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油田污水处理用撇油罐。
背景技术:
2.原油开采出来后需要经过沉降、脱水后放出来的水,还含有一定量的原油、泥沙等物质,这样形成污水混合物,若污水在不经过撇油罐处理后,形成污水会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生产威胁。
3.现有技术中,在气浮法除油过程中,很多油污会附着在除油网板上,这样在曝气过程中曝气不均匀,并且扩散点较少,很容易造成除油网板内部的孔堵塞,影响除油效率,不利于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导致分离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油田污水处理用撇油罐,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很多油污会附着在除油网板上,这样在曝气过程中曝气不均匀,并且扩散点较少,很容易造成除油网板内部的孔堵塞,影响除油效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田污水处理用撇油罐,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内部设置有除油框,所述除油框内部设置有除油网板,所述除油网板下方设置有分散曝气机构;
6.所述分散曝气机构包括设置在除油网板下方的喷射管,所述喷射管外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有第一圆形曝气管,所述第一圆形曝气管外部设置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一端连通有第二圆形曝气管,所述第二圆形曝气管外部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一端连接有第三圆形曝气管,所述第三圆形曝气管、第二圆形曝气管、第一圆形曝气管顶端均设置有多个上喷曝气管。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管底端连接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一端安装有增压风机,所述增压风机输入端连接有吸入管。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上喷曝气管呈环形等距分布设置,所述上喷曝气管与第三圆形曝气管之间相连通。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罐顶端安装有入油管,所述入油管与处理罐之间相连通,且入油管内壁设置有螺纹。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罐一侧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一端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管。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油网板上方设置有回流斗,所述回流斗一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安装有第二控制阀管,所述第二控制阀管一端安装有回流泵机,所述回流泵机输入端连接有与处理罐相连通的连接吸管,所述连接吸管底端连通有第三控制阀管。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斗与回流管相连通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吸管与第三控制阀管相连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分散曝气机构,增压后的空气由第一圆形曝气管进入到注入管内,再由第二圆形曝气管进入到输入管内,然后进入到第三圆形曝气管内,通过多个上喷曝气管开始向上曝气,这样可以在除油网板底部形成三圈气泡,从而可以大面积覆盖除油网板的底部,达到全方位曝气操作,多点位曝气,有效去除粘附在除油网板上的油污,从而避免除油网板堵塞,提高了曝气效果,提高除油线效率,油、水分离更加充分;
15.2、打开第二控制阀管关闭第三控制阀管,启动回流泵机使连接吸管将处理罐内部底部位置处的污水吸入到回流斗内,这样可以对油污较重的污水进行多次去除操作,达到更好的油污去除效果,适用于不同油污含量的污水进行多次处理操作,并且可以在不进行循环分离时,可以关闭第二控制阀管防止油污倒灌管道,也可以打开第三控制阀管将达标的污水排放出去。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管与第二圆形曝气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处理罐;2、除油框;3、除油网板;4、喷射管;5、连接管;6、第一圆形曝气管;7、注入管;8、第二圆形曝气管;9、输入管;10、第三圆形曝气管;11、上喷曝气管;12、加压管;13、增压风机;14、吸入管;15、入油管;16、出油管;17、第一控制阀管;18、回流斗;19、回流管;20、第二控制阀管;21、回流泵机;22、连接吸管;23、第三控制阀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参照附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油田污水处理用撇油罐,包括处理罐1,处理罐1内部设置有除油框2,除油框2内部设置有除油网板3,除油网板3下方设置有分散曝气机构;
24.分散曝气机构包括设置在除油网板3下方的喷射管4,喷射管4外部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一端连接有第一圆形曝气管6,第一圆形曝气管6外部设置有注入管7,注入管7一端连通有第二圆形曝气管8,第二圆形曝气管8外部连接有输入管9,输入管9一端连接有第
三圆形曝气管10,第三圆形曝气管10、第二圆形曝气管8、第一圆形曝气管6顶端均设置有多个上喷曝气管11。
25.参照附图3所示,喷射管4底端连接有加压管12,加压管12一端安装有增压风机13,增压风机13输入端连接有吸入管14,以便可以通过启动增压风机13使吸入管14产生吸力将外部空气注入到加压管12内部,通过加压管12进入到喷射管4内进行气体注入操作。
26.参照附图3所示,多个上喷曝气管11呈环形等距分布设置,上喷曝气管11与第三圆形曝气管10之间相连通,以便上喷曝气管11于第三圆形曝气管10之间进行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三圆形曝气管10将增压的空气分散到多个上喷曝气管11上,增加曝气范围。
27.参照附图1所示,处理罐1顶端安装有入油管15,入油管15与处理罐1之间相连通,且入油管15内壁设置有螺纹,以便可以通过入油管15将污水注入到处理罐1内部进行处理操作。
28.参照附图2所示,处理罐1一侧设置有出油管16,出油管16一端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管17,以便当除油网板3上方位置处所积蓄的油污可以通过打开第一控制阀管17将油污导入到出油管16内,顺着出油管16由第一控制阀管17进行导出。
29.参照附图1、2所示,除油网板3上方设置有回流斗18,回流斗18一端连接有回流管19,回流管19一端安装有第二控制阀管20,第二控制阀管20一端安装有回流泵机21,回流泵机21输入端连接有与处理罐1相连通的连接吸管22,连接吸管22底端连通有第三控制阀管23,以便可以打开第二控制阀管20关闭第三控制阀管23,启动回流泵机21使连接吸管22将处理罐1内部底端的污水吸入到第二控制阀管20内部,顺着第二控制阀管20进入到回流管19内部,由回流管19输入到回流斗18内部,这样可以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多次去油操作,这样可以更加彻底的去除油污,形成循环处理,当处理完毕的污水,可以关闭第二控制阀管20打开第三控制阀管23,即可将分离后的污水进行导出。
30.参照附图1、2所示,回流斗18与回流管19相连通且固定连接,连接吸管22与第三控制阀管23相连通,以便油污水进入到回流管19回流到回流斗18内部,且可以将处理后的污水灌入到第三控制阀管23内部进行排放操作。
3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油污水可以灌入到处理罐1内部,通过除油框2内部的除油网板3进行除油粘附,这样水会通过除油网板3流入到除油网板3下方,并且通过启动增压风机13使吸入管14产生吸力将外部空气注入到加压管12内部,由喷射管4分流到连接管5内部,顺着连接管5注入到第一圆形曝气管6内,并且通过第一圆形曝气管6进入到注入管7内,顺着注入管7进入到第二圆形曝气管8内部,通过第二圆形曝气管8进入到输入管9内,顺着输入管9进入到第三圆形曝气管10内,这样可以通过多个上喷曝气管11开始向上曝气,爆出的气泡携带除油网板3上所吸附的油污向上移动,从而使堵塞的除油网板3上的油污有效上浮到除油网板3上方,加快油污去除操作,这样油污水中的水会下沉到除油网板3下方部位处,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