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婴背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遮阳篷的抱婴背带。


背景技术:

2.婴儿挟带装置(例如抱婴背带、腰凳等)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把双手从抱孩子的状况中解救出来,并且不影响和婴幼儿的亲密接触。以抱婴背带为例,按照抱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抱式、面向前式、面对面式、后背式等,按照功能又可以分为专用的、双用途的、三用途的等,种类繁多,功能多样。
3.现有的抱婴背带一般能起到外出时将婴幼儿固定于家长怀中及背上,以解放双手的作用,但携带婴幼儿外出时,因气候、室外环境、光照等原因,常常还需要携带遮阳伞等遮光物,一般需要将这些遮光物遮挡于抱婴带的外部,从而起到良好的遮光防晒的作用,以保护婴幼儿,但这些遮光物的携带又造成了新的使用不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遮光功能、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使用的抱婴背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遮光功能、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使用的抱婴背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抱婴背带,该抱婴背带包括一背袋、沿背袋的纵长方向连接于背袋相对两端的两肩带与一腰带,两肩带沿背袋的横宽方向呈对称地布置,且肩带呈环形,腰带的首尾两端可拆卸地连接,背袋与肩带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头颈支撑部,抱婴背带还包括遮阳篷,遮阳篷包括本体部、沿本体部的纵长方向连接于本体部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头颈支撑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沿本体部的横宽方向呈间隔布置的两连接带,两连接带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本体部的高度可调,头颈支撑部具有一收纳空间,遮阳篷可收纳于收纳空间中,且收纳空间的收纳口处设有封口件。
7.较佳地,两连接带沿本体部的横宽方向呈对称的布置。
8.较佳地,两连接带相连接而形成一挂带,且连接的两连接带与本体部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
9.较佳地,两连接带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为可拆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孔、拉绳、扣具及魔术贴中的任一种。
10.较佳地,两连接带相互可拆卸地系接。
11.较佳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调节件,调节件沿第二连接部的纵长方向设于两连接带上,调节件具有至少一个调节段位,使得本体部因两连接带的连接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使用高度。
12.较佳地,调节件包括多个沿第二连接部的纵长方向呈间隔排布的连接件,连接件
为可拆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环、插接扣、按扣、魔术贴或绑带中的任一种。
13.较佳地,收纳空间的收纳口位于头颈支撑部的顶端或侧端。
14.较佳地,封口件为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孔、扣具、拉链、魔术贴中的任一种。
15.较佳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收纳空间中或收纳空间的边缘处,第二连接部可向着收纳空间的方向收折,使得遮阳篷可收纳于收纳空间内。
16.较佳地,第一连接部与头颈支撑部车缝连接。
17.较佳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收纳空间中或收纳空间的边缘处,第二连接部可向着第一连接部的方向收折,使得遮阳篷可收纳于收纳空间内。
18.较佳地,第一连接部与收纳空间之间以及两连接带之间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为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扣与固定环、插接扣、按扣、魔术贴或绑带中的任一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抱婴背带的遮阳篷包括本体部、沿本体部的纵长方向连接于本体部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沿本体部的横宽方向呈间隔布置的两连接带,由于第一连接部与头颈支撑部连接,而两连接带为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则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两连接带在使用者的后颈处连接,从而可挂接于使用者的肩颈上,使得本体部可遮挡于头颈支撑部的外部,使得本技术的遮阳篷具有遮光防晒的功能,有效保护外出的婴幼儿。并且,由于遮阳篷可收纳于头颈支撑部的收纳空间中,从而便于携带及使用,还可通过封口件对收纳空间的收纳口进行开合,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篷结构简单,且便于使用及携带,有效提高了具有该遮阳篷的抱婴背带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遮阳篷装配于抱婴背带上的一角度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遮阳篷装配于抱婴背带上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遮阳篷收纳于头靠支撑部中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遮阳篷与头颈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遮阳篷与头颈支撑部可拆卸连接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收纳空间及封口件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遮阳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8.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阳篷100,适于装配于抱婴背带200上,于本技术优实施例中,抱婴背带200包括一背袋201、沿背袋201的纵长方向连接于背袋201相对两端的肩带202与腰带203,背袋201与肩带202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头颈支撑部204。其中,肩带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肩带202沿背袋201的横宽方向呈对称地布置,且肩带202整体呈环形,以便挂接于穿戴该抱婴背带200的使用者的双肩上。腰带203整体呈条状,其首尾两端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方便的将腰带203固定于使用者的腰上。头颈支撑部204用于对承载于背袋201与使用者之间的婴幼儿的头颈部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遮阳篷100的一端与
头颈支撑部204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挂接于使用者的颈部,从而可笼罩在婴幼儿身上,起到遮光防晒的作用。
29.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遮阳篷100包括本体部10、沿本体部10的纵长方向连接于本体部10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部20与第二连接部30,第一连接部20与头颈支撑部204连接,第二连接部30包括沿本体部10的横宽方向呈间隔布置的两连接带31,两连接带31相互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于使用者的后颈处连接,则连接的两连接带31可形成一挂带,进而在连接的两连接带31与本体部10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以便挂接于穿戴该抱婴背带200的使用者的肩颈处,使得本体部10可由头颈支撑部204处笼罩于婴幼儿的身上,从而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优选地,两连接带31沿本体部10的横宽方向呈对称的布置,从而便于连接及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篷100还可收纳于头颈支撑部204中,当在使用时,从头颈支撑部204中取出以起到遮光防晒的作用,当不使用时,可收纳于头颈支撑部204中,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篷100既具有遮光防晒的功能,又便于携带及使用。
30.参阅图4,具体地,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两连接带31间的可拆卸连接,两连接带31上设有连接件40,连接件40为可拆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孔、拉绳、扣具及魔术贴中的任一种,从而可方便且快捷的实现两连接带31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成本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也可以是两连接带31之间直接为相互可拆卸地系接。
31.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0的高度可调。具体地,第二连接部30上设有调节件50,调节件50沿第二连接部30的纵长方向设于两连接带31上,调节件50具有至少一个调节段位,使得本体部10因两连接带31的连接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使用高度。更具体地,调节件50包括沿第二连接部30的纵长方向呈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件40,连接件40具体为可拆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环、插接扣、按扣、魔术贴或绑带中的任一种。如图4所示,连接件40为分设于两连接带31上且可拆卸配合的公扣41与母扣42,多个连接件40于两连接带31上对应排布而形成调节件50。
32.继续参阅图4,为了实现遮阳篷100于头颈支撑部204中的收纳,头颈支撑部204具有一收纳空间204a,遮阳篷100可收纳于收纳空间204a中。具体地,收纳空间204a的收纳口位于头颈支撑部204的顶端或侧端。为了提高收纳效果,使得整体整洁美观,收纳空间204a的收纳口处设有封口件60,封口件60为相配合的固定扣与固定孔、扣具、拉链、魔术贴中的任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使用。如图4所示,封口件60为相配合的公扣61与母扣62。
33.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固定连接于收纳空间204a中或收纳空间204a的边缘处,第二连接部30可向着收纳空间204a的方向收折,使得遮阳篷100可收纳于收纳空间204a内。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0与头颈支撑部204车缝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34.参阅图5至图7,在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部20可拆卸地连接于收纳空间204a中或收纳空间204a的边缘处,第二连接部30仍可向着第一连接部20的方向收折,使得遮阳篷100可收纳于收纳空间204a内。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0与收纳空间204a之间以及两连接带31之间均设有连接件40。其中,第一连接部20与收纳空间204a之间以及两连接带31之间的连接件40的结构可不相同。
3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于第一连接部20与收纳空间204a之间,连接件40包括设于
第一连接部20与收纳空间204a之间的固定环43与固定扣44,于图6中,固定环43与固定扣44对应设于收纳空间204a的内壁上与第一连接部20上,于图7中,固定环43与固定扣44对应设于第一连接部20上与收纳空间204a的内壁上,只要固定环43与固定扣44扣接,即可实现遮光棚100与头颈支撑部204的连接。于两连接带31之间,连接件40包括分设于两连接带31上且可拆卸配合的公扣41与母扣42,公扣41与母扣42的扣接即可实现两连接带31的连接,多个连接件40于两连接带31上对应排布,则可形成可调节本体部10高度的调节件50。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篷100包括本体部10、沿本体部10的纵长方向连接于本体部10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部20与第二连接部30,第二连接部30包括沿本体部10的横宽方向呈间隔布置的两连接带31,由于第一连接部20与头颈支撑部204连接,而两连接带31为可拆卸地连接,则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两连接带31在使用者的后颈处连接,从而可挂接于使用者的肩颈上,使得本体部10可遮挡于头颈支撑部204的外部,使得本技术的遮阳篷100具有遮光防晒的功能,有效保护外出的婴幼儿。并且,由于遮阳篷100可收纳于头颈支撑部204中,从而便于携带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篷100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及使用,有效提高了具有该遮阳篷100的抱婴背带200的使用舒适性。
3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