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83


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工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需求的提高,推动力机器人技术和仿生学的发展,模拟鱼类游动机理的新形水下机器人即仿生机器鱼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仿生机器鱼大都只是类似鱼类或者说只是模仿了鱼类的游动姿态,而这样的仿生机器鱼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实用性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包括仿生鱼身,所述仿生鱼身的左侧活动连接与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仿生鱼身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尾,所述仿生鱼身右端鱼头眼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仿生鱼身的右端鱼嘴处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仿生鱼身的内部设有控制主板,所述仿生鱼身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双轴舵机,所述活动块靠近仿生鱼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双轴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活动块内部设有两个第二隔板,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芯片,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双轴舵机,所述活动尾靠近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双轴舵机的输出轴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生鱼身内部位于控制主板的上端设有浮力舱。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生鱼身内部位于控制主板的下端设有存水管,所述存水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收线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存水管的右端设有进水管,所述存水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存水管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均贯穿活塞,且所述活塞与滑杆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上均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存水管内部左侧壁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活塞的一端贯穿存水管的侧壁缠绕在收线轮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终端开启第一双轴舵机和第二双轴舵机,第一双轴舵机和
第二双轴舵机开启后会带动活动块和活动尾摆动,通过活动块和活动尾的配合可使机器人在水中移动,通过移动终端开启摄像头可使机器人进行实时拍摄,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可避免仿生鱼身碰撞到异物。
13.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开启电机带动收线轮转动,收线轮转动时会拉拽牵引绳,牵引绳被拉拽时会带动活塞向电机的方向移动,活塞移动时会将外界的水抽到存水管内,外界的水进入到存水管内时会增加仿生鱼身的重量,从而使仿生鱼身下潜入水,当需要上浮时开启电机使收线轮上的牵引绳变的松弛,当牵引绳变的松弛时活塞会将水推出存水管,从而减轻仿生鱼身的重量使其上升浮出水面。
14.3、本实用新型具有外观接近鱼类的特点,同时具有水下探查功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中图2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中存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中活动尾与活动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中活动尾与活动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仿生鱼身;2、活动块;3、活动尾;4、摄像头;5、超声波传感器;6、电池;100、第一隔板;101、第一双轴舵机;102、第一连接杆;103、浮力舱;104、控制主板;105、存水管;106、电机;107、收线轮;109、活塞;110、滑杆;111、牵引绳;200、第二双轴舵机;201、第二连接杆;202、信号接收芯片;203、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2、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人工智能3d鱼机器人,包括仿生鱼身1,仿生鱼身1的左侧活动连接与活动块2,活动块2远离仿生鱼身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尾3,仿生鱼身1右端鱼头眼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4,摄像头4具有防水功能,仿生鱼身1的右端鱼嘴处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5,仿生鱼身1的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04,控制主板104经过蜡封处理,且控制主板104内设有无线信号传输芯片,通过无线限号传输芯片可使控制主板104与外部移动终端连接,摄像头4和超声波传感器5与控制主板104电性连接,仿生鱼身1的内部设有电池6,仿生鱼身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100,第一隔板100具有防水功能,通过第一隔板100将仿生鱼身1内部分为左半部和又半部,控制主板104位于第一隔板100的右半部,第一隔板10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双轴舵机101,活动块2靠近仿生鱼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02,两个第一连接杆102与第一双轴舵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活动块2内部设有两个第二隔板203,两个第二隔板203之间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芯片202,信号接收芯片202经过蜡封处理,信号接收芯片202可接收控制主板104发出的信号,活动块2的内
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双轴舵机200,活动尾3靠近活动块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201,两个第二连接杆201与第二双轴舵机200的输出轴连接。
24.实施例二:
25.请参阅图2、3、4,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仿生鱼身1内部位于控制主板104的上端设有浮力舱103,仿生鱼身1内部位于控制主板104的下端设有存水管105,浮力舱103所带来的浮力小与存水管105装满水后的重力,存水管10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6,电机106的输出轴上设有收线轮107,存水管105的右端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存水管105的一端贯穿仿生鱼身1的外壳,存水管10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109,存水管105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10,两个滑杆110均贯穿活塞109,且活塞109与滑杆110滑动连接,滑杆110上均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活塞10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存水管105内部左侧壁固定连接,活塞10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11,牵引绳111远离活塞109的一端贯穿存水管105的侧壁缠绕在收线轮107上。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7.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将机器人与移动终端连接,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开启第一双轴舵机101和第二双轴舵机200,第一双轴舵机101和第二双轴舵机200开启后会带动活动块2和活动尾3摆动,通过活动块2和活动尾3的配合可使机器人在水中移动,通过移动终端开启摄像头4可使机器人进行实时拍摄,通过超声波传感器5可避免仿生鱼身1碰撞到异物,通过开启电机106带动收线轮107转动,收线轮107转动时会拉拽牵引绳111,牵引绳111被拉拽时会带动活塞109向电机106的方向移动,活塞109移动时会将外界的水抽到存水管105内,外界的水进入到存水管105内时会增加仿生鱼身1的重量,从而使仿生鱼身1下潜入水,当需要上浮时开启电机106使收线轮107上的牵引绳111变的松弛,当牵引绳111变的松弛时活塞109会将水推出存水管105,从而减轻仿生鱼身1的重量使其上升浮出水面。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