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98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脱挂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下机器人设备布放回收过程中的不能自动拖挂钩,靠人力操作存在风险且操作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展示了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现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包括:
6.吊放部,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卡钩;
7.连接部,包括都带有坡面结构的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结构块一固定设置在连接部的上端,结构块二滑动设置在结构块一的下方,并大端面相对设置,弹性卡钩在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之间。
8.优选的,所述弹性卡钩上设置有拉簧。
9.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中空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为伞状结构。
11.优选的,吊放部和连接部都为剖分式结构,两侧边缘开设通孔,通过螺栓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吊放部的上端设置有吊环。
13.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开设有平滑孔,所述平滑孔为不贯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一种靠自身重力实现布放回收过程自动脱挂钩的装置。该装置采用结构卡扣的设计形式,通过卡扣结构自身重力的作用,实现对机器人设备布放回收过程中的自动脱钩和挂钩。不需要通过人工连接和断开,避免了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更为重要的是达到了自动连接断开的效果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的挂钩状态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的脱钩过程状态一;
18.图3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的脱钩过程状态二;
19.图4为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的立体图;
20.其中:1、吊放部;11、卡钩;12、拉簧;13、卡钩套;14、吊环;2、连接部;21、结构块一;22、结构块二、23、平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2.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包括:
23.吊放部1,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卡钩11;中空结构用于通过缆绳(该缆绳为机器人的电缆和通讯缆,两头连接机器人和操作站,缆绳在回收装置中间通过,之所以这样设置,是辅助实现布放回收过程中有一个明确路径和目标)。
24.连接部2,包括都带有坡面结构的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结构块一21固定设置在连接部2的上端,结构块二22滑动设置在结构块一21的下方,并大端面相对设置,弹性卡钩11在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之间。
25.所述弹性卡钩11上设置有拉簧12。所述连接部2位中空结构。所述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为伞状结构。吊放部1和连接部2都为剖分式结构,两侧边缘开设通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部2的底部开设有平滑孔,所述平滑孔为不贯穿。
26.吊放部1顶部安装有吊环14,相对位置开有吊环14槽,(吊环14通过螺丝纹的方式安装,孔中可通过链绳等,用于吊装的实现);侧面上开设有卡钩11槽孔;卡钩套13固定安装在卡钩11槽孔内,卡钩套13内有通过弹性件连接的卡钩11,所述弹性件为拉簧12;拉簧12一端固定在卡钩11上,拉簧12另一端固定在卡钩套13上;连接部2通过卡钩11卡接在吊放部1的内部。为了便于维护,该吊放部1主体为两片式即剖分式结构,且两侧边缘具有横向贯穿的通孔和沉孔槽;两个沉孔槽及通孔通过贯穿其中的螺栓连接。
27.连接部2通过具有弹性的卡钩11卡接在所述吊放部1内部,形成卡扣式连接套件结构,两个伞状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是实现自动脱挂的关键部位。
28.布放过程:吊放部1对接连接部2,此时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为分离状态(因伞状结构块二22的自身重力作用),将吊放部1下放至在伞状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的中间位置,弹簧推动卡钩11,卡钩11卡在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之间,吊放部1与连接部2卡连。此时可通过与吊环14连接的吊链/吊绳将设备放置至水中,水下清洗机器人漂浮在水面(机器人本体浮力材料/推动设备作用下实现,非本方案相关点),放松吊链/吊绳,使吊放部1继续下降,卡钩11越过结构块二22顶面,此时提拉吊链/吊绳,使吊放部1上移,此时的卡钩11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托着结构块二22上移,直至与结构块一21接触,继续提拉吊链/吊绳,在上下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力下,完成脱钩。回收过程同理。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放部(1),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卡钩(11);连接部(2),包括都带有坡面结构的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结构块一(21)固定设置在连接部(2)的上端,结构块二(22)滑动设置在结构块一(21)的下方,大端面相对设置,弹性卡钩(11)在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钩(11)上设置有拉簧(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位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一(21)和结构块二(22)为伞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放部(1)和连接部(2)都为剖分式结构,两侧边缘开设通孔,通过螺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放部(1)的上端设置有吊环(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的底部开设有平滑孔,所述平滑孔为不贯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脱挂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新型自动挂脱装置,包括:吊放部,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卡钩;连接部,包括都带有坡面结构的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结构块一固定设置在连接部的上端,结构块二滑动设置在结构块一的下方,并大端面相对设置,弹性卡钩在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之间。所述弹性卡钩上设置有拉簧。所述连接部位中空结构。所述结构块一和结构块二为伞状结构。吊放部和连接部都为剖分式结构,两侧边缘开设通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吊放部的上端设置有吊环。该装置采用结构卡扣的设计形式,不需要通过人工连接和断开,避免了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更为重要的是达到了自动连接断开的效果实现。实现。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刘羽菁 陈晓博 车明 顾常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飞马滨(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