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8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中的呼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2.火灾,是一种威胁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灾难形式,在火灾现场,浓烟、粉尘、黑暗、薄雾等状况时有发生,当火灾爆发时,火灾现场往往具有高温、浓烟、粉尘等对求援不利的负面因素,而消防员在火灾进行人员或财产时需要相应的专业救援设备进行支援。
3.单兵呼吸面罩作为最常用的消防设备,传统的呼吸面罩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停留在被动防护功能的层面上,从而使得消防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均难以达到最优的目标,极大地阻碍了消防员的救援进度,同时也给消防员自身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火灾现场往往是浓烟、浓雾、等黑暗视力受阻环境,导致被困人员搜救困难,在此情况下不利于对需要救助的对象进行捕捉定位,也有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辅助捕捉定位的,但火灾现场往往需要破拆门窗等,而消防队员除红外热像仪外,还需要携带工具在内的诸多设备,导致双手不能完全解放,救援速度被迫变缓;另外,红外热像仪还存在使用缺陷,即设备的功能容易被障碍物阻挡而不能实现墙体和障碍物穿透,可能导致最佳求援时机被错过,因此需要其他包括生命探测仪、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对讲机在内的其他辅助设备进行辅助,而上述各种设备之间又缺乏有效的配合,无法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充分发挥单兵便携式装备的综合能力。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使用方便的高穿透性设备来提升单兵的救援能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包括面罩壳体,
8.所述面罩壳体上设置有将面罩壳体与佩戴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单元,并在所述面罩壳体的正面通过透明的前面板进行封闭;
9.所述前面板下部设置有装配壳体,所述装配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侧旁设置有第一装配腔以及第二装配腔,所述第一装配腔中装配有红外热成像单元,所述第二装配腔中装配有毫米波雷达单元;所述面罩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单眼显示单元,所述红外热成像单元和所述毫米波雷达单元与所述单眼显示单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通讯连接。
10.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面罩壳体为阻燃塑料材质成型的框体结构,其内侧贴合人体面部轮廓曲线;并在面罩壳体内侧对应人体面部轮廓位置设置有软性材料垫层。
11.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单元为绑带或者插扣带。
12.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前面板为耐热,抗冲击,阻燃pc塑料面板。
13.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装配壳体上还设置有传声组件,所述传声组件包括拾音器、控制芯片以及扬声器,所述拾音器设置于面罩壳体内侧,其获取面罩佩戴者的声音信号,所述控制芯片封装于装配壳体内,所述扬声器设置于装配壳体表面且开放面朝外;所述拾音单元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讯连接,以将面罩佩戴者的声音信号通过控制芯片进行滤波后放大,并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14.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气口位置设置有供气阀装配位,并在进气口的后部连接气罩,所述气罩内侧伸入面罩内侧,并罩合于佩戴者的嘴、鼻位置。
15.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装配壳体上设置有对红外热成像单元进行独立开闭控制的红外控制开关,所述红外控制开关设置于红外热成像单元对应侧的装配壳体上。
16.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装配壳体上设置有对毫米波雷达单元进行独立开闭控制的雷达控制开关以及对毫米波雷达单元进行功率调整的雷达功率调整按钮,所述雷达控制开关以及所述雷达功率调整按钮设置于毫米波雷达单元对应侧的装配壳体上。
1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消防单兵设备上进行整合,其合理利用单兵呼吸面罩下部的装配空间,设置装配壳体,并在装配壳体对应进气口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红外热成像组件以及毫米波雷达组件,通过毫米波雷达模块对移动目标进行快速识别,再通过红外热成像模块进一步确认,能够快速地识别救援目标,其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并能有效提高单兵消防设备的集成化,减少求援现场的设备携带量,有利于体现单兵救援的优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面罩壳体;2、前面板;3、装配壳体;4、单眼显示单元;5、调节机构;6、红外控制开关;7、第一装配腔;8、红外热成像探头;9、拾音单元;10、第二装配腔;11、第三装配腔;12、雷达控制开关;13、雷达功率调整按钮;14、进气口;15、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根据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根据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参见图1、图2的一种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可以配合消防头盔对消防员的头部进行保护,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包括面罩壳体,该面罩壳体1为贴合人体脸部曲线的框体支架结构壳体,其内侧面上成型有软性材质以使得面罩壳体1更贴合佩戴者的脸部曲线,并在佩戴时防止磕伤佩戴者脸部。
24.面罩壳体1的框体结构内嵌装有前面板2,面罩壳体1与前面板2为同材质的pc塑料成型制成,面罩壳体1可以为不同的颜色,但前面板2必须为透明材质以方便面罩在使用时方便佩戴者进行观察。前面板2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插孔座,佩带呼吸面罩时,在前面板2的插孔座位置插入插扣带后,即可利用插扣带作为固定单元来将面罩壳体与佩戴者头部进行固定;而前面板2为外凸的曲面结构,以在前面板2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留出有缓冲间隙空间。
25.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2的下部对应佩戴者嘴巴的平面位置设置有一个装配壳体3,该装配壳体3的结构如图2所示,装配壳体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14,该进气口14位置设置有供气阀的装配预留位置,以在使用时在进气口14的该位置装配供气阀,提供佩戴者在待救援的恶劣环境区域进行正常呼吸的能力,该进气口14在对应装配壳体3的背侧设置有伸入前面板2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缓冲间隙空间的气罩,该气罩为弹性材料制成,可在佩戴面罩后将佩戴者的口鼻罩于该气罩位置内。
26.装配壳体3上设置有三个装配腔,其第一装配腔7和第三装配腔11设置于进气口14的两侧,而第二装配腔10设置于进气口14的下部,第二装配腔10的下部正对佩戴者嘴部的位置设置有拾音单元9,而在第三装配腔11中还设置有与拾音单元9通讯连接的控制芯片,另外在第三装配腔11对应位置的装配壳体3表面还设置有一个扬声器15,该扬声器15同样与第三装配腔11中的控制芯片通讯连接,拾音单元9、控制芯片、扬声器15共同组成传声组件以将拾音单元9中获得语音信息内容在控制芯片中进行滤波除杂处理后放大,并通过扬声器15进行播放,以使得佩戴者能在救援环境中进行更好的信息沟通,减少消防面罩、消防头盔以及外部负面因素对声音的影响。
27.在装配壳体3的第一装配腔7中装配有红外热成像单元,并在第一装配腔7的表面设置有红外热成像探头8,另外,在第一装配腔7上部对应的装配壳体3则设置有红外控制开关6,红外热成像单元通过红外热成像探头8对环境信息进行热成型,并将热成像信息传输到单眼显示单元4中,该单眼显示单元4同样设置于前面板2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留出的缓冲间隙空间中,其通过万向调节支座作为调节机构5与第一装配腔7中的红外热成像单元通讯连接,而球铰5与伸缩杆配合,则可方便地将单眼显示单元4设置于佩戴者的眼睛位置,以方便佩戴者直接对热成像信息进行获取。另外,红外热成像单元还具有测温功能,可以识别火场内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等关键信息,并及时快速捕捉着火点,同时,面罩佩戴者还可以通过测温检查灭火后可能存在的复燃区域。
28.第二装配腔10中装配有毫米波雷达单元,毫米波雷达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二装配腔10腔内的毫米波雷达发射器以及接收单元,该毫米波雷达发射器用于发射雷达波,而接收单元来接收反射雷达波的反馈信号,进而来获得环境区域内活动物体的信息,而在面罩壳体的内侧单眼显示单元4与该毫米波雷达单元通讯连接,以在单眼显示单元4中获得毫米波雷达单元反馈的该活动物体的信息,该反馈信息内容在单眼显示单元4中通过扇形图中活动点的形式来呈现。而在装配壳体3的上部还设置有雷达控制开关12以及雷达功率调整按钮13,通过雷达控制开关12可选择控制毫米波雷达单元的开启和关闭,而雷达功率调整按钮13则通过双按钮的形式来调高或者调低毫米波雷达发射器10发射雷达波的功率以获得不同的探测效果。
29.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装配壳体3还封装有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为可拆卸的可充电电池,通过电池盒进行封装,并在取下面罩后从面罩壳体1的内侧装入面罩中。
30.本实施例的消防救援用单兵呼吸面罩可作用于视线恶劣的救援环境,其先通过毫米波雷达模块对移动目标进行快速识别,再通过接近后用红外热成像模块进一步确认,能够快速地识别救援目标。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