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桥梁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15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桥梁荷载也随之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在经受车辆重复荷载的震动、冲击、拉伸和剪切等力性能及温度和气候变化引起的收缩形变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桥面会产生细微裂缝而引起桥面渗水或漏水,致使钢筋锈蚀,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尤其在伸缩缝现浇缝混凝土结合部、中分带分幅缝处,虽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了多种防裂措施,但总会在相对薄弱环节处产生裂缝。为了提高桥梁的使用年限,节省养护维修成本,目前一般会在钢筋混凝土桥面上设置防水层及防水卷材组合形成的综合防水层,或者采用其它相类似的措施以达到桥面有效防水、提高桥梁耐久性的目的。
3.但是在上面的防水结构中,由于下面层沥青混合料中的石子料径较大,混合料与综合防水层的层间结合实际上是“点接触”,相当于说,与防水层接触的石子绝大多数是石子的角尖,很容易将防水层戳穿,使防水层起不到防水的作用。另外,一旦综合防水层下方的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防水层会跟着下方混凝土一同出现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桥梁防水结构,其能够降低防水结构出现失效的可能性。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6.一种桥梁防水结构,所述桥梁防水结构包括:
7.混凝土层;
8.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方的沥青层;
9.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和沥青层之间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自所述混凝土层向所述沥青层方向依次设置的基层处理剂层、胎体增强纤维层、热熔橡胶沥青层和碎石层,所述基层处理剂层用于粘接所述胎体增强纤维层和所述混凝土层。
10.优选地,所述基层处理剂层包括沥青基材料基层处理剂或乳化沥青。
11.优选地,所述胎体增强纤维层包括聚酯无纺布材料或无碱玻璃纤维。
12.优选地,所述桥梁防水结构还包括:
13.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体,所述混凝土层设置在所述梁体上方;
14.设置在所述梁体上方的防撞部,所述混凝土层延伸至所述防撞部的侧壁处;
15.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方的平石,所述平石与所述沥青层并列设置,所述平石与所述沥青层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平石位于所述沥青层和所述防撞部之间。
16.优选地,所述防撞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
17.所述桥梁防水结构还包括:
18.防水卷材,部分所述防水卷材位于所述防水结构、所述平石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
所述防水卷材延伸至所述防撞部并随着所述防撞部的侧壁向上延伸且进入至所述凹槽中;
19.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对所述防水卷材的端部与所述防撞部之间进行密封的封堵部。
20.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最下端高于等于所述平石的最上端。
21.优选地,所述桥梁防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设过所述防水卷材钉入所述防撞部。
22.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在所述凹槽中至少具有一处弯折;所述凹槽的下端面沿水平方向延伸或在所述防撞部的内侧壁向外侧壁的方向上高度呈降低趋势;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呈斜面,其在所述防撞部的外侧壁向内侧壁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增高;所述封堵部由环氧砂浆形成。
23.优选地,所述平石、所述沥青层、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防水结构相接处设置有密封胶;
24.所述平石与所述防水卷材的由水平转变成向上延伸的折角处设置有密封胶;
25.所述防撞部、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梁体的相接处设置于密封胶。
2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7.本技术中桥梁防水结构中的胎体增强纤维层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性能,其位于热熔橡胶沥青层下方,其可以加强热熔橡胶沥青层的强度、扛拉裂性能,有效防止碎石层破坏热熔橡胶沥青层,从而避免由于碎石层与热熔橡胶沥青层的点接触造成破坏,同时碎石层可以较好的起到与桥面沥青层的连接作用,以便后期热熔橡胶沥青层、碎石层和沥青层之间有效地粘结、固定。上述桥梁防水结构具有防水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2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2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梁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33.1、梁体;2、混凝土层;3、沥青层;4、防水结构;41、基层处理剂层;42、胎体增强纤维层;43、热熔橡胶沥青层;44、碎石层;5、防撞部;51、凹槽;52、封堵部;6、平石;7、防水卷材;8、固定件;9、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34.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为了能够降低防水结构出现失效的可能性,在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桥梁防水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梁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混凝土层2;设置在混凝土层2上方的沥青层3;设置在混凝土层2和沥青层3之间的防水结构4,防水结构4包括:自混凝土层2向沥青层3方向依次设置的基层处理剂层41、胎体增强纤维层42、热熔橡胶沥青层43和碎石层44,基层处理剂层41用于粘接胎体增强纤维层42和混凝土层2。
37.本技术中桥梁防水结构中的胎体增强纤维层42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性能,其位于热熔橡胶沥青层43下方,其可以加强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强度、扛拉裂性能,有效防止碎石层44破坏热熔橡胶沥青层43,从而避免由于碎石层44与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点接触造成破坏,同时碎石层44可以较好的起到与桥面沥青层3的连接作用,以便后期热熔橡胶沥青层43、碎石层44和沥青层3之间有效地粘结、固定。上述桥梁防水结构具有防水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38.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桥梁防水结构,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混凝土层2、设置在混凝土层2上方的沥青层3、设置在混凝土层2和沥青层3之间的防水结构4。
39.如图1所示,混凝土层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在竖直方向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强度,混凝土层2形成整个桥梁的承压路面。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体1,该梁体1可以作为桥梁的横梁,梁体1主要起到对混凝土层2的支撑作用。混凝土层2设置在梁体1上方,混凝土层2浇筑在梁体1的上表面上。
40.如图1所示,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防撞部5,其设置在梁体1上方。具体而言,防撞部5设置在梁体1的上表面上,混凝土层2延伸至防撞部5的侧壁处。防撞部5可以位于梁体1上端面的两侧,即桥梁的两侧,或一侧,以防止桥梁上的车辆冲出桥梁的两侧边界。防撞部5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具有一定的高度,至少高于沥青层3。为了提高防撞部5承受冲击
的程度,防撞部5的下端的宽度较大,宽度随着高度逐渐缩小。防撞部5与梁体1可以在浇筑时一体成型,也可以另外浇筑成型。梁体1中的钢筋可以伸入至防撞部5中,从而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41.如图1所示,防水结构4设置在混凝土层2和沥青层3之间。如图2所示,防水结构4可以包括:自混凝土层2向沥青层3方向依次设置的基层处理剂层41、胎体增强纤维层42、热熔橡胶沥青层43和碎石层44。
42.通常而言,针对胎体增强纤维层42,基层处理剂层41用于粘接胎体增强纤维层42和混凝土层2。基层处理剂层41可以选用沥青基材料基层处理剂或乳化沥青。基层处理剂层41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mm,从而将胎体增强纤维层42和混凝土层2进行有效的粘接。
43.如图2所示,在基层处理剂层41的上表面设置有胎体增强纤维从而形成胎体增强纤维层42,胎体增强纤维层42采用聚酯无纺布材料或无碱玻璃纤维等材料。胎体增强纤维层42主要用于给热熔橡胶沥青层43增加防水强度,防止热熔橡胶沥青层43被破坏。胎体增强纤维可以将胎体纤维撒布采用小型纤维切割机进行切割,从而形成条状胎体增强纤维,胎体增强纤维铺贴在基层处理剂层41上。状胎体增强纤维的长度可以控制在1.5cm至3cm之间。胎体增强纤维应与基层处理剂层41粘接牢固,从而保证胎体增强纤维与混凝土层2之间的牢固性。
44.如图2所示,在胎体增强纤维层42的上表面设置有热熔橡胶沥青层43。热熔橡胶沥青层43可以采用洒布车将热熔橡胶沥青洒铺在胎体增强纤维层42上以形成。热熔橡胶沥青层43主要起到防水作用。胎体增强纤维层42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性能,其位于热熔橡胶沥青层43下方,其可以加强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强度、扛拉裂性能,有效防止碎石层44破坏热熔橡胶沥青层43,从而避免由于碎石层44与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点接触造成破坏。
45.如图2所示,在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上表面设置有碎石层44。碎石层44可以具有少量的厚度即可,碎石层44起到过渡作用,其可以较好的起到与桥面沥青层3的连接作用,以便后期热熔橡胶沥青层43、碎石层44和沥青层3之间有效地粘结、固定。另外,碎石层44可以起到对热熔橡胶沥青层43保护的作用,沥青层3在高温暴晒下温度会大幅升高,碎石层44具有一定的隔热能力,避免高温的沥青层3直接与热熔橡胶沥青层43接触而造成热熔橡胶沥青层43局部熔化,导致防水失效。
46.如图1所示,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2上方的平石6,平石6与沥青层3并列设置,平石6与沥青层3的上端面齐平,平石6位于沥青层3和防撞部5之间。平石6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与沥青层3、防撞部5相抵,从而缩小彼此之间的缝隙,降低水渗入的可能性。在桥梁上,平石6设置在沥青层3的至少一侧,一般均为两侧,用于给沥青层3的两侧进行限位,平石6的位置基本为桥梁上路面的边缘处,平石6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使得后期沥青层3铺设至与平石6的厚度基本相同,从而形成整个平整的路面。
47.如图1所示,作为可行的,防撞部5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51。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防水卷材7,部分防水卷材7位于防水结构4、平石6与混凝土层2之间,防水卷材7延伸至防撞部5并随着防撞部5的侧壁向上延伸且进入至凹槽51中;设置在凹槽51中用于对防水卷材7的端部与防撞部5之间进行密封的封堵部52。
48.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防撞部5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51,该凹槽51位于防撞部5的
内侧壁,其用于容置防水卷材7和封堵部52。由于凹槽51的存在,防撞部5中在凹槽51处周围的钢筋需要进行补强处理,以补偿凹槽51中缺少钢筋造成的强度损失。
49.如图1所示,部分防水卷材7铺设在混凝土层2上方,即部分防水卷材7铺设在混凝土层2的上端面处。防水卷材7的左端嵌入至混凝土层2与防水结构4之间一段距离,从而形成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之间的搭接。防水卷材7先沿水平方向朝向防撞部5延伸,经过平石6和混凝土层2之间后到达防撞部5的内侧壁之后,沿着防撞部5的内侧壁向上延伸,一直延伸至防撞部5的内侧壁上的凹槽51中。封堵部52则设置在凹槽51中,其用于对防水卷材7的端部与防撞部5之间进行密封,同时也起到对防水卷材7一定的固定作用。凹槽51的最下端高于等于平石6的最上端,这样可以使得沥青层3、平石6上的雨水或水分无法进入至防水卷材7与防撞部5之间,进而进入至防水卷材7的下方,使防水卷材7失效,甚至使桥面发生空鼓等情况。
50.作为可行的,防水卷材7朝向混凝土层2的一侧具有粘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防水卷材7在铺设时可以与混凝土层2、防撞部5紧密黏合,不会出现空鼓,也有助于提交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51.如图1所示,桥梁防水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凹槽51中的固定件8,固定件8穿设过防水卷材7钉入防撞部5。该固定件8可以是水泥钉等一类钉子。固定件8可以有效实现防水卷材7与防撞部5之间的固定,以便于后期在凹槽51中填充封堵部52。
52.一般而言,封堵部52由环氧砂浆形成。防水卷材7上翻并折入防撞部5的凹槽51中粘贴牢固,并用固定件8进行固定,之后再在凹槽51中填充入高强环氧砂浆将凹槽51进行封闭,环氧砂浆硬化后形成封堵部52与防撞部5结合成一体。在凹槽51中,防水卷材7与防撞部5之间可以通过密封胶9密封,从而加强防水卷材7与防撞部5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从防水卷材7的上端部进入防水卷材7与防撞部5之间。
53.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封堵部52能够压住防水卷材7,避免防水卷材7从凹槽51中滑出,防水卷材7在凹槽51中至少具有一处弯折,例如该弯折可以为度的弯折。
54.作为可行的,如图1所示,凹槽51的下端面沿水平方向延伸或在防撞部5的内侧壁向外侧壁的方向上高度呈降低趋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防水卷材7从凹槽51中滑出,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封堵部52从凹槽51中滑出。
55.作为可行的,如图1所示,凹槽51的上端面可以呈斜面,其在防撞部5的外侧壁向内侧壁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增高。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可以便于环氧砂浆填充入凹槽51中形成封堵部52,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加环氧砂浆与防撞部5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环氧砂浆形成的封堵部52与防撞部5之间结合的强度。
56.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凹槽51在竖直方向上的横截面可以呈梯形。梯形的一条侧边为直角边,其位于下端,梯形的另一条侧边为斜边,其位于上端,梯形长度中长度较短的上边位于凹槽51的底部,该处用于设置固定件8,梯形长度中长度较长的下边位于防撞部5的内侧壁一侧,与防撞部5的内侧壁齐平。上述结构,可以便于固定件8的安装钉入,也可以增加环氧砂浆与防撞部5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以避免防水卷材7从凹槽51中滑出,避免封堵部52从凹槽51中滑出。
57.作为可行的,如图1所示,平石6、沥青层3、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相接处设置有密封胶9。防水结构4在水平方向上一直延伸至平石6的左侧壁,在平石6左侧壁的下部与防水
卷材7形成的直角处设置有密封胶9,密封胶9同时连接平石6、沥青层3、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通过上述结构,自平石6与沥青层3之间的缝隙渗入的水到达密封胶9处后就无法进一步渗入,无法进入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之间,更无法进一步到达混凝土层2的上端面。
58.如图1所示,平石6与防水卷材7的由水平转变成向上延伸的折角处设置有密封胶9。通过上述结构,自平石6的右侧壁与防水卷材7之间的缝隙渗入的水到达密封胶9处后就无法进一步渗入至平石6的下端面与防水卷材7之间,避免平石6下方积水不易蒸发。
59.如图1所示,防撞部5、混凝土层2与梁体1的相接处设置于密封胶9。防撞部5的内侧壁的下端与梁体1形成的直角处可以设置有密封胶9,该密封胶9同时连接防撞部5、混凝土层2与梁体1。通过上述结构,防撞部5与梁体1之间的缝隙渗入的水到达密封胶9处后无法进一步渗入至混凝土层2的下端面和梁体1的上端面之间的缝隙,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层2中的钢筋锈蚀。
60.在本技术中,作为可行的,密封胶9可以采用聚硫密封胶。
61.在本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桥梁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桥梁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2.若需要在防水结构4、平石6与混凝土层2之间铺设防水卷材7,则可以在梁体1上安装带有凹槽51的防撞部5。
63.在本步骤中,若需要在防水结构4、平石6与混凝土层2之间铺设防水卷材7,可以在梁体1上进行带凹槽51的防撞部5的钢筋绑扎,在凹槽51位置附近进行钢筋的局部加强处理。搭设带凹槽51的防撞部5的模板,现浇防撞部5的混凝土。待防撞部5固化后,可以在防撞部5的内侧壁的下端与梁体1形成的直角处可以设置密封胶9。
64.之后,在梁体1上铺设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的端部一直铺设至防撞部5,可以与防撞部5紧密贴合。
65.对需要铺设防水卷材7的范围内的混凝土层2的上端面进行处理,使其平整。再进行防水卷材7的施工,防水卷材7铺设在混凝土层2上并延伸至防撞部5,进而再上翻并折入防撞部5上的凹槽51内,并用固定件8进行固定,再用环氧砂浆封闭凹槽51以形成封堵部52。在防水卷材7弯折上翻折点处可以设置密封胶9,之后,在防水卷材7上进行平石6施工,平石6靠近防撞部5的一侧紧贴防水卷材7。平石6的最上端应该小于等于凹槽51的最下端。若不需要铺设防水卷材7,上述步骤均可以省略。
66.将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使其粗糙度达到0.5mm至1mm之间,并将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清理干净。
67.在本步骤中,在将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未铺设防水卷材7的区域行打磨处理,可以采用抛丸打磨,也可采用圆盘钢丝打磨机清理,从而使得粗糙度达到0.5mm至1mm之间。另外,混凝土层2的含水量尽可能的应小于10%(质量比)。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的浮灰应清除干净,不应有杂物、油类物质、有机质等的存在。
68.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打磨、清理完成之后,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层41,基层处理剂层41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mm。
69.在本步骤中,在涂刷基层处理剂层41前,可以采用毛刷对桥面排水口、转角等处先行涂刷,然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混凝土层2上表面的喷涂。涂刷基层处理剂层41可采取喷涂法或刷涂法施工,喷涂应均匀,覆盖完全,待其干燥后应及时进行下一步施工。
70.在基层处理剂层41上铺设胎体增强纤维以形成胎体增强纤维层42,胎体增强纤维的长度范围在1.5cm至3cm之间,且用量不得小于300g/m2。
71.在本步骤中,可以将胎体增强纤维布采用小型纤维切割机进行切割,从而得到长度范围在1.5cm至3cm之间的胎体增强纤维。在胎体增强纤维施工时,可以边涂基层处理剂边铺胎体增强纤维,胎体增强纤维应铺贴平整,排除汽泡,并与基层处理剂粘接牢固。在胎体增强纤维上涂布基层处理剂时,应使基层处理剂浸透铺胎体增强纤维,覆盖完全,不得有铺胎体增强纤维外露现象。
72.在胎体增强纤维层42上铺洒热熔橡胶沥青以形成热熔橡胶沥青层43,热熔橡胶沥青铺洒的温度范围在190℃至210℃之间。
73.在本步骤中,在大面积施工时,热熔橡胶沥青的洒布可以采用智能洒布设备。洒布设备在施工前应进行认真清理,将储油罐中的残油清除干净。在洒布前可以进行试验段试洒,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在正式施工前,应严格清理有关的施工机械,特别是沥青洒布车和碎石撒布车的车轮,严禁将污染物带上施工断面。在洒铺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本指南的洒铺剂量要求进行洒铺,洒布车应保持匀速行驶,稳定的转速,以保证洒铺的均匀。热熔橡胶沥青的洒铺温度赢控制在190℃至210℃之间,以保证热熔橡胶沥青可以充分粘附在胎体增强纤维层42上。在热熔橡胶沥青洒铺过程中应注重接头的施工处理,具体分为横向接头和纵向接头。在横向接头的位置,再次施工时既要与前次施工紧密的衔接,同时也要避免与前次施工断面重叠。因此,当每次洒铺前可以用油毛毡或铁皮将已洒铺的路段遮挡覆盖,避免再次洒铺时造成热熔橡胶沥青的重叠。
74.将碎石加热并和热沥青或乳化沥青预搅拌,再将和热沥青或乳化沥青预搅拌后的碎石铺设在热熔橡胶沥青层43上以形成碎石层44。
75.在本步骤中,碎石要求干燥、干净,最好经过拌合楼水洗除尘。碎石撒布前可以经过搅拌楼除尘加热并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预拌,要求碎石温度尽可能达到150℃以上,撒布温度不得低于80℃,并可以进行试验段试撒,以确定撒布车料斗的倾角、车速、发动机转速和标准的撒布量。在喷洒热熔橡胶沥青后应及时撒布碎石,以便热熔橡胶沥青和撒布的石料能有效地粘结、固定。在大规模施工时,根据施工效率,一般一台洒油车可以配备两台碎石撒布车。
76.在撒布碎石时,除了施工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外,每台碎石撒布车可以再配备1至2名清洁工,跟随在撒布车后,将散落在外边的碎石清扫干净。为了避免碎石撒布车与热熔橡胶沥青产生粘连,碎石撒布车的载重轮可略微喷洒水,但洒水量需要严格控制,以浸润轮胎为标准,不可造成水在热熔橡胶沥青层43上流淌。在撒布碎石施工中,为了保证撒布的均匀性,应注意撒布车辆的启动阶段、纵横向的交接位置,不能出现重叠现象,如造成重叠,应在胶轮碾压前及时处理。在撒布碎石时,撒布人员要随时进行观察,尽量保证撒布均匀,无漏撒无堆积,覆盖率在80%以上。
77.在碎石撒布后,可以及时采用轻型胶轮压路机(15吨至20吨及以上)紧跟碎石撒布车对碎石碾压成型形成碎石层44。胶轮压路机可以来回碾压1遍至2遍。在碎石层44形成以后,可以在平石6、沥青层3、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相接处设置密封胶9。例如,可以在平石6左侧壁的下部与防水卷材7形成的直角处设置密封胶9,密封胶9同时连接平石6、沥青层3、防水卷材7与防水结构4。
78.在碎石层44上铺设沥青层3。沥青层3的高度基于与平石6的上端面相齐平。在本步骤中,在碎石层44碾压成型后应尽快安排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从而形成沥青层3,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4h,其间应临时封闭交通,避免防水结构4的二次污染。
79.本技术中的桥梁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80.第一、胎体增强纤维层42可有效防止碎石层44破坏热熔橡胶沥青层43,从而避免由于碎石与热熔橡胶沥青层43的点接触造成破坏,同时撒布的碎石层44可以较好的起到与桥面沥青层3的连接作用,此种桥梁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好,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81.第二,与防水结构4搭接的防水卷材7上翻后延伸埋入至防撞部5的凹槽51中,防水卷材7黏贴牢固并由固定件8固定,再用高强环氧砂浆对凹槽51行封闭以形成封堵部52,此时,防撞部5、平石6等部件与防水结构4之间无渗入通道,从而形成闭合立体防水结构4,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闭合立体防水结构4也有利于将桥面的水集中排出。
82.第三,平石6及防水卷材7均为可拆卸连接设置,若后期出现任何问题有利于更换和维修。
83.第四,该桥梁防水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施工,在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的同时,可以减少养护维修资金与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价值提高显著。
84.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8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