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被测物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电机或其他被测物在测试过程中通常需要连接很多线缆,一个测试工位测试完成后,需拔掉电缆,被测物被送到下一个工位,到达下一个工位后又需再次连接线缆。如果几个工位需要完成不同的功能测试,则往往需重复进行多次线缆连接,生产效率较低,如何提升连接效率和连接性能,以及如何实现自动连接成为自动测试过程中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可实现自动连接,对于不同的测试工位,不需要重复连接线缆,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其适于对被测物进行测试,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托盘、线缆安装件、第一测试连接头和第二测试连接头。托盘可作升降运动以及沿着轨道滑动。线缆安装件配置于托盘上,线缆安装件上设有线缆,线缆适于与被测物电连接。第一测试连接头配置于托盘上,且位于线缆安装件的一侧,并与线缆安装件电连接,第一测试连接头包括触点安装板,触点安装板上设有多个触点。
5.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还包括支撑座和气缸,所述气缸配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其中,所述第二测试连接头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探针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6.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点排布为第一触点区和第二触点区,所述第一触点区和所述第二触点区间隔设置。
7.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探针排布为第一探针区和第二探针区,所述第一探针区和所述第二探针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探针区适于与所述第一触点区配合,所述第二探针区适于所述第二触点区配合。
8.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探针安装板可伸缩,所述触点和所述探针对齐时,所述探针安装板伸出使得所述探针与所述触点接触。
9.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触点为盲孔状结构。
10.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轨道配合,所述托盘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轨道滑动。
11.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被测物放置于所述托盘上。
12.在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还设有容置盒,所述容置盒与所述被测物间隔设置,所述线缆安装件容纳于所述容置盒内。
13.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中,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托盘、线缆安装件、第一测试连接头和第二测试连接头,托盘可作升降运动以及沿着轨道滑动,第一测试连接头与线缆安装件电连接,第二测试连接头上的探针可与第一测试连接头上的触点电连接,只需一次连接线缆,不同工位的探针自动伸出与第一测试连接头上的触点接触,即可进行测试,不仅缩短了连接时间,还可实现自动连接,对于不同的测试工位,不需要重复连接线缆,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4.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一测试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侧视示意图。
19.图5为图3所示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一测试连接头和第二测试连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21.在上述附图中,所采用的附图标记如下:
22.10
ꢀꢀꢀꢀꢀꢀꢀꢀꢀꢀꢀꢀꢀꢀꢀꢀ
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
23.12
ꢀꢀꢀꢀꢀꢀꢀꢀꢀꢀꢀꢀꢀꢀꢀꢀ
托盘
24.122
ꢀꢀꢀꢀꢀꢀꢀꢀꢀꢀꢀꢀꢀꢀꢀ
容置盒
25.13
ꢀꢀꢀꢀꢀꢀꢀꢀꢀꢀꢀꢀꢀꢀꢀꢀ
线缆安装件
26.14
ꢀꢀꢀꢀꢀꢀꢀꢀꢀꢀꢀꢀꢀꢀꢀꢀ
第一测试连接头
27.142
ꢀꢀꢀꢀꢀꢀꢀꢀꢀꢀꢀꢀꢀꢀꢀ
触点安装板
28.143
ꢀꢀꢀꢀꢀꢀꢀꢀꢀꢀꢀꢀꢀꢀꢀ
触点
29.144
ꢀꢀꢀꢀꢀꢀꢀꢀꢀꢀꢀꢀꢀꢀꢀ
第一触点区
30.145
ꢀꢀꢀꢀꢀꢀꢀꢀꢀꢀꢀꢀꢀꢀꢀ
第二触点区
31.15
ꢀꢀꢀꢀꢀꢀꢀꢀꢀꢀꢀꢀꢀꢀꢀꢀ
第二测试连接头
32.152
ꢀꢀꢀꢀꢀꢀꢀꢀꢀꢀꢀꢀꢀꢀꢀ
探针安装板
33.153
ꢀꢀꢀꢀꢀꢀꢀꢀꢀꢀꢀꢀꢀꢀꢀ
探针
34.154
ꢀꢀꢀꢀꢀꢀꢀꢀꢀꢀꢀꢀꢀꢀꢀ
连接板
35.155
ꢀꢀꢀꢀꢀꢀꢀꢀꢀꢀꢀꢀꢀꢀꢀ
连接杆
36.156
ꢀꢀꢀꢀꢀꢀꢀꢀꢀꢀꢀꢀꢀꢀꢀ
第一探针区
37.157
ꢀꢀꢀꢀꢀꢀꢀꢀꢀꢀꢀꢀꢀꢀꢀ
第二探针区
38.16
ꢀꢀꢀꢀꢀꢀꢀꢀꢀꢀꢀꢀꢀꢀꢀꢀ
支撑座
39.17
ꢀꢀꢀꢀꢀꢀꢀꢀꢀꢀꢀꢀꢀꢀꢀꢀ
气缸
40.20
ꢀꢀꢀꢀꢀꢀꢀꢀꢀꢀꢀꢀꢀꢀꢀꢀ
被测物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一测试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10适于对被测物20进行测试,其包括托盘12、线缆安装件13、第一测试连接头14和第二测试连接头15。托盘12可作升降运动以及沿着轨道滑动。线缆安装件13配置于托盘12上,线缆安装件13上设有线缆,线缆适于与被测物20电连接。第一测试连接头14配置于托盘12上,且位于线缆安装件13的一侧,并与线缆安装件13电连接,第一测试连接头14包括触点安装板142,触点安装板142上设有多个触点143。
43.更具体地,托盘12的底部设有滑轨和顶升装置,所述滑轨与所述轨道配合,托盘12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轨道滑动。所述轨道沿着产线的流水线设置,因此,托盘12可沿着流水线滑动。
44.被测物20放置于托盘12上,在本实施例中,被测物20为电机,但不以此为限。
45.托盘12上还设有容置盒122,容置盒122与被测物20间隔设置,线缆安装件13容纳于容置盒122内。线缆安装件13上的线缆部分容纳于容置盒122内。
46.触点143为盲孔状结构。多个触点143排布为第一触点区144和第二触点区145,第一触点区144和第二触点区145间隔设置。
47.图3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见图3和图4,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10还包括支撑座16和气缸17,气缸17配置于支撑座16上。第二测试连接头15还包括连接板154和连接杆155,连接杆155固定于连接板154和探针安装板152之间,连接板154与气缸1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48.图5为图3所示的第二测试连接头、支撑座和气缸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见图5和图2,多个探针153排布为第一探针区156和第二探针区157,第一探针区156和第二探针区157间隔设置,第一探针区156适于与第一触点区144配合,第二探针区157适于第二触点区145配合。
49.由于连接杆155固定于连接板154和探针安装板152之间,探针安装板152可伸缩,触点143和探针153对齐时,探针安装板152伸出使得探针153与触点143接触。
50.需要说明的是,触点143的排布方式和探针153的排布方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排布方式。
51.图6为图1所示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第一测试连接头和第二测试连接头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见图6和图1,对被测物20进行测试时,测试工位有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测试工位,但测试工位的数量不以此为限,被测物20为电机。
52.先将被测物20放置于托盘12上,将线缆安装件13上线缆的端部插设于被测物20上,即将线缆和被测物20进行一次有效连接,由于第一测试连接头14配置于托盘12上,且位于线缆安装件13的一侧,第一测试连接头14通过触点安装板142的触点143与线缆安装件13电连接。接着,托盘12沿着轨道滑动,当托盘12滑动到第一测试工位时,托盘12停止滑动,在顶升装置的驱动下,托盘12向上升起,第一测试连接头14和第二测试连接头15对齐,由于连
接板154与气缸1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气缸17的驱动下,连接板154带动探针安装板152向靠近触点安装板142的方向伸出,使得探针153与触点143接触并电连接,其中,第一探针区156与第一触点区144电连接,第二探针区157与第二触点区145电连接,然后,执行第一测试工位的测试动作。第一测试工位测试完成后,气缸17驱动探针安装板152缩回,托盘12由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降并沿着轨道向第二测试工位滑动,托盘12到达第二测试工位后,向上升起,第一测试连接头14与第二测试工位的第二测试连接头15对齐,第二测试工位的测试流程和第一测试工位的测试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测试工位测试完成后,接着,在第三测试工位对被测物20进行测试。整个过程只需在第一次测试前将线缆和被测物20进行连接,无需反复拆连线缆,可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53.需要说明的是,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在使用时对定位有严格要求,托盘下方设有顶升装置,在电机到达特定位置时,顶升装置运行,将托盘提升,使得托盘离开轨道,顶升装置采用锥形设计,该锥形设计可使托盘提升到准确的位置,这样测试探针可有效地伸出,使用带弹簧的探针可确保有效连接且探针不会被顶坏。
54.在实施例中,第一测试工站为安规测试工站;第二测试工站为编码器位置调整工站,其可将编码器的零点调整为和电机的零点一致,从而实现对编码器的校准;第三测试工站为功能测试工站,其可进行例如但不限于电阻测试、绝缘测试和耐压测试。
55.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
56.1.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中,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托盘、线缆安装件、第一测试连接头和第二测试连接头,托盘可作升降运动以及沿着轨道滑动,第一测试连接头与线缆安装件电连接,第二测试连接头上的探针可与第一测试连接头上的触点电连接,只需一次连接线缆,不同工位的探针自动伸出与第一测试连接头上的触点接触,即可进行测试,不仅缩短了连接时间,还可实现自动连接,对于不同的测试工位,不需要重复连接线缆,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57.2.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采用探针伸出与触点接触的连接方式可使得连接时间由原来的5秒变为1秒,测试工位不需要操作人员干预,可实现自动化测试。
58.3.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被测物为电机时,连接线缆包括动力线、刹车线及编码器数据线,对于不同的测试工位,不需要多次连接和拆除线缆,有利于提升测试效率。
59.4.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对测试探针和互联线缆进行屏蔽防护处理,可防止信号干扰。
60.5.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测试连接线缆自动连接装置应用于电机测试时,可将原来的测试时间从手动的6分钟每台减少为2分钟每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