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4  1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


背景技术:

2.净化机的原理是风机运转,将机械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口带动到机械内,经过一定的风道,流动的脏空气通过滤网后变成干净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到机械外面的空间。
3.因此风管的设计对净化机的影响很大,要想使净化机的出风量大,则在保证进风量足够的前提下,空气在风管内的风量损失要少,同时必须保证空气在流通的过程中尽量的流畅,减少阻力,避免空气在流动时转弯、打转,形成涡流,否则不仅会造成风量损失,还会产生噪音,影响使用。
4.目前市面上大多会设置减震器及固定机构来将风管固定在风机内,保持风管在输送空气时的稳定性,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既保证风管之间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易拆卸,方便风管的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解决风管在运输空气时不能稳定连接且容易产生打弯或尖角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连接部及卡接件,所述上夹持件的一侧端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弧形的上凹槽,所述上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远离所述连接部且靠近所述下夹持件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上接孔,在所述上夹持件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滑槽,所述上滑槽的数量与所述上接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上滑槽皆与所述上接孔连通;所述下夹持件靠近所述上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凹槽,且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位置对应、尺寸适配,所述下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远离所述连接部且靠近所述上夹持件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下接孔,所述下接孔向远离所述上夹持件的方向延伸且位置与所述上接孔对应,在所述下夹持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与所述下接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孔皆与所述下接孔连通;所述卡接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与所述上接孔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卡接件均包括连接杆、定位件、固定块及弹性件,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上接孔穿设在所述上夹持件内,且可在所述上接孔内滑动,远离所述上夹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接孔插接配合,所述弹性件放置在所述下接孔内,一端与所述下接孔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上夹持件的一端相抵触,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侧壁连接,且与所述定位孔卡接配合,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上滑槽的侧壁上并向所述上滑槽外延伸,以使所述固定块在所述上滑槽内滑动时,所述定位件可卡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7.优选地,所述上夹持件远离所述上凹槽和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下凹槽的一侧端面
为圆弧形。
8.优选地,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的数量皆为1-5个。
9.优选地,在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相对的弧形侧壁上皆设置有防护垫。
10.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上夹持件的一端到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距离等于所述上滑槽远离所述上夹持件的一端到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下夹持件的一端的距离。
11.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及扭簧,所述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远离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呈夹角,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定位板及所述连接杆。
12.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铰链,所述铰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夹持件、所述下夹持件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料管材连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解决了风管在运输空气的过程中相对位置的不固定而容易产生震动,噪音较大的问题,同时风管连接件夹持风管,保证了风管在运输空气时不会出现弯折而造成风量损失的问题。
15.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剖面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的卡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净化机风管连接件,包括上夹持件10、下夹持件20、连接部30及卡接件40,上夹持件10和下夹持件20通过连接部30转动连接,连接部30将上夹持件10及下夹持件20远离卡接件30的另一端卡接在一起,从而使上夹持件10及下夹持件20形成首尾两端相连的闭合环状结构,从而对风管夹持固定。
23.具体的,上夹持件10的一侧端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弧形的上凹槽101,上夹持件10的一端与连接部30转动连接,远离连接部30且靠近下夹持件20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上接孔102,在上夹持件10远离连接部30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上滑槽103,上滑槽103的数量与上接孔102的数量相同且上滑槽103皆与上接孔102连通;下夹持件20靠近上凹槽101的一侧开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凹槽201,且下凹槽201与上凹槽101位置对应、尺寸适配,以
使上凹槽101与下凹槽201可形成圆孔型结构,以对风管夹持,下夹持件20的一端与连接部30转动连接,远离连接部30且靠近上夹持件10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下接孔202,下接孔202向远离上夹持件10的方向延伸且位置与上接孔102对应,以使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对齐并扣合时,上接孔102与下接孔202连通,在下夹持件20远离连接部30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021,定位孔2021的数量与下接孔202的数量相同且定位孔2021与下接孔202连通。
24.可以理解,上夹持件10和下夹持件20通过连接部30而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即上夹持件10和下夹持件20均可以连接部30为轴转动,当上夹持件10和下夹持件20扣合在一起时,远离连接部30的另一端对齐,上接孔102与下接孔202连通。
25.卡接件40包括连接杆401、定位件402、固定块403及弹性件(图未示),连接杆401通过上接孔102穿设在上夹持件10内,且可在上接孔102内滑动,远离上夹持件10的另一端与下接孔202插接配合,弹性件放置在下接孔202内,一端与下接孔20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401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相抵触,定位件402与连接杆401连接,且可卡设在定位孔2021内,固定块403设置在连接杆401靠近上滑槽103的侧壁上并向上滑槽103外延伸,以使固定块403在上滑槽103内滑动时,连接杆401在下接孔202内移动直至定位件402卡设在定位孔2021上,从而使上夹持件10和下夹持件20的相对位置固定。
26.可以理解,卡接件40与上接孔102滑动配合,且与下接孔202插接配合,以使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对齐后,上接孔102与下接孔202连通,卡接件40可从上接孔102内滑动至下接孔202内,当继续给连接杆401向下接孔202移动的外力时,连接杆401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与弹性件相抵触,弹性件被挤压,此时定位件402随着定位杆401一同在下接孔202内滑动直至移动至定位孔2021处时,定位件402卡设在定位孔2021内,同时由于固定块403卡设在上滑槽103内,从而使得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的相对位置固定。
27.进一步的,上夹持件10远离上凹槽103和下夹持件20远离下凹槽203的一侧端面为圆弧形,以避免棱角对风管摩擦。
28.进一步的,上凹槽103和下凹槽203的数量皆为1-5个,以将不同的风管固定在一起。
29.进一步的,在上凹槽103和下凹槽203相对的弧形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护垫。
30.可以理解,防滑垫可以是海绵或硅胶材质,不仅可以对风管更好的夹持,还能降低风管在运输空气时产生的震动。
31.进一步的,固定块403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到定位件402远离连接杆401一端的距离h1的长度等于上滑槽103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到定位孔2021远离下夹持件20的一端的距离h2的长度。
32.可以理解,当固定块403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到定位件402远离连接杆401一端的距离h1的长度等于上滑槽103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到定位孔2021远离下夹持件20的一端的距离h2的长度时,定位件402正好与定位孔2021远离下夹持件20的一端相抵触,固定块403与上滑槽103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相抵触,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的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3.进一步的,定位件402包括定位板4021及扭簧(图未示),定位板4021的一端与连接杆401靠近定位孔202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远离连接杆401的另一端与连接杆401呈夹角,
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定位板4021及连接杆401,以使定位板4021与连接杆401之间有相互靠拢的力。
34.可以理解,当连接杆401在下接孔202内移动时,下接孔202的侧壁与定位板4021相抵触,使得定位板4021向连接杆401靠拢,当定位板4021移动至定位孔2021处时,下接孔202不再对定位板4021抵触,扭簧的弹力释放,使得定位板4021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卡设在定位孔2021内,从而固定连接杆401与下夹持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
35.进一步的,连接部30为铰链,铰链的两端分别与上夹持件10、下夹持件20固定连接,以使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以连接部30为轴,相互靠近或远离。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将多根风管连接并固定时,将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远离连接部30的一端分开,将风管放入至上凹槽101与下凹槽201之间,将上接孔102与下接孔202对齐后,推动固定块403使上接孔102内的连接杆401向下夹持件20上的下连接孔202内移动,连接杆401远离上夹持件10的一端与弹性件相抵触,弹性件被挤压,此时定位件402远离定位杆401的一端在下接孔202内壁的抵触下靠近定位杆401并随着定位杆401一同在下接孔202内滑动直至定位件402移动至定位孔2021处时,下接孔202不再对定位件402抵触使得定位件402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卡设在定位孔2021内,同时由于固定块403卡设在上滑槽103内,从而使得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的相对位置固定,当给定位件402靠近连接杆401的外力直至定位件402从定位孔2021移动至下接孔202内时,弹性件的压力释放,使得连接杆401被弹性件推动朝远离下夹持件20的方向移动,上夹持件10与下夹持件20的相对位置不再固定。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化机风管连接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解决了风管在运输空气的过程中相对位置的不固定而容易产生震动,噪音较大的问题,同时风管连接件夹持风管,保证了风管在运输空气时不会出现弯折而造成风量损失的问题。
39.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