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

专利查询2022-5-14  1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诱导装置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患儿施加手术等操作时,需要先对患儿进行麻醉,在患儿麻醉的医疗实践中,经常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在对患儿(特别是1-4岁的低龄患儿)进行麻醉操作的时候,患儿因为与父母分离而产生恐惧,往往配合度较差,只能采用强制方式诱导患儿吸入挥发性麻醉药物,因此需要使用到专门的诱导装置。
3.当诱导装置在使用完毕后,麻醉用的气体容易残留于诱导装置内,这使得在将诱导装置取下后麻醉用的药物弥散于空气中,这些药物容易被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吸入而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该装置包括注射器和连接管,所述注射器插接于连接管内侧顶部,所述连接管设置于t型罩顶部边沿处,且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t型罩贯穿于面罩顶端面中部,且t型罩内侧顶部衔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连接于气囊底端中部,所述面罩底端面边沿处粘贴有密封片,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面罩外侧,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进气管、密封机构、出气机构、连接软管、吸气机、净化器、t型密封塞、硅胶片和排出孔,所述进气管贯穿于面罩顶端面左部,所述密封机构设置于进气管内侧顶部,所述连接软管通过出气机构连接于面罩,且连接软管连接于吸气机左侧输入端,所述吸气机嵌入于净化器左端面中部,所述t型密封塞外侧左端粘贴有硅胶片,所述硅胶片紧贴于排出孔内圈,所述排出孔开设于净化器右端面。
6.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转板、配重块、密封圈和卡块,所述转板转动安装于进气管内侧顶部,所述配重块嵌入于转板侧表面,所述密封圈内圈粘贴于转板外侧端面,且密封圈紧贴于进气管内侧端面,所述卡块设置有两个于进气管内侧左右两端顶部,且卡块与密封圈侧表面开设的卡槽内侧相吻合。
7.优选的,所述出气机构包括排气管、第二单向阀和凸管,所述排气管贯穿于面罩顶端面右端,且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凸管设置于连接软管外侧左端,且凸管紧密伸入排气管内侧。
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底端面为弧形结构,且进气管和排气管底端面相平行于面罩内侧顶部。
9.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为l字外形,且连接软管与排气管外径一致。
10.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相齐平于转板侧表面,且配重块密度大于转板。
11.优选的,所述卡块为半椭圆结构,且密封圈侧表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卡块的卡槽。
12.优选的,所述凸管与连接软管内径一致,且凸管与连接软管底端面为同圆心设置。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4.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通过设置了清理机构于面罩外侧,通过进气管将外部的新鲜空气导入至面罩内,并且可通过吸气机配合连接软管和排气管将面罩内的气体吸收,并且将吸收的气体排入至净化器内进行净化,而空气于面罩内进行流通可将面罩内残留的药物排出,达到了快速将诱导装置内残留的药物排出收集,防止药物弥散于空气中,减少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
15.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通过设置卡块为半椭圆结构,且密封圈侧表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卡块的卡槽,便于卡块挤压密封圈发生形变,以及便于卡块配合密封圈侧表面的卡槽将密封圈和转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进气管密封。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请理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密封塞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其中:注射器-1、连接管-2、第一单向阀-3、t型罩-4、固定管-5、气囊-6、面罩-7、密封片-8、清理机构-9、进气管-91、密封机构-92、出气机构-93、连接软管-94、吸气机-95、净化器-96、t型密封塞-97、硅胶片-98、排出孔-99、转板-921、配重块-922、密封圈-923、卡块-924、排气管-931、第二单向阀-932、凸管-93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连接管2,注射器1插接于连接管2内侧顶部,连接管2设置于t型罩4顶部边沿处,且连接管2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t型罩4贯穿于面罩7顶端面中部,且t型罩4内侧顶部衔接有固定管5,固定管5连接于气囊6底端中部,面罩7底端面边沿处粘贴有密封片8。
24.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清理机构9设置于面罩7外侧,清理机构9包括进气管91、密封机构92、出气机构93、连接软管94、吸气机95、净化器96、t型密封塞97、硅胶片98和排出孔99,进气管91贯穿于面罩7顶端面左部,进气管91和排气管931底端面为弧形结构,且进气管91和排气管931底端面相平行于面罩7内侧顶部,防止进气管91和排气管931突出而影响到面罩7使用,密封机构92设置于进气管91内侧顶部,连接软管94通过出气机构93连接于面罩7,且连接软管94连接于吸气机95左侧输入端,连接软管94为l字外形,且连接软管94与排气管931外径一致,便于连接软管94稳定连接于排气管931,吸气机95嵌入于净化器96左端面中部,t型密封塞97外侧左端粘贴
有硅胶片98,硅胶片98紧贴于排出孔99内圈,排出孔99开设于净化器96右端面。
25.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密封机构92包括转板921、配重块922、密封圈923和卡块924,转板921转动安装于进气管91内侧顶部,配重块922嵌入于转板921侧表面,配重块922相齐平于转板921侧表面,且配重块922密度大于转板921,便于配重块922带动转板921至垂直状态,密封圈923内圈粘贴于转板921外侧端面,且密封圈923紧贴于进气管91内侧端面,卡块924设置有两个于进气管91内侧左右两端顶部,且卡块924与密封圈923侧表面开设的卡槽内侧相吻合,卡块924为半椭圆结构,且密封圈923侧表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卡块924的卡槽,便于将转板921的位置进行固定。
26.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出气机构93包括排气管931、第二单向阀932和凸管933,排气管931贯穿于面罩7顶端面右端,且排气管931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932,凸管933设置于连接软管94外侧左端,且凸管933紧密伸入排气管931内侧,凸管933与连接软管94内径一致,且凸管933与连接软管94底端面为同圆心设置,便于气体于凸管933和连接软管94内流动。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首先可将面罩7放置于患者的脸部,并且使得面罩7覆盖于患者的鼻子和嘴巴;
29.第二,然后开启第一单向阀3,并且操作注射器1相连接管2内注入药物,而药物通过连接管2进入到t型罩4内,使得患者在进行呼吸的过程中将t型罩4内带有药物的气体吸入,从而实现对患者的麻醉工作,而通过挤压气囊6可将t型罩4内药物快速导入至患者呼吸道内,实现对患者吸入药物的辅助工作;
30.第三,当患者被麻醉之后启动吸气机95,使得吸气机95配合连接软管94、凸管933和排气管931将面罩7内的带有药物的气体向外吸收排出,同时向下推动转板921,使得推动转板921的一端为靠近配重块922的一端,使得转板921带动密封圈923转动将进气管91内侧顶部打开,从而通过进气管91将外部的新鲜空气导入至面罩7内,并且可通过吸气机95配合连接软管94和排气管931将面罩7内的气体吸收,并且将吸收的气体排入至净化器96内进行净化,而空气于面罩7内进行流通可将面罩7内残留的药物排出,实现快速将诱导装置内残留的药物排出收集。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儿童麻醉吸入诱导装置,通过进气管91将外部的新鲜空气导入至面罩7内,并且可通过吸气机95配合连接软管94和排气管931将面罩7内的气体吸收,并且将吸收的气体排入至净化器96内进行净化,而空气于面罩7内进行流通可将面罩7内残留的药物排出,达到了快速将诱导装置内残留的药物排出收集,防止药物弥散于空气中,减少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卡块924为半椭圆结构,且密封圈923侧表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卡块924的卡槽,便于卡块挤压密封圈923发生形变,以及便于卡块924配合密封圈923侧表面的卡槽将密封圈923和转板92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进气管91密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