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取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水利设施的不断发展,满足现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水利事业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3.在水利水电事业中,常常要进行提水操作,传统的提水装置结构单一,效率低下,且多采用固定的方式利用固定架对装置进行固定,固定结构的方式无法满足江河湖海等使用区域的不同需求,特别时水位经常出现变化的区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求不同再利用人工对其进行调整,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也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座、基座、固定环、扣环、防脱绳、绳索调整装置、临时储水罐、水管放置区、把手安装架、把手、配重块、控制装置、安装架、收卷机、四爪抓取部、抽水机、贯通槽、入水过滤结构、底部移动结构和漂浮结构,安装座底部具有基座,用以对漂浮结构及底部移动结构进行安装,安装座和基座中心处开有贯通槽,便于提水部分从此处落下,安装座右侧面固定有两个固定环,使扣环与固定环配合进行固定,利用扣环另一端连接的防脱绳在岸边进行锁紧避免装置漂浮过远无法收回,防脱绳之间具有绳索调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其对绳索进行调节避免其出现打结的情形,影响使用,安装座中部具有安装架,右侧安装临时储水罐,对提水进行临时保持,临时储水罐上方具有水管放置区,使储水罐与提水部分相连通的水管进行有序收卷放置,基座右侧上面固定有把手安装架并在其中活动安装把手,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可对把手位置进行调节,便于抓取使用,安装座左侧上面具有配重块并在其上部安装了控制装置对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类电器元件进行控制,安装架上安装收卷机,输出端连接绳索伸向下方并在其端部通过四爪抓取部连接抽水机,抽水机下部入水管道周围安装入水过滤结构,对抽水过程进行过滤。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绳索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电机、传动轴、齿轮组和挤压轮,防脱绳套装有安装杆并在其上设置有调整电机,调整电机输出端对齿轮组进行驱动,传动轴通过齿轮组传动,传动轴下部固定有挤压轮对防脱绳进行夹紧,在传动轴转动下带动挤压轮进行转动同时在其挤压下使两侧的挤压轮沿着防脱绳进行运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管放置区包括放置盘、导向柱、引导滑轮和转动齿轮,临时储水罐上具有进水的管道并在管道端部套装放置盘,其中心处贯通,通向临时储水罐,放置盘上设置有导向柱,对水管进行收卷放置,放置盘底部具有凸出的齿槽与临时储水罐上设置的齿轮啮合,保证放置盘的转动更为稳定便于水管的收卷与放出。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入水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和过滤插板,抽
水机的输出部上固定有过滤箱,其左右方向贯通,过滤箱前侧左右开有槽并在其中插入过滤插板对进入的水进行过滤并可将过滤插板抽出进行清理保证其正常过滤功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部移动结构包括底部槽、底部转动板、移动轮和防滑凸起,基座底面开有底部槽在其中转动安装底部转动板,底部转动板另一端具有槽口并在其中安装移动轮,当需要陆地移动将移动轮移出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组装移动,在移动轮上设置防滑凸起提高其陆地移动稳定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漂浮结构包括气囊、侧方转动板和螺旋桨,基座下表面具有槽口在其中安装气囊由气泵进行充气,基座左侧面转动安装侧方转动板并在其端部安装螺旋桨实现在水中漂浮和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部移动结构在水中由封闭结构进行阻隔,具体包括封闭插板、对应槽、底部圆弧槽、弹簧和抵紧板,基座前侧具有开口通过开口插入封闭插板,其上开有对应槽插入时与贯通槽的位置对应,基座底面开有底部圆弧槽并在其中安装弹簧,其下端部固定抵紧板,在插封闭插板插入后进行抵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基座、气囊、底部槽、底部转动板、移动轮、防滑凸起满足装置的水陆两用,既可在陆地移动便于对装置进行转移也可使其漂浮水中适应不同水位的提水;通过防脱绳、扣环对装置在岸边进行锁紧避免其漂浮过远不好回收,并利用传动轴、齿轮组、挤压轮对防脱绳进行整理,避免打结影响适应;通过过滤插板对提水过程进行过滤,保证提出水体的清洁性;通过封闭插板、底部圆弧槽、弹簧、抵紧板在移动轮收回后插入封闭插板对底部进行阻隔避免水体在装置位于水中移动过程中进入到底部槽打湿陆地移动部分影响后期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件结构示意图。
15.图中:安装座1、基座2、固定环3、扣环4、防脱绳5、绳索调整装置6、调整电机61、传动轴62、齿轮组63、挤压轮64、临时储水罐7、放置盘8、导向柱9、引导滑轮10、转动齿轮11、把手安装架12、把手13、配重块14、控制装置15、安装架16、收卷机17、四爪抓取部18、抽水机19、贯通槽20、过滤箱21、过滤插板22、封闭插板23、对应槽24、气囊25、侧方转动板26、螺旋桨27、底部槽28、底部转动板29、移动轮30、防滑凸起31、底部圆弧槽32、弹簧33、抵紧板34。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座1、基座2、固定环3、扣环4、防脱绳5、绳索调整装置6、临时储水罐7、水管放置区、把手安装架12、把手13、配重块14、控制装置15、安装架16、收卷机17、四爪抓取部18、抽水机19、贯通槽20、入水过滤结构、底部移动结构和漂浮结构,安装座1底部具有基座2,并在基座2的下方设置底部移动结构和漂浮结构,底部移动结构可用于陆地上的转移,漂浮结构使其可漂浮于水面适应不同水位的使用位置,安装座1和基座2中心处开有贯通槽
20,使提水部分从此处伸下进入水体中进行正常工作,安装座1右侧面固定有两个固定环3并均配合有扣环4,扣环4的另一端连接有防脱绳5可利用防脱绳5使装置收紧在岸边避免其漂浮过远不便收回,防脱绳5之间具有绳索调整装置6避免防脱绳5打结可对其进行调整,安装座1中部具有安装架16,右侧安装临时储水罐7,对水体可进行临时储存,临时储水罐7上方具有水管放置区,基座2右侧上面固定有把手安装架12并在其中活动安装把手13,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将把手13拉出至不同位置便于进行使用,安装座1左侧上面具有配重块14并在其上部安装了控制装置15用以对各类电器元件进行控制,配重块16保持安装座1在水中的平衡,安装架16上安装收卷机17,输出端连接绳索伸向下方,并在其输出端的端部通过四爪抓取部18连接抽水机19,抽水机19下部入水管道周围安装入水过滤结构,对抽水过程进行过滤。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防脱绳5套装有安装杆并在其上设置有调整电机61对齿轮组63进行驱动,传动轴62通过齿轮组63传动,其下部均固定有挤压轮64,利用挤压轮64对防脱绳5进行夹紧在电机运转下沿着防脱绳5进行运行。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临时储水罐7上具有进水的管道并在管道端部套装放置盘8,其中心处贯通,通向临时储水罐7,放置盘8上设置有导向柱9对水管进行收卷放置,放置盘8底部具有凸出的齿槽与临时储水罐7上设置的齿轮11啮合保证其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抽水机19的输出部上固定有过滤箱21,左右侧贯通,过滤箱21前侧左右开有槽并在其中插入过滤插板22,对进入其中的水进行过滤。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基座2底面开有底部槽28在其中转动安装底部转动板29,另一端具有槽口并在其中安装移动轮30,进行陆地移动,移动轮30上设置防滑凸起31,提高移动稳定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基座2下表面具有槽口在其中安装气囊25由气泵进行充气,进行水中漂浮,基座2左侧面转动安装侧方转动板26并在其端部安装螺旋桨27可使其在水中进行移动。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基座2前侧具有开口通过开口插入封闭插板23,其上开有对应槽24与贯通槽20的位置对应,基座2底面开有底部圆弧槽32并在其中安装弹簧33,下端部固定抵紧板34对插入的封闭插板23进行抵紧。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将把手13拉出把手安装架12合适位置,利用把手13对装置整体在移动轮30的作用下在陆地上进行转移移动,并且设置的防滑凸起31保证其运行过程的稳定,移至岸边,将移动轮30收回至到你槽28中并使气囊25充气,然后将封闭插板23插入基座2对移动轮30的放置区域进行阻隔避免溅水,并在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使抵紧板34对封闭插板23进行抵紧封闭,装置放入水中,防脱绳5一端通过扣环4固定在固定环3中,另一端绑在岸边固定物体上,放置其漂浮过远不便回收,并在挤压轮64移动下避免了防脱绳5的打结,在水中,收卷机17松开绳索使,抽水机19和过滤箱21下移至水中,进行抽水,在此过程中,过滤箱20利用过滤插板22对水体进行过滤,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其取出进行清理保证其过滤效果,在下降过程中,水管在放置盘8、导向柱9、引导滑轮10的转动下伸出,适应抽水机19的下降高度,收回时转动齿轮11转动带动放置盘8转动对水管进行收卷便于放置。
2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6.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7.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