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7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机械工件的表面会出现毛刺,去毛刺,就是去除在零件面与面相交处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开始对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方法进行研究。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公开号为:cn2101130 16u,公开日为:20200225,包括去刺工作台,所述去刺工作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去刺仓,所述去刺仓的内腔顶端中部位置开设有放置槽,且去刺仓的内腔顶端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辅助限位机构,所述辅助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座。其装置通过设置了辅助限位机构,设置了驱动传送机构,可实现传送带的传动,传送带将机械工件通过出料口,实现机械工件的自动化出料过程。
4.但是其装置仍存在弊端,其装置无法对打磨时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处理,容易积灰,同时容易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其装置未设置减震,无法对装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减缓,安全性过低,其装置无法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导致其装置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其解决了无法对碎屑进行收集处理、安全性较低和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所述第一电机架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通过轴承a套接在第一壳体内部一侧,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所述第二电机架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打磨块,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一螺纹套顶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架,所述第三电机架内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通过轴承b套接在第一固定板内侧,所述第二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一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输出轴一端,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两输出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一端通过轴承c套接在第二壳体内侧,所述第三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套,所述第三螺纹套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在第三螺纹套底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表面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支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套接有螺栓,所述支撑板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和螺栓之间螺纹搭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内侧设置有若干气泵,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支撑腿,所述减震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减震支撑腿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双轴电机和气泵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纹套、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机架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电机和打磨块左右移动,方便对打磨块位置的控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工作,带动第二电机架和第二驱动电机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打磨块上下移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打磨块转动,对工件的毛刺进行打磨处理
14.2、该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通过第三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套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块、第一滑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一壳体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壳体前后移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机架和第二驱动电机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打磨块前后移动,对打磨块的前后位置进行控制,方便打磨,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能够对夹持组件的位置进行控制,实现对限位块的位置的前后位置进行控制,通过双轴电机工作,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螺纹套左右移动,进而带动限位块左右移动,实现对限位块左右位置的控制,通过对限位块的位置控制,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15.3、该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通过设置第四滑槽和第四滑块,能够保障打磨块在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能够保障支撑块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防止碎屑进入气泵,对气泵进行保护,同时能对碎屑进行收集,保障了工作的效率,通过设置挡板,能够对支撑板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防止碎屑飞出外部,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设置螺栓和螺纹孔,能够对挡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减震支撑腿,能够对装置进行支撑作用,同时能够对装置产生的震动进行减缓,保障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支撑板;2、操控面板;3、第一固定板;4、第一连接块;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第二连接块;8、第一转轴;9、第二滑槽;10、第二滑块;1l、第一螺纹套;12、第一螺纹杆;13、第一壳体;14、第一电机架;15、第一驱动电机;16、第一电动推杆;17、第二电机架;18、第二驱动电机;19、打磨块;20、第二固定板;21、第二电动推杆;22、支撑块;23、第三滑槽;24、第三滑块;25、减震支撑腿;26、气泵;27、夹持组件;271、第二壳体;272、第三转轴;273、第四滑块;274、第四滑槽;275、第三螺纹杆;276、双轴电机;277、限位块;278、第三螺纹套;28、螺纹孔; 29、螺栓;30、挡板;3l、第三电机架;32、第三驱动电机;33、第二螺纹杆;34、第二螺纹套;35、第二转轴;3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制造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支撑板l,支撑板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14,第一电机架14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5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2,第一螺纹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一通过轴承a套接在第一壳体13内部一侧,第一螺纹杆12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11,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纹套11、第一电动推杆16和第二电机架17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电机18和打磨块19左右移动,实现对打磨块19的位置进行控制,第一螺纹套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6,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6 工作,带动第二电机架17和第二驱动电机1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打磨块19 上下移动,第一电动推杆16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17,第二电机架17 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8,第二驱动电机18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打磨块19,第一壳体13内开设有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10,第二滑块10固定连接在第一螺纹套11顶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8工作,带动打磨块19转动,对工件的毛刺进行打磨处理。
25.具体的,支撑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架31,第三电机架3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32,第三驱动电机32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3,第二螺纹杆3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35,第二转轴35一端通过轴
承b套接在第一固定板3内侧,第二螺纹杆33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34,第二螺纹套3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第一连接块4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6一侧,通过第三驱动电机32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3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套34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块4、第一滑块6、第二连接块7和第一壳体13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壳体13前后移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机架17和第二驱动电机18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打磨块19前后移动,对打磨块19的前后位置进行控制,方便打磨。
26.具体的,支撑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0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21,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21,能够对夹持组件27的位置进行控制,实现对限位块277的位置的前后位置进行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1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27,夹持组件27包括第二壳体271,第二壳体27l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21输出轴一端,第二壳体27l内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76,双轴电机276两输出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75,第三螺纹杆27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72,第三转轴272一端通过轴承c套接在第二壳体271内侧,第三螺纹杆275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套278,第三螺纹套278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77,通过双轴电机276工作,带动第三螺纹杆275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螺纹套278左右移动,进而带动限位块277 左右移动,实现对限位块277左右位置的控制,通过对限位块277的位置控制,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第二壳体27l内开设有第四滑槽 274,第四滑槽274内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273,第四滑块273固定连接在第三螺纹套278底部,通过设置第四滑槽274和第四滑块273,能够保障打磨块 19在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
27.具体的,支撑板1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23,第三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4,通过设置第三滑槽23和第三滑块24,能够保障支撑块2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三滑块24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支撑块22表面设置有过滤网36,通过设置过滤网36,能够防止碎屑进入气泵26,对气泵26进行保护,同时能对碎屑进行收集,保障了工作的效率,支撑块22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30,通过设置挡板30,能够对支撑板1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防止碎屑飞出外部,造成环境污染,挡板30一侧套接有螺栓29,支撑板1一侧开设有螺纹孔28,螺纹孔28和螺栓29之间螺纹搭接,通过设置螺栓29和螺纹孔 28,能够对挡板30进行固定。
28.具体的,支撑板l内侧设置有若干气泵26,支撑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支撑腿25,减震支撑腿25的数量为四个,减震支撑腿25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通过设置减震支撑腿25,能够对装置进行支撑作用,同时能够对装置产生的震动进行减缓,保障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9.具体的,支撑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2,操控面板2与第一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18、第三驱动电机32、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2l、双轴电机276和气泵26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1.s1、首先,通过操控面板2控制双轴电机276工作,带动第三螺纹杆275 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螺纹套278移动,进而带动限位块277移动,对限位块 277的位置进行控制,然后通过操控面板2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1工作,带动第二壳体271移动,从而带动限位块277移动,进而对限位块277位置进行控制,根据工件尺寸将限位块277控制在合适位置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32.s2、然后通过操控面板2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6工作,带动第二电机架17 和第二驱
动电机18工作,带动打磨块19移动至工件的位置,然后通过操控面板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8工作,带动打磨块19转动,同时通过操控面板2 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5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12左右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纹套1l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架17和第二驱动电机18左右移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8左右移动,带动打磨块19左右移动,同时通过操控面板2 控制第三驱动电机32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33转动,从而电动第二螺纹套 34、第一连接块4、第一滑块6和第二连接块7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壳体 13前后移动,同上述步骤通过第一壳体13前后移动,带动打磨块19前后移动,对工件表面进行多角度位置进行打磨剖光;
33.s3、打磨过程中,可通过操控面板2控制气泵26工作,将打磨的碎屑抽入过滤网36表面,对碎屑进行收集,打磨完成后,可通过转动螺栓29,松动对挡板30的限位固定,然后通过挡板30将支撑块22拉出,之后对过滤网36 进行清理即可。
3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