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具有换电功能的电动卡车而专门设计的充放电底座,用来承托电池组,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成熟,及国家社会对环保的愈加重视,近些年电动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应的,在工厂、码头等生产现场,越来越多的电动卡车也已投入使用;不同于普通家用车,可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利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以满足使用需求,卡车作为重要的生产运输设施,需要长时间保持使用状态,当其电能耗尽时,优选的是对电池包进行快速更换,从而使卡车能够快速的再次投入到生产中去,故目前工矿企业采购电动卡车作为运输设施时,一般都需要配备专门的充换电站,用于对卡车的电池进行快捷更换,及集中充电。
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764962u的具备换电和充电功能的载重卡车,公开了一种具备换电功能的卡车结构,其中可拆卸换电的电池箱安装固定在卡车的驾驶室后部、载货平台前部;目前大部分电动卡车都采用类似的布局设计,当在载货平台上安装了车斗、车厢等部件后,对电池的更换,一般只能采用从上方将电池吊装起来,再水平移除的方式进行。故针对卡车的换电需求,其换电作业机构与常规的电动汽车换电作业机构具有显著的区别。
4.由于电动卡车的耗电量远高于常规电动车,为便于电池组的更换维护,电池组一般采用了矩形设计,且体积较大;在此基础上,在电动卡车,以及充换电站内,需要设置专门的充放电底座,用于与电池组对接,实现充电或放电。
5.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649214a的一种能精准定位锁紧的吊装式电池箱,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466386a的一种重型卡车电池锁止机构及其用于电池解锁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002844a的具备换电和充电功能的载重卡车及其供电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103912a的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都公开了类似的专用充放电底座,但都存在导向对接方式单一,导致对接不可靠等问题,故有必要对充放电底座进一步进行改进,以期提高电池组在吊装系统的吊装下,高可靠、高自动化的与充放电底座实现对接,从而实现后续的自动充电、或自动放电,满足电动卡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换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用于对电池组进行高效、可靠、准确的对接。
7.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包括底座平台,以及安装在底座平台上,凸出于底座平台的高导向块、低导向块、以及第一导向柱;
8.所述高导向块、所述低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凸出于底座平台的高度依次递减;
9.所述高导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低导向块的宽度;
10.所述高导向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低导向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锥;
11.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分列于电池组底部框架的两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导向块安装在所述底座平台的外侧;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向内设置,对电池组框的底部外框边进行导向;
13.所述低导向块安装在所述底座平台的内侧;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向外设置,对电池组框的底部内框边进行导向。
14.进一步,所述高导向块与所述低导向块分列于所述充放电底座的矩形四边。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底座平台内的四角。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平台内充放电接口处,设有第二导向柱;
17.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顶部设有导向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顶部高于充放电接口。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顶部等于或低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顶部。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座平台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减震垫。
20.本实用新型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对于电池组设置了3道导向定位,实现电池组的高效、可靠、准确的对接;同时针对充放电接口更进一步设置第二导向柱,实现接口部位的更加精准的导向定位。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满足了电动卡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换电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底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底座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电池组在吊装系统的吊装下,落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底座上,电池组的电路接口与底座上的充放电接口5相对接,实现电池组对外放电供电动卡车使用,或在充电站内,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故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可安装固定在电动卡车上,或安装在充电站内,作为独立的组件进行使用。
28.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卡车换电用充放电底座结构进一步如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底座平台1,其尺寸与电池组的矩形框横截面尺寸相近或一致。
29.在所述底座平台1的高导向块2,及低导向块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采用一种导向块,本实用新型采用高低两种高度的导向块。所述高导向块2的高度高于所述低导向块3的高度,且所述高导向块2的宽度大于所述低导向块3的宽度。
30.所述高导向块2安装在所述底座平台1的外侧,所述高导向块2的顶部设有向内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21,对电池组框的底部外框进行导向,使电池组下落过程中,首先与所述
高导向块2相接触,进行第一次对接导向。
31.所述低导向块3安装在所述底座平台2的内侧,所述低导向块3的顶部设有向外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31,对电池组框的底部内框进行导向,使电池组下落过程中,紧接着与所述低导向块3相接触,进行第二次对接导向。
32.通过两次对接导向,可以利用电池组的底部框架进行对接导向。因电池组的框架一般采用钢材焊接,长时间受力,在使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变形;故为满足实际的导向,所述高导向块2,及所述低导向块3的导向精度只能相对较低,以期实现电池组框架能够落入其中。
33.为进一步提高导向精度,在电池组框内一般还会设有导向筒,固定在电池组框内;相应的,在所述底座平台1内还设有若干第一导向柱4,所述第一导向柱4位于所述底座平台1内的四角,形成多点导向;所述第一导向柱4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锥41,锥顶高度低于所述低导向块3。
34.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充放电接口5处,设有第二导向柱51;所述第二导向柱51的顶部设有导向锥,锥顶高度高于充放电接口5的高度。
35.电池组下落过程中,框架由所述第一导向柱4进行导向,使电池组框架的位置进一步进行导向定位;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导向柱51也进行导向,进一步提高充放电接口5的对接精度,防止插头对接过程中发生弯折,影响充放电。
36.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底座平台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减震垫6,所述减震垫6采用橡胶垫制成,用量吸收电池组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充放电接口5对接过程中因产生大的冲击,导致接口损坏。
37.本实用新型,对于电池组设置了3道导向定位,实现电池组的高效、可靠、准确的对接;同时针对充放电接口5更进一步设置第二导向柱51,实现接口部位的更加精准的导向定位。
3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