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下料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机输送线,尤其是轧机下料输送线。


背景技术:

2.对于长度达到3米以上的型钢,在拉出后需要很长的下料输送线,为了不影响生产通常设有两个输送线,其中一个位于轧机的出口处,用于辅助轧机冷拉型钢,冷拉完成的型钢进入相邻的另一个输送线上进行出料,出料时需要人工将输送线上的型钢推送到转料架上。两个输送线首尾连接,导致长度很长,占地面积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只需要一个输送线,并能自动出料的轧机下料输送线,具体技术方案为:
4.轧机下料输送线,包括输送线,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推料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输送线的进料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推板和行程开关,所述检测推板铰接在所述输送线上,所述检测推板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辊平行设置,且所述检测推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输送辊的顶部,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架上,且与所述检测推板相对设置,用于通过检测推板检测输送线上是否有型钢;所述推料装置设有若干个,且沿所述输送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气缸和推料杆,所述推料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送架和推料杆铰接,所述推料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且所述推料杆与输送辊平行,所述推料气缸缩回时所述推料杆位于所述输送辊的下方,所述推料气缸伸出时所述推料杆处于倾斜状态将型钢从输送线的一侧推出。
5.优选的,所述检测推板包括:检测斜板、重力板和检测轴,所述检测斜板和重力板固定在所述检测轴的两侧,且所述检测斜板与所述重力板之间的夹角为150
°‑
170
°
,所述检测轴的两端铰接在输送架上,所述检测斜板位于相邻的两个输送辊之间。
6.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辊轮,所述检测辊轮转动安装在所述检测斜板的顶部。
7.优选的,还包括导料斜板,所述导料斜板固定在所述输送架的一侧,用于将型钢输送到集料箱或集料架上。
8.进一步的,还包括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包括:集料箱、升降板以及若干弹簧和脚轮,所述弹簧均固定在所述集料箱的底部,且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活动插在所述集料箱内,所述脚轮固定在所述集料箱的底部,所述集料箱的顶部位于所述导料斜板的下方。
9.其中,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为橡胶板,所述缓冲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机下料输送线通过在输送线上设置推料装置实现自动出料,
并通过检测装置控制推料装置,只需要一个输送线,占地面积小,对现有输送线改动小、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12.图1是轧机下料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轧机下料输送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实施例一
16.如图1和图2所示,轧机下料输送线,包括输送线、检测装置和推料装置。输送线包括输送架11、输送辊12、减速电机13、主动链轮14、从动链轮15、主动链条16和从动链条17,输送辊1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输送架11的顶部,且沿输送架11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减速电机13固定在输送架11的一端,主动链轮14固定在减速电机13上,从动链轮15固定在输送辊12上,主动链轮14和从动链轮15通过主动链条16连接,相邻的从动链轮15之间通过从动链条17连接,减速电机13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所有的输送辊12转动。
17.检测装置位于输送线的进料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推板和行程开关6,其中,行程开关6固定在输送架11上;检测推板包括:检测斜板21、重力板22和检测轴23,检测斜板21和重力板22固定在检测轴23的两侧,且检测斜板21与重力板22之间的夹角为150
°‑
170
°
,检测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输送架11上,检测斜板21位于相邻的两个输送辊12之间,检测斜板21与输送辊12平行设置,重力板22位于输送辊12的下方,重力板22与行程开关6相对设置。检测斜板21的倾斜方向与输送辊12的转动方向一致,也就是与型钢的移动方向一致,重力板22使检测斜板21的顶部在自由状态时高出输送辊12的顶部,当输送辊12上有型钢时,型钢会推动检测斜板21,检测斜板21推动重力板22,重力板22推动行程开关6的检测杆61,行程开关6通电,行程开关6检测到型钢,当型钢离开模具后,很快就移动到检测斜板21的一侧,检测斜板21在重力板22的作用下复位,行程开关6断电,行程开关6检测不到型钢,通过检测推板和行程开关6检测型钢的位置准确可靠、并且结构简单,当检测不到型钢时说明挤压完成,可以进行卸料。
18.推料装置设有若干个,且沿输送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气缸31和推料杆32,推料气缸31的底部通过第一转动座33与输送架11连接,推料气缸31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转动座34与推料杆32连接,推料杆32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座35与输送架11连接,第三转动座35位于输送架11的一侧,推料杆32与输送辊12平行,推料气缸31缩回时推料杆32位于输送辊12的下方,推料气缸31伸出时推料杆32处于倾斜状态将型钢从输送线的一侧推出。
19.输送架11的一侧设有导料斜板4,导料斜板4用于将型钢输送到集料箱51或集料架上,避免型钢与发生碰撞。
20.工作时,型钢的端部从模具出来后从输送线的进料端进入,然后型钢移动到检测斜板21处,型钢推动检测斜板21移动,检测斜板21通过检测轴23推动重力板22移动,重力板22推动行程开关6的检测杆61,行程开关6通电,行程开关6检测到型钢,当型钢离开模具后,
型钢很快就移动到检测斜板21的一侧,检测斜板21在重力板22的作用下复位,行程开关6断电,行程开关6检测不到型钢,推料气缸31伸出,推料杆32在推料气缸31和第三转动座35的作用下向输送线的一侧倾斜升起,推料杆32推动型钢离开输送辊12,并且通过导料斜板4滑落到输送线一侧的集料箱51或集料架上,实现型钢的自动下料,然后推料气缸31缩回,不影响下一根型钢的挤出成型。
21.由于在一条输送线上进行下料,无需两条输送线,减少了长度和占地面积,并且能够自动下料,减少了人工,降低了成本。
22.由于仅仅通过增加推料气缸31、推料杆32、检测推板和行程开关6,对输送线的改动小。
23.实施例二
24.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辊轮24,检测辊轮24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检测斜板21的顶部。
25.检测辊轮24将检测斜板21与型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能够保护型钢的表面,避免划伤型钢的表面。
26.实施例三
27.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还包括集料装置,集料装置包括:集料箱51、升降板52、弹簧54和脚轮55,集料箱51的两端为开放式,集料箱51成u形,升降板52活动插在集料箱51内,弹簧54设有多个,弹簧54阵列设置,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集料箱51的底部和升降板52的顶部连接。脚轮55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在集料箱51的四个角上,并且脚轮55为万向带刹车脚轮,方便移动集料箱51并固定位置;当集料箱51装满型钢后,可以方便移走装满型钢的集料箱51,移入空的集料箱51。弹簧54既能缓冲,同时能减小型钢下落的高度差,保护型钢。
28.缓冲板53固定在升降板52的顶部,缓冲板53为橡胶板,保护型钢。
29.使用时,将集料箱51推动到导料斜板4的下方,然后固定脚轮55。
3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