱状包体1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延长了缝合包的使用寿命,更具体的,医护人员在使用缝合包时,可以将手术器械放置在防尘网203上的隔板205之间,这样不同医疗器材分开存放,归类更加合理,方便医护人员拿取医疗器械,防尘网203中部的紫外线杀菌灯204工作时,可以透过两块隔板205之间的夹缝,对医疗器材进行杀菌消毒,防护机构3可以对柱状包体1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柱状包体1发生倾倒时,缝合包内的医疗器械的尖锐部分对柱状包体1造成破坏,大大延长了延长了缝合包的使用寿命,充分体现了防止交叉感染的手术缝合包的实用性。
20.如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机构3包括设置在柱状包体1的两端的防护环301,防护环301之间等间距设有拉杆302,拉杆302底端的防护环301上表面设有环槽303,滚珠202与环槽303表面滚动连接,在防护环301之间设置拉杆302,可以缝合包的整体强度,对柱状包体1起到保护的作用,滚珠202在环槽303内滚动,则放置机构2可以在柱状包体1的内部转动。
21.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302上端的防护环301两侧连接有提手304,提手304的中部套有橡胶套,设置提手304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外出时携带缝合包,在提手304的中部设置橡胶套,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手持提手304的舒适度,为工作人员带来方便。
22.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柱状包体1表面设有对应隔板205的位置设有取物口4,取物口4通过拉链闭合,医护人员转动放置机构2时,放置在不同隔板205之间的手术器械会轮流出现在取物口4,这样工作人员需要某种医疗器械时,只需将其旋转至取物口4处,拉开取物口4上的拉链就可以从缝合包内取出相对应的医疗器械,操作非常方便。
23.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05的内侧面设有限位板2051,限位板2051为弹性塑料板,设置限位板2051可以对放置在防尘网203上的医疗器械进行限位,使其不容易发生移位,这样医疗器械的尖锐部位就不会对柱状包体1造成损坏。
24.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05的上表面设有透明塑料板206,透明塑料板206的上表面中间设有用于转动放置机构2的转把2061,设置透明塑料板206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查看不同隔板205之间医疗器械的种类,便于医护人员更加迅速的取出所需要的医疗器械,设置转把2061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放置机构2,为医护人员操作缝合包提供便利。
2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