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属于工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新型的物联网设备被开发使用,其应用早已不局限于工厂及室内,更多的应用场景是环境多变的室外。工作在室外条件下的物联网设备将面临着常年的风吹、雨淋、曝晒、极寒以及长期无人维护的环境工况,这使得工作室在外的物联网设备需要更好的防护措施和更科学的防护设计。
3.安装在室外的物联网设备其防护结构普遍有以下需求:
4.l包含太阳能板或支持太阳能板的安装:一些使用场景下,如:车载、船载的物联网设备不允许从搭载设备中引入供电线,所以使用太阳能充电是一个必要的手段。
5.l具备良好的耐热、隔热、散热功能:由于物联网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阳光曝晒产生的高温会通过防护结构向设备内部传导,与此同时设备底板的安装面也会吸收阳光,产生大量的热,会通过底板对设备产生烘烤效果,所以在防护设计上考虑到耐热、隔热、散热功能,会对设备内部起到更好的保护。
6.l具备良好的防水、排水功能:由于设备长期安装在室外环境,难免被雨水淋灌,防护结构在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防水、排水、防积水浸泡功能,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7.l防护结构的安装实施过程要尽可能的简便:部分安装场景可能是高原、岛礁等交通运输不便地区,或是高空作业、河道作业等危险场景,不方便大体积的工具及辅助设施运输、使用,也不便长时间安装作业,所以物联网设备安装实施过程在保证设备牢靠稳固的前提下尽可能简便。
8.l功能扩展:部分物联网设备在特定的使用情况有关联检测及安装位置定位的需求,如果在防护设计上能考虑这些应用场景,通过防护设计得以实现,能使得设计更加通用化,适配更多的物联网设备。
9.当前行业内大部分安装在室外的物联网设备,其防护结构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设备的防护体积大,或者有些设备根本不具备防护,而是借用、集成在其搭载设备的外壳或防护结构内部,其安装使用过程中可能还要打孔,外引出天线。其安装局限性大,安装实施过程繁琐,甚至需要对搭载设备的防护进行改装破坏,不具备科学性及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其包括:底板本体,该底板本体底面外侧面包括连接面,便于与载体连接,底板本体内侧面包括中心支撑肋、边沿支撑肋、间隔支撑肋,边沿支撑肋分别位于底板本体的两侧边缘处,中心支撑肋位于底板本体中心,并与底板本体1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排列,中心支撑肋与两个边沿支撑肋之间各设置至少一个间隔支撑肋。
11.优选地,中心支撑肋的宽度大于边沿支撑肋的宽度;边沿支撑肋的宽度大于间隔支撑肋的宽度。
12.优选地,中心支撑肋与间隔支撑肋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cm,以防止灰尘堵塞,并更好地完成散热、防水功能;此外中心支撑肋与间隔支撑肋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不大于底板总宽度的三分之一,否则不能稳固地支撑。
13.两个间隔支撑肋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cm,否则起不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所有的支撑肋宽度累加起来应不大于底板总宽度的二分之一,否则起不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14.各肋的高度应大于0.5cm否则起不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应小于3cm否则起不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15.间隔支撑肋与边沿支撑肋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cm。
16.优选地,每个边沿支撑肋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孔,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上外接设备的定位和连接。
17.优选地,每个边沿支撑肋上设置滑动插槽。
18.优选地,中心支撑肋和与其相邻的间隔支撑肋之间设置磁感原件、电容原件或光感原件。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结构,安装稳固,安装实施过程简便,具备良好耐热、隔热、散热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排水功能,更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及通用性设计;具体体现在:1、其它太阳能充电的物联网设备,由于日光暴晒安装面对阳光的吸收会产生大量的热,安装面大多为金属材质,导热、吸热性极强,由安装面向物联网设备进行传导,加上设备工作,对于全封闭的物联网设备内部积温能高达80度,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但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其中各支撑肋构成的自散热结构,使得安装设备的温度普遍能能降到35度左右。2、附带用粘贴式极简安装,设备自重使粘贴的牢固性逐日增加,机械强度强于螺丝打孔固定。3、底板将设备抬升高度,高于安装面,防止积水侵泡。4、底板增加了和物联设备关联监测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板的立体结构图;
22.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1: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其包括底板本体1,该底板本体1底面外侧面粘接亚克力胶面11,底板本体1内侧面包括一个中心支撑肋121、两个边沿支撑肋122、四个间隔支撑肋123,两个边沿支撑肋122分别位于底板本体1的两侧边缘处,中心支撑肋121位于底板本体1中心,并与底板本体1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排列,中心支撑肋121与两个边沿支撑肋122之间各设置两个间隔支撑肋123。
24.本实施例中,中心支撑肋121的宽度大于边沿支撑肋122的宽度;边沿支撑肋122的宽度大于间隔支撑肋123的宽度。
25.中心支撑肋121与间隔支撑肋123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cm,以便更好地完成散热、防水功能。
26.两个间隔支撑肋123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cm,间隔支撑肋123的高度为0.6cm。
27.间隔支撑肋123与边沿支撑肋122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cm,边沿支撑肋122的高度为0.6cm。
28.本实施例中,中心支撑肋121、边沿支撑肋122、间隔支撑肋123的长度和高度均相等。
29.优选地,每个边沿支撑肋122上均布三个定位孔1221,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上外接设备的定位和连接。
30.优选地,每个边沿支撑肋122的三个定位孔1221之间各设置一段滑动插槽12。
31.底板本体1与中心支撑肋121、边沿支撑肋122、间隔支撑肋123之间均为一体铸造结构。
32.边沿支撑肋122与滑动插槽为一体铸造结构,
33.本实施例中,中心支撑肋121和与其相邻的间隔支撑肋123之间设置磁感原件1222。
34.实施例1.2: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撑肋121和与其相邻的间隔支撑肋123之间设置电容原件。
35.实施例1.3: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撑肋121和与其相邻的间隔支撑肋123之间设置光感原件。
36.实施例1.4: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撑肋121与间隔支撑肋123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5 cm,以便更好地完成散热、防水功能。
37.两个间隔支撑肋123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2cm,间隔支撑肋123的高度为0.8cm。
38.间隔支撑肋123与边沿支撑肋122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5cm,边沿支撑肋122的高度为0.8cm。
39.实施例1.5: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间隔支撑肋123、边沿支撑肋122的高度均为1.0cm。
40.实施例1.6: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间隔支撑肋123、边沿支撑肋122的高度均为2.0cm。
41.实施例1.7: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间隔支撑肋123、边沿支撑肋122的高度均为2.5cm。
42.实施例2.1: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该底板本体1底面外侧面设置磁吸装置,便于将该物联网设备的底板与载体紧密连接。
43.实施例2.2: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该底板本体1底面外侧面设置真空吸附装置,便于与载体连接。
44.实施例3.1: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撑肋和边沿支撑肋的高度相同,间隔支撑肋的高度小于中心支撑肋的高度,以便更好地实现排水功能。
45.实施例3.2: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撑肋和间隔支撑肋的长度小于边沿支撑肋的长度,以便更好地实现排水功能。
46.实施例4.1: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边沿支撑肋外侧设置太阳能充电板,该太阳能充电板连接灭蚊灯,该灭蚊灯装于中心支撑肋顶端,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由灭蚊灯利用,并达到灭蚊虫等效果,避免物联网设备遭受蚊虫侵
扰,且有利于维护、操作人员野外作业。
47.实施例5.1: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边沿支撑肋外侧设置太阳能充电板,该太阳能充电板连接电源管理模块,该电源管理模块与中心支撑肋内侧的usb充电口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嵌入间隔支撑肋或中心支撑肋中,所述usb充电口可为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充电。
48.上述实施例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粘接或吸附的安装面尽可能选取光滑、平整、牢固的载体表面,这样更利于胶黏、磁吸、真空吸附的固定方式,以下按照胶粘的方式举例说明实施过程:将安装面用抺布擦去浮灰、水渍,使安装面保持清洁、干燥;撕掉底板下面亚克力胶的防护膜,将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固定在安装面上,用力按压几次,使其贴合牢固;可将设备插入物联网设备的底板边缘处的滑动插槽中,待设备到达定位孔处,用锁紧螺丝固定设备;底板上的支撑肋,对安装在其上的设备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支撑肋分散分布,有着良好的散热、防水、排水功能。
49.此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可选配加装磁感类、电容类、光感类元件,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底板与安装在其上的设备进行关联检测及安装位置定位。
50.上述实施例的积极效果在于:底板本体安装稳固,安装实施过程简便,具备良好耐热、隔热、散热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水、排水功能,可解决当前很多室外安装的物联网设备防护体积大、安装局限性大,安装实施过程繁琐等缺点,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51.1.底板与安装面可采用胶粘、磁吸、真空吸附等方式固定,现以胶粘方式举例说明,底板底部附着一层亚克力胶,撕开亚克力胶的防护膜,与安装面贴合并按压数次即可完成底板的安装固定。
52.2.底板上设计有滑动插槽,滑动插槽大小与安装在底板的设备大小相匹配,设备插入滑动插槽后,使用紧固螺丝实现设备与底板的固定。
53.3.底板上的支撑肋对安装在其上的设备起到稳固、支撑的做用,支撑肋间有不小的间隔,可起到自然散热和排水的作用,支撑肋将设备固定在一个高于安装面的高度上,可以防止雨后积水浸泡设备。
54.4.底板可选配加装磁感类、电容类、光感类元件,可与安装在其上的设备起到关联检测及安装位置定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