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5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物切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布料裁剪装置。


背景技术:

2.切布机是一种切割布料主要应用于大量裁切小规格样品或产品的机器,可广泛用于裁切布料、皮革、棉纺织品、硬纸和其它类似材料,周边形状分为直边、花边两种,特别服装领域应用较广;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现有的切布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裁剪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所以切割的角度及长度都会受到裁剪座的长度限制,在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切割时,工作人员则需要更换更为合适尺寸切布机,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布料裁剪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裁剪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裁刀,所述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裁剪座,所述裁剪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啮合槽,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控制槽,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部插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动柄,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端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传动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转动座的上端插接在插接孔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动柄的表面插接在控制槽的内部,拉动柄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齿条的表面靠右侧,最大限度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接孔与转动座、立柱分布在同一垂直线上,且插接孔的口径大于转动座或立柱的直径,有效的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支撑力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有左右两个,贯穿孔开设在挡板的表面上端,且两边的贯穿孔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更好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提高了使用感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啮合槽有横向与纵向两条,纵向的啮合槽的长度大于横向的啮合槽的长度,有效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槽开设在底座的表面中间,且控制槽的高度大于拉动柄的高度,更好的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加强了对整体装置操
纵的实际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料裁剪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布料裁剪装置,通过拉动柄拉动齿条位移,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再通过主动齿轮啮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来带动转动座,从而达到了可以自由调节切布机进行切割时的长短距离的效果;
14.2、该布料裁剪装置,通过贯穿孔限制齿条的移动幅度,立柱带动裁剪座转动,再通过主动齿轮立柱架设与传动齿轮的位置,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整体装置,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正面直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内部剖析直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条结构正面直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结构正面直视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座;2、裁刀;3、裁剪座;4、啮合槽;5、底座;6、控制槽;7、挡板;8、贯穿孔;9、齿条;10、拉动柄;11、主动齿轮;12、传动齿轮;13、转动座;14、立柱;15、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布料裁剪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裁刀2,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固定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裁剪座3,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裁剪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啮合槽4,加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固定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5,加强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底座5的表面开设有控制槽6,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底座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7,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性,挡板7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8,增强了整体装置的可操作性,贯穿孔8的内部插接有齿条9,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装置的控制性,齿条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动柄10,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效果,齿条9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11,保持了整体装置在工作时的平衡性,主动齿轮11的上端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12,加强了整体运行时的使用效果,传动齿轮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3,增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传动齿轮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14,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支撑力度,转动座13的上端插接在插接孔15的内部,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22.本实施例中,拉动柄10的表面插接在控制槽6的内部,拉动柄10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齿条9的表面靠右侧,更好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保证了在拆卸后再次安装时仍然能够正常使用;插接孔15与转动座13、立柱14分布在同一垂直线上,且插接孔15的口径大于转动座13或立柱14的直径,加强了整体运行时的使用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可能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事故;挡板7有左右两个,贯穿孔8开设在挡板7的表面上端,且两边的贯
穿孔8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更好的保持了整体装置在工作时的平衡性,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效果;啮合槽4有横向与纵向两条,纵向的啮合槽4的长度大于横向的啮合槽4的长度,有效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效果,避免了不同方向的受力不均匀,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控制槽6开设在底座5的表面中间,且控制槽6的高度大于拉动柄10的高度,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装置的控制性,提高了整体装置使用的体验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座难度。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请参阅图1-4,首先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扳动拉动柄10,通过插接在控制槽6内部的拉动柄10带动与其末端固定连接的齿条9,在挡板7开设的贯穿孔8的内部左右进行位移,当拉动柄10带动齿条9进行位移的同时,由于齿条9的上表面开设的齿槽与主动齿轮11的下端齿槽进行啮合,带动主动齿轮11进行转动,通过主动齿轮11进行转动时产生的啮合效果,带动传动齿轮12进行转动,并且通过立柱14来架设并固定主动齿轮11与传动齿轮12的位置及不会发生变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12来带动转动座13在插接孔15的内部转动,以此来带动固定连接在转动座13顶端的裁剪座3进行转动,当裁剪座3被调节到相应的角度上时,长度也同样发生改变,随后再由工作人员将需要被裁剪的布料放置在裁剪座3的上表面,通过裁刀2对其进行裁剪。
2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