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5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品钢材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钢铁及棒材制造公司及厂房,一些棒材加工且成成品后,相关操作人员需要对已合格的棒材进行捆扎,然后再将捆扎好的棒材借助上料机构放置到相应的储存架上。
3.在现有关于棒材的上料设备中,现有的上料设备只具备将棒材提到与储存架齐平的高度,然后借助人工将提升机构上的棒材移动到储存架上,这样不仅影响棒材的上料时间,而且还上料的效率还极易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棒材上料装置,以此解决现有关于棒材上料机构效率低下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呈矩形实心体,且底座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推杆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底座上,且第一气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气推杆,第一气推杆末端相连于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行走凹槽、驱动电机、丝杆、滑块和棒材放置凹槽,所述行走凹槽开设于支撑板上,且行走凹槽槽面嵌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有丝杆;所述丝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块,且两滑块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有棒材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推杆和推板,所述第二气缸嵌设于放置凹槽槽面,且第二气推杆末端相连有推板。
7.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均通过气管道相连有气泵,且气泵电连于遥控器,遥控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8.进一步,所述推板宽度比棒材放置凹槽的槽宽窄,且推板底面与棒材放置凹槽槽底面滑动接触。
9.进一步,所述丝杆沿行走凹槽两槽边设置有一对,且一对丝杆呈等距对称设置。
10.进一步,所述第二气缸设置有四支,且每相邻第二气缸之间呈等距对称设置。
11.进一步,所述行走凹槽槽底对称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配合有滑块,滑块对称设置于棒材放置凹槽的槽底。
12.进一步,所述放置凹槽与行走凹槽的一槽面均呈敞开设置,且放置凹槽与行走凹槽敞开的一槽面均为同一方向。
13.进一步,所述放置凹槽槽面为不锈钢材质,且放置凹槽槽底面设置有耐磨层。
14.进一步,所述丝杆另一端外套有轴承,且轴承嵌设于固定双耳中,固定双耳固定设置于行走凹槽槽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6.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推杆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底座上,且第一气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气推杆,第一气推杆末端相连于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行走凹槽、驱动电机、丝杆、滑块和棒材放置凹槽,所述行走凹槽开设于支撑板上,且行走凹槽槽面嵌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有丝杆;所述丝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块,且两滑块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有棒材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推杆和推板,所述第二气缸嵌设于放置凹槽槽面,且第二气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气推杆,第二气推杆末端相连有推板,以此解决现有关于棒材上料机构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19.图中,1-底座,2-第一气缸,3-第一气推杆,4-支撑板,5-行走凹槽,6-驱动电机,7-丝杆,8-滑块,9-放置凹槽,10-第二气缸,11-第二气推杆,12-推板, 13-固定双耳。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2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1
22.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呈矩形实心体,且底座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气推杆3和支撑板4,所述第一气缸2设置于底座1上,且第一气缸2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气推杆3,第一气推杆3末端相连于支撑板4及设置于支撑板4上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行走凹槽5、驱动电机6、丝杆7、滑块8和棒材放置凹槽9,所述行走凹槽5 开设于支撑板4上,且行走凹槽5槽面嵌设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输出轴相连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上滑动套设有滑块8,且两滑块8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有棒材放置凹槽9,放置凹槽9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0、第二气推杆11和推板12,所述第二气缸10嵌设于放置凹槽9槽面,且第二气缸10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气推杆11,第二气推杆11末端相连有推板12。
23.实施例2
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气缸2与第二气缸10均通过气管道相连有气泵,且气泵电连于遥控器,遥控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25.实施例3
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推板12宽度比棒材放置凹槽9的槽宽窄,且推板12底面与棒材放置凹槽9槽底面滑动接触。
27.实施例4
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丝杆7沿行走凹槽5两槽边设置有一对,且一对丝杆7呈等距对称设置。
29.实施例5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气缸10设置有四支,且每相邻第二气缸10 之间呈等距对称设置。
31.实施例6
3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行走凹槽5槽底对称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配合有滑块,滑块对称设置于棒材放置凹槽9的槽底。
33.实施例7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放置凹槽9与行走凹槽5的一槽面均呈敞开设置,且放置凹槽9与行走凹槽5敞开的一槽面均为同一方向。
35.实施例8
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放置凹槽9槽面为不锈钢材质,且放置凹槽槽9 底面设置有耐磨层。
37.实施例9
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丝杆7另一端外套有轴承,且轴承嵌设于固定双耳13中,固定双耳13固定设置于行走凹槽5槽内。
39.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呈矩形实心体,且底座(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第一气推杆(3)和支撑板(4),所述第一气缸(2)设置于底座(1)上,且第一气缸(2)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气推杆(3),第一气推杆(3)末端相连于支撑板(4)及设置于支撑板(4)上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行走凹槽(5)、驱动电机(6)、丝杆(7)、滑块(8)和棒材放置凹槽(9),所述行走凹槽(5)开设于支撑板(4)上,且行走凹槽(5)槽面嵌设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输出轴相连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上滑动套设有滑块(8),且两滑块(8)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有棒材放置凹槽(9),放置凹槽(9)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0)、第二气推杆(11)和推板(12),所述第二气缸(10)嵌设于放置凹槽(9)槽面,且第二气缸(10)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气推杆(11),第二气推杆(11)末端相连有推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与第二气缸(10)均通过气管道相连有气泵,且气泵电连于遥控器,遥控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2)宽度比棒材放置凹槽(9)的槽宽窄,且推板(12)底面与棒材放置凹槽(9)槽底面滑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沿行走凹槽(5)两槽边设置有一对,且一对丝杆(7)呈等距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0)设置有四支,且每相邻第二气缸(10)之间呈等距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凹槽(5)槽底对称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配合有滑块,滑块对称设置于棒材放置凹槽(9) 的槽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凹槽(9)与行走凹槽(5)的一槽面均呈敞开设置,且放置凹槽(9)与行走凹槽(5)敞开的一槽面均为同一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凹槽(9)槽面为不锈钢材质,且放置凹槽槽底面设置有耐磨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另一端外套有轴承,且轴承嵌设于固定双耳(13)中,固定双耳(13)固定设置于行走凹槽(5)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品钢材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呈矩形实心体,且底座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推杆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底座上,且第一气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气推杆,第一气推杆末端相连于支撑板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行走凹槽、驱动电机、丝杆、滑块和棒材放置凹槽,所述行走凹槽开设于支撑板上,且行走凹槽槽面嵌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有丝杆;所述丝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块,且两滑块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有棒材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上设置有推动机构。设置有推动机构。设置有推动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林宇 计剑平 范世雄 刘小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