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每年汛期在山地高原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爆发,其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目前,针对此类自然灾害的预防,各地逐渐建立了群防群测体系、开展定期巡查、排查灾害隐患点、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监测等措施,但这些措施还主要靠人工完成,且已用到的监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3.由于检测设备普遍安装在坡上,较大的设备输送方式及其不方便,通过人力搬运耗费体力较大,爬坡时若失足则会导致工人受伤和设备损坏。
4.因此,亟需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用于解决自然灾害的监测设备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具备便于携带,方便安装等优点,解决了自然灾害的监测设备不便于搬运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底部设置有便携机构,所述底座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设置有檩托板。
9.优选的,所述便携机构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底部,所述万向轮设置有两组,所述活动板两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槽内壁。
10.优选的,所述活动槽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动槽外侧与底座本体内壁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设置有两组。
11.底座本体底部开设的方槽,主要用于万向轮能够从底座本体内壁中向外伸出,活动槽主要用于限制活动板受到螺纹杆驱动后发生自转。
12.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贯穿有倾斜齿轮,所述倾斜齿轮啮合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与底座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本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
13.螺纹杆上端的倾斜齿轮通过与电机啮合连接,当电机启动后带动螺纹杆同步进行转动,驱动活动板上下升降活动,电机内部线路连接为现已有技术。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设置有四组,所述檩托板和第一支撑板交接处由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檩托板下端和底座本体交接处由固定螺栓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插接有限位板。
15.固定螺栓共设置有四组,一组檩托板由两组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将檩托板与底座本体和第一支撑板进行固定,限位槽主要用于限位板进行插接。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套接有轴轮,所述轴轮贯穿有第二支撑板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开设有滑槽。
17.优选的,所述滑槽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滑杆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夹合板套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贯穿有动态监控,所述动态监控与两组夹合板交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通过便携机构,具体的在使用时,当需要输送该监测设备时,一人抬起底座本体同时启动电机带动倾斜齿轮转动驱动螺纹杆同步转动,使套接在螺纹杆上端的活动板进行上下升降,活动板向下移动时带动万向轮通过底座本体底部开设的方槽处下落,当万向轮上端与方槽闭合时关闭电机,推动底座本体使万向轮在地面上滑动进行移动,节省了工人的体力,提高了运输效率,通过这种便携方式,解决了整体设备只能通过工人搬运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20.2、该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通过安装机构,具体的在使用时,转动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保持垂直后,手动将限位板插接在限位槽上端,对轴轮和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将固定在第一支撑板和底座本体上端的檩托板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加固第一支撑板与底座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将动态监控放置在两组夹合板之间,通过插接杆插接,缓慢在滑槽上滑动滑杆带动夹合板与动态监控交接,当交接后通过螺丝与插接杆另一端固定,防止动态监控出现晃动,通过这种安装方式,便于后期设备损坏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部分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底座本体;2、万向轮;3、螺纹杆;4、活动板;5、活动槽; 6、电机;7、固定板;8、第一支撑板;9、檩托板;10、固定螺栓;11、限位板;12、限位槽;13、轴轮;14、第二支撑板;15、滑槽;16、夹合板; 17、插接杆;18、动态监控;19、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便携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
本体1底部设置有便携机构,底座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两侧设置有檩托板9。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本体1主要用于支撑上端设备进行垂直固定,第一支撑板8主要用于支撑或储藏第二支撑板14的作用,檩托板9共设置有两组,共开设有四组圆槽。
29.具体的,便携机构包括万向轮2,万向轮2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底部,万向轮2设置有两组,活动板4两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槽5内壁。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2主要用于通过滚动与支撑底座本体1的作用,通过推动进行携带底座本体1移动,万向轮2为浙江易得力脚轮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57224h-574-87,活动板4主要用于固定两组万向轮2进行上下升降。
31.具体的,活动槽5设置有两组,两组活动槽5外侧与底座本体1内壁两端固定连接,底座本体1底部开设有方槽,方槽设置有两组。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本体1底部开设的方槽,主要用于万向轮2能够从底座本体1内壁中向外伸出,活动槽5主要用于限制活动板4受到螺纹杆3驱动后发生自转,对活动板4起到限位保护的作用。
33.具体的,活动板4套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上端贯穿有倾斜齿轮,倾斜齿轮啮合连接有电机6,电机6底部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两端与底座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底座本体1顶部设置有安装机构。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3上端的倾斜齿轮通过与电机6啮合连接,当电机6启动后带动螺纹杆3同步进行转动,驱动活动板4上下升降活动,电机6内部线路连接为现已有技术。
35.具体的,安装机构包括固定螺栓10,固定螺栓10设置有四组,檩托板9 和第一支撑板8交接处由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檩托板9下端和底座本体1 交接处由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 插接有限位板11。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10共设置有四组,一组檩托板9由两组固定螺栓10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10将檩托板9与底座本体1和第一支撑板8进行固定,限位槽12主要用于限位板11进行插接,限位板11起到限位第二支撑板14的作用,防止第二支撑板14发生转动。
37.具体的,第一支撑板8开设有圆槽,圆槽套接有轴轮13,轴轮13贯穿有第二支撑板14下端,第二支撑板14顶部开设有滑槽15。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板8开设的圆槽主要用于轴轮13对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4进行贯穿,第二支撑板14能够在轴轮13上端进行转动,当限位板11被分离限位槽12后,通过转动第二支撑板14能够嵌合在轴轮13内壁中进行储存。
39.具体的,滑槽15活动连接有滑杆19,滑杆19设置有两组,两组滑杆19 之间设置有滑杆19,夹合板16套接有插接杆17,插接杆17贯穿有动态监控 18,动态监控18与两组夹合板16交接。
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槽15主要用于滑杆19进行横向滑动,插接杆17 分别贯穿两组夹合板16和动态监控18,当滑杆19滑动使夹合板16与动态监控18交接后,通过螺帽进行固定,对动态监控18进行固定保护,动态监控 18为浙江杭州海康威视生产,型号为ds-tcg25-a,主要用于对山体进行实时监测。
41.在使用时,当需要输送该监测设备时,一人抬起底座本体1同时启动电机6带动倾斜齿轮转动驱动螺纹杆3同步转动,使套接在螺纹杆3上端的活动板4进行上下升降,活动板4向下移动时带动万向轮2通过底座本体1底部开设的方槽处下落,当万向轮2上端与方槽闭合时关闭电机6,推动底座本体1使万向轮2在地面上滑动进行移动,节省了工人的体力,提高了运输效率,通过这种便携方式,解决了整体设备只能通过工人搬运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42.转动第二支撑板14与第一支撑板8保持垂直后,手动将限位板11插接在限位槽12上端,对轴轮13和第二支撑板14进行限位,将固定在第一支撑板8和底座本体1上端的檩托板9用固定螺栓10进行固定,加固第一支撑板 8与底座本体1的稳定性,通过将动态监控18放置在两组夹合板16之间,通过插接杆17插接,缓慢在滑槽15上滑动滑杆19带动夹合板16与动态监控 18交接,当交接后通过螺丝与插接杆17另一端固定,防止动态监控18出现晃动,通过这种安装方式,便于后期设备损坏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