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护膝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穿戴式膝关节助行器,向下延伸至小腿部的支撑装置为捆绑式结构,以对上方膝关节部位的助行器动力装置进行支撑,其采用扎带或毛勾带将装置的下段支撑结构捆扎于小腿上。较为简单,但使用中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较宽的毛勾带不能顺应下肢的生物形状,捆扎难以均匀,导致支撑力不足;支撑装置不能调节,适应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目的是实现可调节,提高适应范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包括小腿支撑板、与小腿支撑板可相对移动的下段支撑板以及使小腿支撑板与下段支撑板保持相对固定的锁止机构,下段支撑板与小腿支撑板为滑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小腿支撑板相配合以夹紧所述下段支撑板的盖板、设置于盖板上的限位块、设置于限位块上的限位凸起和与控制柱为螺纹连接的锁紧旋钮,盖板具有让锁紧旋钮穿过的通孔,小腿支撑板具有让下段支撑板嵌入的滑槽,控制柱与小腿支撑板连接,下段支撑板具有让限位块嵌入的限位槽和让限位凸起嵌入的避让槽,避让槽沿下段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5.所述限位块具有容纳所述控制柱的容置槽。
6.所述控制柱为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容置槽为矩形凹槽。
7.所有所述避让槽布置在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且避让槽为对称布置,避让槽与限位槽相连通,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多个且限位凸起分布在所述限位块的相对两侧,限位凸起朝向限位块的外侧伸出,限位凸起的形状与避让槽的形状相匹配,各个限位凸起分别嵌入一个避让槽中。
8.所述小腿支撑板上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具有让后平衡带穿过的束带穿入槽。
9.所述连接板插入所述限位槽中,连接板与所述控制柱处于与所述小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10.所述大腿支撑板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一拉环,第一拉环与大腿支撑板转动连接。
11.所述小腿支撑板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二拉环,第二拉环与小腿支撑板转动连接。
12.所述下段支撑板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三拉环,第三拉环与下段支撑板转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可以实现长度的调节,提高适应范围,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4.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小腿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下段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限位块与盖板的连接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与拉杆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1、锁紧旋钮;2、限位块;3、盖板;4、限位凸起;5、小腿支撑板;6、控制柱;7、连接板;8、挡杆;9、下段支撑板;901、限位槽;902、避让槽;10、大腿支撑板;11、第一拉杆;12、第二拉杆;13、第三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腿穿戴式支撑装置,包括小腿支撑板5、与小腿支撑板5可相对移动的下段支撑板9以及使小腿支撑板5与下段支撑板9保持相对固定的锁止机构。下段支撑板9与小腿支撑板5为滑动连接,锁止机构包括用于与小腿支撑板5相配合以夹紧下段支撑板9的盖板3、设置于盖板3上的限位块2、设置于限位块2上的限位凸起4和与控制柱6为螺纹连接的锁紧旋钮1,盖板3具有让锁紧旋钮1穿过的通孔,小腿支撑板5具有让下段支撑板9嵌入的滑槽,控制柱6与小腿支撑板5连接,下段支撑板9具有让限位块2嵌入的限位槽901和让限位凸起4嵌入的避让槽902,避让槽902沿下段支撑板9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23.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小腿支撑板5位于大腿支撑板10的下方,小腿支撑板5的上端与大腿支撑板10的下端转动连接,大腿支撑板10位于人体大腿部的外侧,小腿支撑板5位于人体小腿部的外侧,大腿支撑板10的下端是在人体膝关节处与小腿支撑板5的上端转动连接。下段支撑板9朝向小腿支撑板5的下方延伸,使用时大腿支撑板10是通过束带绑缚固定在人体大腿上,小腿支撑板5和下段支撑板9是通过束带绑缚固定在人体小腿上。
24.小腿支撑板5具有让下段支撑板9嵌入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一定的长度且该滑槽为在小腿支撑板5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小腿支撑板5的上端与大腿支撑板10连接,下段支撑板9的上端插入滑槽中,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位于小腿支撑板5的下方。在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小腿支撑板5和下段支撑板9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调节下段支撑板9插入滑槽中的深度,进而可以实现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下段支撑板9插入滑槽中的深度越大,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越小;反之,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越大。在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可以使小腿支撑板5和下段支撑板9固定,进而使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调节后的状态。这种结构可以使得下段支撑板9的下端与大腿支
撑板10之间的距离调节方便简单,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小腿长度变化,提高了通用性,适应性好。
25.如图1至图4所示,限位块2具有容纳控制柱6的容置槽,控制柱6为矩形块状结构,容置槽为矩形凹槽,容置槽的尺寸与控制柱6的尺寸大小相同,控制柱6位于滑槽中,控制柱6与小腿支撑板5固定连接,控制柱6的长度方向与小腿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控制柱6的宽度方向与小腿支撑板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限位块2为块状结构,限位块2与盖板3固定连接,限位块2的长度小于盖板3的长度,限位块2的长度方向与盖板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小腿支撑板5和下段支撑板9的宽度方向相平行。限位槽901为在下段支撑板9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矩形凹槽,限位槽901位于下段支撑板9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避让槽902在下段支撑板9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凹槽,且避让槽902为在限位槽901处的内壁面开始沿下段支撑板9的宽度方向朝向下段支撑板9的内部延伸形成的凹槽,避让槽902布置多个,所有避让槽902布置在限位槽901的相对两侧且避让槽902为对称布置,避让槽902与限位槽901相连通,也即避让槽902在下段支撑板9上呈两列进行布置,处于同一列的所有避让槽902为沿下段支撑板9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限位凸起4设置多个且限位凸起4分布在限位块2的相对两侧,限位凸起4与限位块2固定连接且限位凸起4朝向限位块2的外侧伸出,限位凸起4的形成与避让槽902的形状相匹配,避让槽902的形状和大小与限位凸起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各个限位凸起4分别嵌入一个避让槽902中,限位块2嵌入限位槽901中,同时盖板3与小腿支撑板5相配合夹紧小腿支撑板5,可以使小腿支撑板5与下段支撑板9在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
26.如图1至图4所示,控制柱6与锁紧旋钮1为螺纹连接,控制柱6具有让锁紧旋钮1插入的内螺纹孔,盖板3和限位块2具有让锁紧旋钮1穿过的通孔。限位块2位于盖板3和小腿支撑板5之间,限位块2并位于盖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限位块2的宽度与盖板3的宽度大小相同,限位块2和盖板3的宽度方向与小腿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下段支撑板9也位于盖板3和小腿支撑板5之间。在拧紧锁紧旋钮1后,盖板3与小腿支撑板5相配合,夹紧下段支撑板9,实现小腿支撑板5与下段支撑板9的固定连接。而且通过调节限位凸起4嵌入下段支撑板9上的不同位置处的避让槽902中,可以使下段支撑板9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调节后的状态。在调节下段支撑板9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时,需先拧松锁紧旋钮1,将限位块2从限位槽901中移出,同时限位凸起4从避让槽902中移出,然后可以抽拉下段支撑板9,直至下段支撑板9与大腿支撑板10之间调节至合适距离后,再将限位块2移入限位槽901中,同时限位凸起4嵌入避让槽902中,最后拧紧锁紧旋钮1。锁紧旋钮1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其主要包括相连接的螺杆部和旋钮头部,螺杆部为圆柱体且螺杆部的外圆面设置外螺纹,螺杆部穿过盖板3和限位块2上的通孔后插入控制柱6上设置的内螺纹孔,该内螺纹孔设置在控制柱6的中心处。旋钮头部为圆形结构且螺杆部的一端是在旋钮头部的中心处与旋钮头部为同轴固定连接,旋钮头部的直径大于盖板3上设置的通孔的直径,旋钮头部位于盖板3的外部,方便旋拧。在拧紧锁紧旋钮1后,小腿支撑板5与旋钮头部相配合,夹紧下段支撑板9、盖板3和限位块2,下段支撑板9和限位块2与小腿支撑板5的内壁面贴合,旋钮头部与盖板3的外壁面贴合,盖板3的内壁面与下段支撑板9贴合。
27.如图1和图2所示,小腿支撑板5上设置连接板7,连接板7插入限位槽901中,连接板7与控制柱6处于与小腿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连接板7具有让后平衡带
穿过的束带穿入槽,束带穿入槽为在连接板7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束带穿入槽中横向穿入扎带以捆扎仿胫骨上段结构,使用时,向后牵拉平衡带可使仿胫骨上段结构向后平衡。锁止机构定位于仿胫骨干上下结构之间,基本上可避开小腿腓肠肌肌腹,其目的避免捆扎挤压腓肠肌肌腹区,提高了小腿部捆扎固定的舒适性。
28.如图1和图2所示,小腿支撑板5的下端设置挡杆8,挡杆8与小腿支撑板5固定连接,挡杆8用于对限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限位块位于挡杆8的上方,限位块位于连接板7和挡杆8之间,挡杆8的长度方向与小腿支撑板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下段支撑板9位于挡杆8和小腿支撑板5之间。
29.如图5所示,大腿支撑板10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一拉环11,第一拉环11与大腿支撑板10转动连接,第一拉环11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拉环11相对于大腿支撑板10进行旋转时的旋转中心线与大腿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拉环11的长度方向与大腿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拉环11为u型结构,第一拉环11的开口端朝向大腿支撑板10,束带从第一拉环11的中心孔穿过,使用时大腿支撑板10是通过束带绑缚固定在人体大腿上。将第一拉环11设置成可旋转的,方便穿入束带进行捆扎。
30.如图5所示,小腿支撑板5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二拉环12,第二拉环12与小腿支撑板5转动连接,第二拉环12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拉环12相对于小腿支撑板5进行旋转时的旋转中心线与小腿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拉环12的长度方向与小腿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拉环12为u型结构,第二拉环12的开口端朝向小腿支撑板5,束带从第二拉环12的中心孔穿过,使用时小腿支撑板5是通过束带绑缚固定在人体大腿上。将第二拉环12设置成可旋转的,方便穿入束带进行捆扎。
31.如图5所示,下段支撑板9上设置让束带穿过的第三拉环13,第三拉环13与下段支撑板9转动连接,第三拉环13可以设置多个,第三拉环13相对于下段支撑板9进行旋转时的旋转中心线与下段支撑板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拉环13的长度方向与下段支撑板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拉环13为u型结构,第三拉环13的开口端朝向下段支撑板9,束带从第三拉环13的中心孔穿过,使用时下段支撑板9是通过束带绑缚固定在人体大腿上。将第三拉环13设置成可旋转的,方便穿入束带进行捆扎。
3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