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形外板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8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形外板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船体装配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曲形外板,曲形外板通常是分段装配和焊接,使t排的腹板或者扁钢和曲形外板接触,然后进行焊接,由于曲形外板体积比较大,在焊接时t排的腹板和曲形外板之间会接触不紧密,两者之间易产生缝隙,导致焊接后的结构强度降低,而且由于曲形外板体积和重量比较大,人工很难移动曲形外板来消除缝隙,一般采用千斤顶进行抬升曲形外板,但是装配时千斤顶缺乏支撑平台,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两种装配方式,第一、在水平外板上焊接支撑架,将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架上来抬升曲形外板,从而消除缝隙,由于曲形外板体积比较大,一般需要多次在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抬升,因此需要焊接多个支撑架,而且在曲形外板装配后,还需要将支撑架拆除,导致整个装配过程比较复杂,装配效率低,而且多次焊接支撑架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在地面上放置垫块,将千斤顶放置在垫块上,当在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时,需要选择不同高度的垫块,费时费力,装配效率低,而且千斤顶放置在垫块上很容易滑动发生倾倒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船体的曲形外板装配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曲形外板装配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相互嵌套的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上套筒相对所述下套筒的位置可以上下调节;
6.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与下套筒的底部连接,所述顶升装置用于将所述套筒抬升或者下降。
7.在本方案中,本装置可以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调节上套筒的位置与曲形外板接触,然后运行顶升装置抬升套筒,使t排的腹板与曲形外板之间的缝隙逐渐缩小直至消除,满足了曲形外板装配过程中焊接精度的要求,并可以通过移动该装置的位置和调整上套筒的高度对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
8.较佳地,所述上套筒沿所述上套筒延伸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所述上套筒的固定孔,所述套筒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的固定棒,当所述固定棒插入所述固定孔时所述固定棒可以抵接在所述下套筒的上端面;
9.或者所述下套筒沿所述下套筒延伸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所述下套筒的固定孔,所述套筒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的固定棒,当所述固定棒插入所述固定孔时所述固定棒可以抵接在所述上套筒的下端面。
10.在本方案中,装配过程中需要调整上套筒的高度,当上套筒与曲形外板接触后需
要固定上套筒的位置时,在固定孔中插入固定棒,此时固定棒可以支撑上套筒,便于后续顶升装置抬升使上套筒抵接曲形外板,当需要调整上套筒的高度时,取出固定棒,上下调整上套筒的位置即可,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
11.较佳地,所述固定孔穿过所述套筒的中轴线。
12.在本方案中,固定孔设置在中轴线的位置,在固定棒插入后有利于提高固定棒的支撑效果。
13.较佳地,所述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上套筒的顶部铰接。
14.在本方案中,在顶升时垫块可以绕着铰接部分旋转,使垫块的顶面正对曲形外板,保证顶面与曲形外板的接触面积,使受力更均匀。
15.较佳地,所述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安装有脚轮,所述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并可调节地与地面接触。
16.在本方案中,该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工作时,顶升放置在地面上,当需要对曲形外板其他位置进行装配时,顶升装置放置在支撑台上,通过脚轮移动至需要装配的位置,通过设置支撑台和脚轮,便于对曲形外板装配装置移动,从而对曲形外板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17.较佳地,所述脚轮至少三个,所述脚轮沿着所述支撑台底部周向设置。
18.在本方案中,采用多个脚轮周向设置在支撑台底部,提高了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在移动时的平稳性,防止在移动时倾倒。
19.较佳地,所述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固定台和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套筒嵌套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台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地面连接。
20.在本方案中,在抬升过程中,套筒会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矩,通过设置固定台和支撑柱,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21.较佳地,所述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固定台和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套筒嵌套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台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台连接。
22.较佳地,所述固定台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固定台之间采用斜撑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固定台的顶面的夹角小于90℃。
23.在本方案中,多个固定台同时作用,而且固定台之间采用倾斜的斜撑来支撑,可以更好的平衡套筒上水平方向的力矩,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24.较佳地,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凸缘,所述支撑台在底座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通孔放置到地面,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凸缘放置在所述支撑台。
2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顶升装置的底座两侧设置凸缘以及支撑台上的通孔,在工作时,便于调整使顶升装置与地面接触;在非工作状态时,便于使顶升装置放置在支撑台上,方便移动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对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装置可以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调节上套筒的位置与曲形外板接触,然后运行顶升装置抬升套筒,使t排的腹板与曲形外板之间的缝隙逐渐缩小直至消除,满足了曲形外板装配过程中焊接精度的要求,并可以通过移动该装置的
位置和调整上套筒的高度对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在非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上套筒11
31.下套筒12
32.固定孔13
33.固定棒14
34.顶升装置2
35.底座21
36.垫块3
37.固定台4
38.支撑柱5
39.凸缘6
40.通孔7
41.支撑台8
42.脚轮81
43.斜撑9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套筒,套筒包括相互嵌套的上套筒11和下套筒12,上套筒11相对下套筒12的位置可以上下调节;顶升装置2,顶升装置2与下的底部连接,顶升装置2用于将套筒抬升或者下降。
46.在本方案中,本装置可以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调节上套筒11的位置与曲形外板接触,然后运行顶升装置2抬升套筒,使t排的腹板与曲形外板之间的缝隙逐渐缩小直至消除,满足了曲形外板装配过程中焊接精度的要求,并可以通过移动该装置的位置和调整上套筒11的高度对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2采用千斤顶,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操作,装配效率高。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套筒11沿上套筒11延伸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上套筒11的固定孔13,套筒包括用于插入固定孔13的固定棒14,当固定棒14插入固定孔13时固定棒14可以抵接在下套筒12的上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下套筒12沿下套筒12延伸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下套筒12的固定孔13,套筒包括用于插入固定孔13的固定棒14,当固定棒14插入固定孔13时固定棒14可以抵接在上套筒11的下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固定孔13和固定棒14配合的方式实现上套筒11的位置调节和固定,
可以使用如螺纹配合的方式等。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孔13穿过套筒的中轴线。固定孔13设置在中轴线的位置,在固定棒14插入后有利于提高固定棒14的支撑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孔13也可以不设置在中轴线上。
4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垫块3,垫块3与上套筒11的顶部铰接。通过设置垫块3与上套筒11铰接,在顶升时垫块3可以绕着铰接部分旋转,使垫块3的顶面正对曲形外板,保证顶面与曲形外板的接触面积,使受力更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垫块3,可以设置上套筒11直接与曲形外板接触。
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支撑台8,支撑台8的底部安装有脚轮81,顶升装置2设置在支撑台8上并可调节地与地面接触。该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工作时,顶升放置在地面上,当需要对曲形外板其他位置进行装配时,顶升装置2放置在支撑台8上,通过脚轮81移动至需要装配的位置,通过设置支撑台8和脚轮81,便于对曲形外板装配装置移动,从而对曲形外板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2底部的凸缘6和支撑台8上对应位置的通孔7来实现可调节地与地面接触,将凸缘6的位置调整至与通孔7一致,顶升装置2即可通过通孔7放置到地面,相反地,将顶升装置2向上移动,调整底座21的位置使凸缘6放置在支撑台8上,顶升装置2即可放置在支撑台8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台8和脚轮81,采用吊机或者叉车等来移动或者调整曲形外板装配装置。
51.脚轮81至少三个,脚轮81沿着支撑台8底部周向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脚轮81的个数为4个,以使得该装置移动时稳定性更好,脚轮81个数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采用多个脚轮81周向设置在支撑台8底部,提高了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在移动时的平稳性,防止在移动时倾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脚轮81的个数为1个或者2个,在移动时借助其他辅助装置来提高稳定性。
5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曲形外板装配装置还包括固定台4和至少两个支撑柱5,套筒嵌套在固定台4上,支撑柱5的上端与固定台4的底面连接,支撑柱5的下端与固定台4连接。在抬升过程中,套筒会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矩,通过设置固定台4和多个支撑柱5,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支撑柱5的个数为4个,以使得稳定性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5也可以设置3、5、6等个数,此处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支撑柱5的上端与固定台4的底面连接,支撑柱5的下端不与支撑台8连接,而是直接与地面连接。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固定台4和支撑柱5,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台4为两个,相邻固定台4之间采用斜撑9连接,斜撑9与固定台4的顶面的夹角小于90℃,为了提高支撑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固定台4,多个固定台4同时作用,而且固定台4之间采用倾斜的斜撑9来支撑,可以更好的平衡套筒上水平方向的力矩,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1个固定台4。
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顶升装置2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两侧设置有凸缘6,支撑台8在底座2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7,在工作状态下,底座21可以通过通孔7放置到地面,在非工作状态下,底座21可以通过凸缘6放置在支撑台8。通过在顶升装置2的
底座21两侧设置凸缘6以及支撑台8上的通孔7,在工作时,便于调整使顶升装置2与地面接触;在非工作状态时,便于使顶升装置2放置在支撑台8上,方便移动曲形外板装配装置对曲形外板的多个位置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55.如图1和图2所示(图2中未示出凸缘6),当需要工作时,将凸缘6的位置调整至与通孔7一致,顶升装置2可以通过通孔7放置到地面,从而进行后续曲形外板的装配,相反地,当不需要工作时,将顶升装置2向上移动,调整底座21的位置使凸缘6放置在支撑台8上,顶升装置2即可放置在支撑台8上,便于后续移动来调整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凸缘6和通孔7,使用其他方式来使顶升装置2与地面接触实现支撑和移动位置。
5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