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以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15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以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例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大车运行机构,其中,大车运行机构包括接线箱,接线箱用于存储电缆,接线箱一端与鞍梁固定,一端与大车运行机构固定,当大车运行机构处于正常状态时,大车运行机构中的电机通过电缆与鞍梁上的供电装置电连接,但是,当大车运行机构不正常工作,例如需要将大运行机构运送至其他位置时,由于接线箱与鞍梁固定,那么在移动时,接线箱则被挤压,变形,使得接线箱被损坏,另外,由于接线箱呈竖直状态,从而造成了接线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以及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大车运行机构运行时,大车底座接线箱被挤压变形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用于装配起重机中的大车底座接线箱,所述大车底座接线箱用于容纳电缆,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大车运行机构,所述大车运行机构包括大车底座固定件,其中,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大车运行机构的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大车底座接线箱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端;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配置为:当所述大车运行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驱动所述底座本体相对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动第一角度,并将所述底座本体以及所述大车底座接线箱固定。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上的耳板,所述耳板与所述底座本体转动连接;以及固定在所述大车运行机构上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配置为:当所述底座本体相对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动第一角度时,将所述大车底座接线箱以及所述底座本体固定。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耳板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三端上,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端为相邻端。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上。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大车运行机构还包括:大车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大车主体上方的大车平衡梁,所述大车平衡梁配置为固定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大车平衡梁上。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托盘。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电缆电连接的第一插接装置;以及固定在外部鞍梁下端的第二插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插接装置与
固定在所述鞍梁上的供电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插接装置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插接装置插接以实现所述电缆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第四端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一端为相邻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插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插接装置分离时,固定所述第一插接装置。
1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鞍梁;设置在所述鞍梁下方的大车运行机构,所述大车运行机构包括大车主体、驱动所述大车主体运动的电机、设置在所述大车主体上方的大车平衡梁以及固定在所述大车平衡梁上的大车底座固定件;大车底座接线箱,所述大车底座接线箱用于容纳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以及如前述所述的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大车底座固定件与所述大车平衡梁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14.本技术提供的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与大车运行机构的大车底座固定件固定连接,大车底座接线箱固定在底座本体的第二端上;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配置为驱动底座本体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动第一角度,并将底座本体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固定,即当大车运行机构在正常工作时,底座本体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上,当大车运行机构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转动组件驱动底座本体相对于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定一定的角度后,并将底座本体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固定,由于大车底座接线箱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倾斜一定角度,大车底座接线箱与鞍梁在竖直方向上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此种情况下,无论大车运行机构如何运动,大车底座接线箱与鞍梁之间并不会接触,即大车底座接线箱不会被鞍梁挤压,大车底座接线箱也不会被挤压变形;另外,由于大车底座接线箱相对于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定一定的角度后,大车底座接线箱从竖直角度转变为倾斜角度,此时,工作人员站在大车底座接线箱下方即可完成接线,从而避免了接线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的大车运行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中的大车运行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鞍梁100、大车运行机构200、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电缆500;
21.大车主体201、大车平衡梁202、大车底座固定件204;
22.底座本体301、转动组件302、耳板3021、第一固定件3022、铰链3023、第一插接装置303、第二插接装置304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的大车运行机构2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中的大车运行机构2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起重机包括:鞍梁100;设置在鞍梁100下方的大车运行机构200,大车运行机构200包括大车主体201、驱动大车主体201运动的电机(图1中未示出)、设置在大车主体201上方的大车平衡梁202以及固定在大车平衡梁202上的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用于容纳电缆500,电缆500与电机电连接;以及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当大车运行机构200在正常工作时,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固定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电机通过容纳在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内的电缆500与鞍梁100上的供电装置电连接,从而使得大车主体201能够运行。如图2所示,该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包括:底座本体301,底座本体301的第一端与大车运行机构200中的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可拆卸固定连接,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固定在底座本体301的第二端上,第一端与第二端为相对端;以及转动组件302,转动组件302配置为驱动底座本体301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动第一角度,并将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固定。
27.当大车运行机构200在正常工作时,如图1所示,底座本体301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上,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固定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电机通过容纳在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内的电缆500与鞍梁100上的供电装置电连接,从而使得大车主体201能够运行。当大车运行机构200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302驱动底座本体301相对于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定一定的角度(即第一角度)后,并将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固定,由于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倾斜一定角度,底座接线箱与鞍梁100在竖直方向上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此种情况下,无论大车运行机构200如何运动,底座接线箱与鞍梁100之间并不会接触,即底座接线箱不会被鞍梁100挤压,底座接线箱也不会被挤压变形;另外,由于大车底座接线箱相对于大车底座固定件转定一定的角度后,
大车底座接线箱从竖直角度转变为倾斜角度,此时,工作人员站在大车底座接线箱下方即可完成接线,从而避免了接线不方便的问题。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动组件302包括: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上的耳板3021,耳板3021与底座本体301转动连接;以及固定在大车运行机构200上的第一固定件3022,第一固定件3022配置为:当底座本体301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动第一角度时,将底座接线箱以及底座本体301固定。即本技术通过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上的耳板3021与底座本体301转动连接,实现底座本体301与大车底座固定件204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使得转动组件302可以驱动底座本体301与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动第一角度,从而使得底座接线箱与鞍梁100在竖直方向上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中转动组件3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转动组件302还包括:铰链3023,铰链3023的一端固定在耳板3021上,铰链3023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本体301的第三端上,第三端与第一端为相邻端上。即耳板3021与底座本体301通过铰链3023连接而实现耳板3021与底座本体301的转动连接。整个转动组件302的结构简单。
30.需要说明的是,耳板3021与底座本体301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采用上述所述的铰链3023连接而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转动连接的方式实现。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3022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上。即第一固定件3022直接固定在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上。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大车运行机构200还包括设置在大车主体201上的大车平衡梁202,大车平衡梁202配置为固定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即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固定在大车平衡梁202上;其中,第一固定件3022固定在大车平衡梁202上,即第一固定件3022也是可以固定在大车平衡梁上,减少了耳板3021与第一固定件3022之间的干涉。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3022为托盘,由于托盘具有类似凹槽的结构,因此,当底座本体301相对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动第一角度后,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直接容纳在凹槽内,即不用采用任何固定连接结构即可固定住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从而使得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不滑落。
34.应当理解,本技术对托盘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底座本体301相对于大车底座固定件204转定一定的角度(即第一角度)后,托盘能够固定底座本体301以及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即可。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大车底座固定件204与大车平衡梁202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即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可以为大车底座法兰框。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还包括:与电缆500电连接的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以及固定在鞍梁100上的第二插接结装置304,第二插接结装置304与设置在鞍梁100上的供电装置电连接;其中,第二插接结装置304配置为与第一插接结装置303插接以实现电缆500与供电装置连接,当第二插接结装置304与第二插接结装置304插接配合后,鞍梁100上的供电装置为大车运行机构200中的电机供电,从而可以使得大车主体201可以运动。当大车运行机构200不需要工作时,即可将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与第二插接结装置304断开连接,大车运行机构200则可以被移动至任何位置,待大车运行机构200需要正常工作时,再将第一插接结装置303和第二插接结装置304插接即可实现电连
接,即可使得大车运行机构200可以正常工作。大车运行机构200的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再将电机、制动器等的电缆抽回,降低了工作复杂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7.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为插头,第二插接结装置304为插座。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还包括:固定在底座本体301第四端的第二固定件,第四端与第一端为相邻端,第二固定件配置为:当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与第二插接结装置304分离时,固定第一插接结装置303。即当大车运行机构2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与第二插接结装置304分离之后,第一插接结装置303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从而将第一插接结装置303以及电缆500收纳完好,降低了第一插接结装置303对其他部件的干涉。
39.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如图1所示,该起重机包括:鞍梁100;设置在鞍梁100下方的大车运行机构200,大车运行机构200包括大车主体201、驱动大车主体201运动的电机、设置在大车主体201上方的大车平衡梁202以及固定在大车平衡梁202上的大车底座固定件204;大车底座接线箱400,大车底座接线箱400用于容纳电缆500,电缆500与电机电连接;以及如前述的底座接线箱的装配结构300。
40.可选的,起重机可以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即岸桥),也可以为场桥。本技术对于起重机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创造,凡在本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