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重质油在储放和输送的过程中,由于重质油的粘性较大,在储存后不易输出,输送效率较低,在输送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储放的重质油输送完毕,而且极易因粘度原因导致储存设备中的重质油无法被完全输送出去,输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够快速高效,同时能够确保储存设备中的重质油排出率较高,输送效果较好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内部设有环形固定件,所述环形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储存罐的内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内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囊体,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所述囊体和所述环形气囊的表面均设有疏油层,所述储存罐上设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环形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水源,所述第二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气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输出管。
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有第一负压泵,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第二负压泵,所述第一负压泵和所述第二负压泵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输出管上设有若干第一开关阀。
7.优选的,所述储存罐上还设有若干连接管,所述环形气囊和所述囊体与所述连接管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
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逆止阀。
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当需要将所述储存罐内储存的重质油导出时,首先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向所述环形气囊充入高压气体,使得所述环形气囊能够膨胀并逐渐向所述储存罐的中心运动,进而通过外压力的作用将所述储存罐的重质油更快速的挤出,由于重质油的粘性较大,因此会粘附在所述环形气囊外的所述疏油层上,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向所述囊体进行快速充水,使得所述囊体快速膨胀,由于水具有流动性,而且所述环形气囊在膨胀后并不能够完全将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周的空间完全占据,使得水能够因为流动性的原因朝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周的空间运动,由于所述环形气囊内的气压较大,因此所述环形气囊不易出现变形,因此通过所述囊体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能够将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周的重质油刮下,进而使得粘性较大的重质油能够在所述囊体的作用下朝所述输出管运动,当所述囊体到达所述储存罐内的底部时,被刮下的重质油即可通过所述输出管导出,
从而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对重质油的排出效果,确保了本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重质油的排出率,排出效果较好,同时排出重质油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开后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开后的整体结构图。
15.图中,1为储存罐,2为环形固定件,3为囊体,4为环形气囊,5为疏油层,6为第一连通管,7为第二连通管,8为输出管,9为第一负压泵,10为第二负压泵,11为开关阀,12为连接管,13为逆止阀,14为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7.实施例一
1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包括储存罐1,所述储存罐1的内部设有环形固定件2,所述环形固定件2的顶部与所述储存罐1的内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固定件2的内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囊体3,所述环形固定件2的底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4,所述囊体3和所述环形气囊4的表面均设有疏油层5,所述储存罐1上设有第一连通管6和第二连通管7,所述第一连通管6穿过所述储存罐1与所述囊体3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7穿过所述储存罐1与所述环形气囊4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6用于通入外接水源,所述第二连通管7用于通入外接气源,所述储存罐1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输出管8,当需要将所述储存罐1内储存的重质油导出时,首先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7向所述环形气囊4充入高压气体,使得所述环形气囊4能够膨胀并逐渐向所述储存罐1的中心运动,进而通过外压力的作用将所述储存罐1的重质油更快速的挤出,由于重质油的粘性较大,因此会粘附在所述环形气囊4外的所述疏油层5上,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6向所述囊体3进行快速充水,使得所述囊体3快速膨胀,由于水具有流动性,而且所述环形气囊4在膨胀后并不能够完全将所述环形气囊4的内周的空间完全占据,使得水能够因为流动性的原因朝所述环形气囊4的内周的空间运动,由于所述环形气囊4内的气压较大,因此所述环形气囊4不易出现变形,因此通过所述囊体3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能够将所述环形气囊4的内周的重质油刮下,进而使得粘性较大的重质油能够在所述囊体3的作用下朝所述输出管8运动,当所述囊体3到达所述储存罐1内的底部时,被刮下的重质油即可通过所述输出管8导出,从而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对重质油的排出效果,确保了本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重质油的排出率,排出效果较好,同时排出重质油的效率更高。
19.实施例二
20.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6上设有第一负压泵9,所述第二连通管7上设有第二负压泵10,所述第一负压泵9和所述第二负压泵10与外接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负压泵9和所述第二负压泵10的作用,因此能够将外界的水源和气源打入所述囊体3和所述环形气囊4,使用效果好。
21.具体的,所述输出管8上设有若干第一开关阀11,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11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所述输出管8,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22.具体的,所述储存罐1上还设有若干连接管12,所述环形气囊4和所述囊体3分别与所述连接管12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通过所述连接管12的作用,能够方便将气体和水导出。
23.具体的,所述连接管12上设有逆止阀13,通过所述逆止阀13的作用,能够避免外界气源逆流至所述环形气囊4和所述囊体3内。
24.具体的,所述连接管12上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4,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14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气体和水导出,便于操作。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内部设有环形固定件,所述环形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储存罐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内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囊体,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所述囊体和所述环形气囊的表面均设有疏油层,所述储存罐上设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环形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水源,所述第二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气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输出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有第一负压泵,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第二负压泵,所述第一负压泵和所述第二负压泵与外接电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上设有若干第一开关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上还设有若干连接管,所述环形气囊和所述囊体与所述连接管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逆止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质油储存输送装置,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内部设有环形固定件,所述环形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储存罐的内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内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囊体,所述环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所述囊体和所述环形气囊的表面均设有疏油层,所述储存罐上设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过所述储存罐与所述环形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水源,所述第二连通管用于通入外接气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输出管,本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同时能够确保储存设备中的重质油排出率较高,输送效果较好。较好。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飞 刘俊杰 符子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富山油气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