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


背景技术:

2.随着叉车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多,叉车使用的可靠性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3.目前,在国内的工程车辆,比如叉车的转向桥轴承使用寿命试验一般都是对轴承单独进行使用寿命试验,或者在极限工况下对整车进行转向试验。然而,对于整车进行转向试验来说,转向试验的成本太大,且试验时间不好把控,同时,模拟工况时可能导致别的零件先于轴承损坏。
4.因此,如何避免由于对整车进行转向试验而导致试验成本增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能够解决整车转向试验工况模拟成本较高和试验效率不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包括从动转向桥体、主动转向桥体以及设于所述从动转向桥体和所述主动转向桥体之间的支撑板总成;所述从动转向桥体和所述主动转向桥体均设有待测试轴承、转向节和用以向所述转向节提供转向驱动力的转向驱动组件,所述从动转向桥体的所述转向节与同侧的所述主动转向桥体的所述转向节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固接并锁紧。
7.可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组件包括:
8.设于所述从动转向桥体的一侧并与所述从动转向桥体上的所述转向节固接的第一夹具;
9.设于所述主动转向桥体的同侧并与所述主动转向桥体上的所述转向节固接的第二夹具;
10.两个用以固接所述第一夹具和与之相对的所述第二夹具的长螺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均包括沿厚度方向贯通、用以供所述转向节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向节通过锁紧组件锁紧于所述第一夹具或所述第二夹具。
12.可选地,所述转向驱动组件包括转向油缸,及与所述转向油缸通过液压管道相连的油泵,所述转向油缸通过连杆组件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油泵连接有单片机,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所述油泵对所述转向油缸往复循环加力,以模拟所述从动转向桥体或所述主动转向桥体往复转向的工况。
14.可选地,所述支撑板总成包括固接于所述从动转向桥体底部的第一支撑板、固接于所述主动转向桥体顶部的第二支撑板,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连接、用以限位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限位轴。
15.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以检测所述从动
转向桥体或所述主动转向桥体上的静态载荷的大小的检测装置,及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以显示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的显示装置。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二者均设有用以容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容纳槽。
17.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以向所述从动转向桥体和所述主动转向桥体施加压力的施压装置。
18.可选地,所述施压装置具体为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施压油泵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并与所述施压油泵通过管道相连的施压油缸。
19.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包括从动转向桥体、主动转向桥体和支撑板总成,其中,支撑板总成设于从动转向桥体和主动转向桥体之间;从动转向桥体和主动转向桥体均设有待测试轴承、转向节和转向驱动组件,其中,转向驱动组件用于向转向节提供转向驱动力;进一步的,从动转向桥体的转向节与同侧的主动转向桥体的转向节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固接并锁紧,也就是说,位于从动转向桥体两侧的转向节与位于主动转向桥体两侧的转向节均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固接并锁紧,同时,在可拆卸连接组件的作用下,位于从动转向桥体和主动转向桥体之间的支撑板总成能够向从动转向桥体和主动转向桥体施加压力,这样即可实现模拟转向桥负载(静态载荷)的情况;此外,通过从动转向桥体的转向驱动组件可向从动转向桥体上的转向节提供转向驱动力,这样即可模拟转向桥往复转向的工况;通过主动转向桥体的转向驱动组件可向主动转向桥体上的转向节提供转向驱动力,以向从动转向桥体提供转向阻力,从而模拟转向桥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阻力工况。相较于传统对整车进行转向试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可以通过对两个转向桥进行整合,并使两个转向桥的工况完全相同,通过模拟转向桥负载工况、转向桥往复转向工况和转向桥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形成有阻力的工况,可以实现叉车实际运行中转向桥上轴承的使用寿命模拟试验,这样可以解决由于整车拆装不便以致转向试验工况模拟成本较高和试验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设置从动转向桥体和主动转向桥体两个转向桥体可以在两个转向桥体上使用不同的轴承进行试验,从而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另一种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
27.1-主销、2-平面轴承、3-从动转向桥体、4-主动转向桥体、5-支撑板总成、51-第一
支撑板、501-支板、5011-容纳槽、5012-定位槽、502-支腿、52-第二支撑板、53-限位轴、6-检测装置、7-可拆卸连接组件、71-第一夹具、701-通孔、72-第二夹具、73-长螺栓、8-转向节、9-锁紧组件、10-转向油缸、11-连杆组件、12-滚针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能够解决整车转向试验工况模拟成本较高和试验效率不高的问题。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32.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另一种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包括从动转向桥体3、主动转向桥体4和支撑板总成5,其中,支撑板总成5设于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之间。
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与叉车中的转向桥结构相同,即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均设有待测试轴承、转向节8和转向驱动组件,其中,转向驱动组件用于向转向节8提供转向驱动力。其中,待测试轴承包括平面轴承2和滚针轴承12,如图1所示。
35.具体地,以从动转向桥体3为例,从动转向桥体3的两侧均设有转向节8,位于左侧的即为左转向节,位于右侧的即为右转向节,从动转向桥体3的两端均设置有主销1,转向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从动转向桥体3中的转向油缸10,转向油缸10通过连杆组件11与转向节8连接,连杆组件11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相对设置;这样一来,转向油缸10的驱动力能够通过连杆组件11传递至转向节8上,从而使转向节8绕着主销1转动实现转向功能。
36.如图1所示,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呈镜像设置,进一步的,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节8与同侧的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节8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7固接并锁紧,也就是说,位于从动转向桥体3两侧的转向节8与位于主动转向桥体4两侧的转向节8均通过可拆卸连接组件7固接并锁紧;同时,在可拆卸连接组件7的连接作用下,位于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之间的支撑板总成5能够向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施加压力,这样即可实现模拟转向桥负载(静态载荷)的情况。
37.这样一来,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动转向桥体4能够向从动转向桥体3提供预
设的压力,从动转向桥体3能够向主动转向桥体4提供预设的压力,这样即可模拟从动转向桥体3/主动转向桥体4的负载情况。
38.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任一侧的可拆卸连接组件7具体可以设置包括两个分别与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节8和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节8固接的连接座以及若干连接两个连接座的螺栓。
39.此外,通过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驱动组件可向从动转向桥体3上的转向节8提供转向驱动力,这样即可模拟转向桥往复转向的工况;通过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驱动组件可向主动转向桥体4上的转向节8提供转向驱动力,以向从动转向桥体3提供转向阻力,从而模拟转向桥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阻力工况。
40.相较于传统对整车进行转向试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可以通过对两个转向桥进行整合,并使两个转向桥的工况完全相同,通过模拟转向桥负载工况、转向桥往复转向工况和转向桥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形成有阻力的工况,可以实现叉车实际运行中转向桥上轴承2的使用寿命模拟试验,这样可以解决由于整车拆装不便以致转向试验工况模拟成本较高和试验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设置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两个转向桥体,可以在两个转向桥体上使用不同的轴承2进行试验,从而提高试验效率。
41.具体地说,用于连接同侧的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节8和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节8的可拆卸连接组件7具体包括第一夹具71、第二夹具72和长螺栓73,其中,第一夹具71设于从动转向桥体3的一侧并与从动转向桥体3上的转向节8固接;第二夹具72设于主动转向桥体4的同侧并与主动转向桥体4上的转向节8固接;两个长螺栓73用于固接第一夹具71和与之相对的第二夹具72。
42.也就是说,位于从动转向桥体3两侧的第一夹具71分别与主动转向桥体4两侧的第二夹具72一一对应设置,任一第一夹具71和与之相对的第二夹具72通过两个长螺栓73固接并锁紧。
43.更加具体地说,第一夹具71和第二夹具72均包括沿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701,通孔701用于供转向节8穿过,从动转向桥体3上的转向节8通过锁紧组件9锁紧于第一夹具71,主动转向桥体4上的转向节8也通过锁紧组件9锁紧于第二夹具72。该锁紧组件9具体可以设置锁紧螺母,也就是说,在转向节8伸出夹具的端部设置螺纹连接端,通过将锁紧螺母旋接于该螺纹连接端,以使转向节8锁紧于夹具上;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松动,还可以在锁紧螺母的基础上设置螺栓和防松垫圈,以防止锁紧螺母松动。
44.当然,第一夹具71和第二夹具72二者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第一夹具71上的两个用于供长螺栓73穿过的光孔为通孔,第二夹具72上的两个用于供长螺栓73旋接的螺纹孔为盲孔。
45.为了便于提供转向驱动力,上述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油缸10,及与转向油缸10通过液压管道相连的油泵,转向油缸10通过连杆组件11与从动转向桥体3的转向节8连接;同样的,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油缸10,及与转向油缸10通过液压管道相连的油泵,转向油缸10通过连杆组件11与主动转向桥体4的转向节8连接。
46.油泵连接有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油泵对转向油缸10往复循环加力,以模拟从
动转向桥体3或主动转向桥体4往复转向的工况。
47.也就是说,采用油泵对转向油缸10往复循环加力来模拟转向桥往复转向的工况,且油泵通过单片机控制,可记录转向次数与时间,以此来判断轴承2使用寿命。
48.为了模拟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阻力,试验台在从动转向桥上的转向油缸10上接入压强一定的油泵,即主动转向桥体4连接的油泵具体为能够提供预设油压的油泵,这样即可在从动转向桥体3转向时模拟轮胎与底面产生的阻力。
49.在上述基础上,支撑板总成5包括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若干限位轴53,其中,第一支撑板51固接于从动转向桥体3底部,第二支撑板52固接于主动转向桥体4顶部,若干限位轴53与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配合连接,若干限位轴53用于限位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
50.具体地,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二者的结构可以设置为相同,均包括支板501和两个支腿502,两个支腿502垂直固接于支板501的端面,两个支腿502与支板501形成的腔体用于容置从动转向桥体3或主动转向桥体4,第一支撑板51与从动转向桥体3焊接固定,第二支撑板52与主动转向桥体4焊接固定。支板501上设有圆孔,限位轴53具体为行星轮轴,任一行星轮轴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支撑板51的支板501圆孔内和第二支撑板52的支板501圆孔内。
51.此外,为了便于检测从动转向桥体3或主动转向桥体4上静态载荷的数值,还可以设置检测装置6,该检测装置6设于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之间,检测装置6具体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从动转向桥体3或主动转向桥体4上的静态载荷的大小;同时,还包括与检测装置6电连接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检测装置6的检测数据。
52.为了便于安装,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二者均设有用于容置检测装置6的容纳槽5011。
5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转向桥上的载荷波动或许与试验工况波动不同,通过对试验台进行改进,比如取消传感器,改用施压装置进行保压的措施来保证两个桥体载荷谱更接近于实际工况载荷谱。
54.需要说明的是,施压装置具体为液压驱动装置,施压装置包括设于桥体外部的施压油泵和设于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之间并与施压油泵通过管道相连的施压油缸,通过施压油泵对施压油缸进行保压,以向从动转向桥体3和主动转向桥体4施加预设压力。
55.当然,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均设有用于安装施压油缸的定位槽5012,该定位槽5012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等一切有利于容置并定位施压油缸组件的形状。
56.此外,通过在试验中向转向节8处施加外部干扰(泼泥水等)来更真实地模拟实际工况。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转向桥轴承寿命试验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
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