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2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2.在小型通用汽油机中,出于汽油机结构及成本因素的原因,通常采用飞溅式润滑方式对机体内的各个运动副进行润滑,以延长机体的使用寿命。常规的飞溅式润滑是在机体的连杆机构上设置油针,当发动机机运行时,连杆带动油针转动,转动的油针会搅动机体底部的润滑油,并带起部分润滑油飞溅至机体内的运动副上,实现对运动副的润滑效果。
3.然而,由于部分发动机内缸孔位置的特殊设置,现有的润滑方式中,能够飞溅到缸孔处的润滑油减少,较少的润滑油对缸孔的润滑作用有限,并不能很好地对缸孔进行润滑,润滑不良会导致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部分发动机缸孔位置特殊,现有的润滑方式不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导致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包括曲轴箱和汽缸,曲轴箱内设置有曲轴,汽缸位于曲轴箱上端且与曲轴的转动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曲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搅油装置,搅油装置位于汽缸的缸孔的下方,搅油装置包括搅油片和带动搅油片转动的传动机构。
6.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还在曲轴箱的底部增加设置了搅油装置,利用传动机构的转动带动搅油片的转动,转动的搅油片会带动曲轴箱底部的润滑油,并带动润滑油一起转动,在搅油片转动的过程中,搅油片上部分的润滑油被甩出,并且,由于搅油装置位于汽缸缸孔的下方,因此搅油片上甩出的部分润滑油将会被甩到缸孔处,从而对缸孔和活塞进行润滑;而且搅油装置的设置使得润滑油更加分散地飞溅至各处,从而对发动机内部各运动副进行润滑,使得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
7.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曲轴箱内还设置有凸轮轴,凸轮轴上设置有凸轮轴齿轮,曲轴上设置有曲轴正时齿轮,凸轮轴齿轮与曲轴正时齿轮啮合;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搅油片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两端,传动齿轮与凸轮轴齿轮啮合。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组成传动机构,并通过与曲轴正时齿轮和凸轮轴齿轮的配合实现传动机构的转动,从而带动搅油齿的转动,并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的驱动机构来实现搅油齿的转动,从而降低了成本。
8.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搅油片包括连接部和叶片,叶片位于连接部外表面,连接部设置在传动轴上,并绕传动轴的轴心线同步转动。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由连接部和叶片组成搅油片,连接部实现搅油片与传动轴的连接,叶片则实现对润滑油的搅拌,结构简单。
9.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叶片朝向连接部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有益效
果:本方案中,叶片朝向连接部转动方向倾斜设置后,叶片与连接部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夹角区域,在搅油片转动过程中,夹角区域内将会蓄积上润滑油,从而使得搅油片在转动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润滑油被甩出,从而提高了润滑效果。
10.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叶片间隔均匀设置在连接部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叶片间隔均匀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搅油装置的平衡性。
11.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搅油装置位于曲轴的下方。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搅油装置设置在曲轴的下方后,搅油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向上甩出的部分润滑油将会到达曲轴的曲拐处,从而被转动的曲轴的曲拐打散,形成更细和更分散的油雾,从而润滑曲轴箱内的其他运动副,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效果。
12.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曲轴箱体还设置有与气门室连通的润滑油通道。有益效果:本方案中,润滑油通道的设置使得润滑油还能够进入到气门室内,从而实现对气门室内运动副的润滑,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13.优选方案七:作为优选方案六的优选,润滑油通道入口设置有挡油板。有益效果:挡油板的设置能够避免过多的润滑油进入到气门室,造成环境污染和发动机活塞积碳等问题。
14.优选方案八:作为优选方案七的优选,曲轴箱内还设置有与气门室连通的回油通道。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回油通道的设置能够实现气门室与曲轴箱体内的油雾循环,从而进一步避免出现环境污染和发动机活塞积碳等问题。
15.优选方案九:作为优选方案八的优选,回油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润滑油通道的截面积。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回油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润滑油通道截面积设置的方式能够保证进入气门室内的润滑油量大于从气门室内出来的润滑油量,从而保证气门室内正常的油雾循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b-b的截面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曲轴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ⅰ;
19.图4为图3中曲轴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ⅱ;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搅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曲轴箱1、曲轴2、汽缸3、活塞4、连杆机构5、曲轴正时齿轮6、凸轮轴7、搅油装置8、传动齿轮8a、搅油片8b、连接部8b1、叶片8b2、传动轴8c、轴套8c’、润滑油通道10、挡油板11、回油通道12、油针13。
23.实施例一
24.基本如附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发动机,包括曲轴箱1和汽缸3,曲轴箱1内设置有曲轴2,汽缸3内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活塞4,还包括与活塞4和曲轴2连接的连杆机构5。
25.曲轴2上设置有曲轴正时齿轮6,曲轴正时齿轮6啮合有用于控制发动机气门开闭
的凸轮轴7,凸轮轴7齿轮与曲轴正时齿轮6啮合;连杆机构5的一端设置有与曲轴2联动的油针13,曲轴箱1底部设置有搅油装置8。
26.从发动机曲轴2的输入端看,以曲轴2轴心为原点o作横坐标x和纵坐标y,汽缸3的中心线与第二象限的x轴成50
±
25
°
的夹角,本实施例中,夹角为45
°
。曲轴2设置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活塞4从下行中段至上行中段的运行时,与曲轴2联动的油针13从曲轴箱1底部的左侧往右侧做切线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油针13搅动曲轴箱1底的润滑油,以飞溅润滑曲轴箱1内的曲轴2连杆运动副、活塞4与汽缸3缸孔运动副等。
27.如图5所示,搅油装置8包括与凸轮轴7啮合的传动齿轮8a、用于搅动润滑油的搅油片8b以及将旋转力传递给搅油片8b的传动轴8c,搅油片8b包括连接部8b1和叶片8b2,连接部8b1设置在传动轴8c上,叶片8b2位于连接部外表面,搅油片8b的数量可以设置为1-8片,搅油片8b设置在连接部8b1上,叶片8b2的长度为0.5cm-3cm,本实施例中,叶片8b2设置有2片,且轴对称设置在传动轴8c上,叶片8b2朝向连接部转动方向倾斜设置,如本实施例中,以传动轴8c逆时针转动为例,则叶片8b2逆时针倾斜设置。
28.如图3所示,传动齿轮8a与凸轮轴7齿轮啮合。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8a通过轴套8c’安装在传动轴8c上,传动齿轮8a与轴套8c’过盈配合,轴套8c’与传动轴8c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当轴套8c’与传动轴8c过盈配合时,传动齿轮8a转动,会带动轴套8c’与传动轴8c一起转动,轴套8c’的转动带动搅油片8b转动;当轴套8c’与传动轴8c间歇配合时,传动齿轮8a转动,会带动轴套8c’一起转动,轴套8c’的转动带动搅油片8b转动,此时传动轴8c仅起到将转轴8c’固定在曲轴箱1内的作用。
29.本实施例中,搅油装置8位于汽缸3的缸孔的下方,并位于曲轴2的左下方,具体的,搅油片8b设置成正对所述曲轴2的曲拐部和汽缸3的缸孔中心,通过这样的设置,被搅动的润滑油形成的油雾能以最近的路径飞溅到曲轴2连杆运动副以及活塞4与缸孔运动副,从而达到更佳的润滑效果。
30.如图4所示,曲轴箱1体还设置有与气门室连通的润滑油通道10和与气门室连通的回油通道12,润滑油通道10入口设置有挡油板11,且回油通道12的截面积小于润滑油通道10的截面积。
3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发动机运行时,曲轴2转动,带动曲轴正时齿轮6转动,与曲轴正时齿轮6啮合的凸轮轴7齿轮转动,再带动与凸轮轴7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8a转动,传动齿轮8a的转动又将会带动轴套8c’和传动轴8c转动,带动搅油片8b绕传动轴8c的轴心线转动,当所述搅油片8b转动,储存于曲轴箱1内的润滑油被搅油片8b搅动飞溅到曲轴2连杆运动副以及活塞4与缸孔运动副等。
32.在上述过程中,被搅油片8b搅动的油雾飞溅到曲轴2连杆运动副时,部分油雾被用于润滑曲轴2连杆运动副,部分油雾被运动的曲轴2连杆运动副撞击,形成更细和更分散的油雾,从而润滑曲轴箱1内的其它运动副。
33.润滑油还通过润滑通道进入到气门室后,再通过回油通道12回到曲轴箱1内,实现气门室的油雾循环,挡油板11的设置能够避免过多的润滑油雾进行到气门室内,导致发动机运行时喷油,造成环境污染和发动机活塞4积碳等问题。
34.实施例二
35.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搅油片8b和传动齿轮8a均直接安装在传
动轴8c上,如,在搅油片8c上设置有限位件,传动轴8c上设置有与限位孔固定连接,传动齿轮8a的转动带动传动轴8c转动,传动轴8c的转动又带动搅油片8b转动。
3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