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室内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2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灯,尤其是汽车室内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汽车室内灯在黑暗中打开不方便,寻找开关困难,并且开关通常采用拨动的方式进行开关,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按压透明盖就能实现灯的开关,无需寻找开关,使用方便的汽车室内灯,具体技术方案为:
4.汽车室内灯,包括按键开关和灯珠,,还包括:透明盖;升降座,所述透明盖和所述灯珠均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灯座,所述灯座上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座和所述透明盖均滑动插在所述升降孔内;电路板,所述按键开关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灯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灯座的底部,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座压在所述按键开关上,用于所述按键开关的打开和关闭。
5.其中,所述透明盖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活动插在所述升降孔内,且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下方。
6.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外侧面对称设有导向块,所述升降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动插在所述导向槽内。
7.优选的,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包括转动轴、连接轴和滑动轴,所述连接轴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所述滑动轴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所述滑动轴对称设置,且与所述转动轴平行;所述升降座底部的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滑动轴滑动插在所述滑动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座包括固定钩和转动柱,所述固定钩对称设置,所述转动柱位于所述固定钩的一侧,所述转动柱的顶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轴转动位于所述固定钩的内部和所述转动槽内。
9.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和反光碗,所述反光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透明盖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连接钩,所述升降座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钩卡在所述连接槽内。
10.其中,所述升降孔的底部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底座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所述固定扣插在所述固定孔内,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升降孔上。
11.优选的,还包括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为v形,所述弹簧片的一侧设有定位凸起,另一侧设有防脱片;所述灯座的一端设有固定块,另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弹簧片的一侧插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防脱片卡在所述固定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垫片,所述定位垫片位于用于安装灯珠的灯杆
的下方。
13.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插针,所述底座上设有插头,所述插针位于所述插头内。
14.优选的,所述灯珠的顶面为多边形,所述灯珠的侧面设有导光面,且导光面)倾斜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室内灯通过按压透明盖就能实现灯的开关,无需寻找开关,使用方便,并且通过平衡杆使透明盖在按压升降时运行平稳,不会卡死,操作顺畅,提供良好的按压手感。由于采用按键开关,透明盖无需单独的复位装置,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外观简洁漂亮,使用安全便捷。
附图说明
17.图1是汽车室内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汽车室内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透明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8是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按压透明盖1上任意一点,来开启和关闭阅读灯,不需要刻意寻找开关,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8所示,汽车室内灯,包括按键开关71和灯珠4,还包括:透明盖1;固定板3,透明盖1安装在固定板3上,固定板3上设有反光碗31,灯珠4安装在反光碗31内;升降座5,固定板3安装在升降座5上;灯座2,灯座2上设有升降孔20和固定环24,固定环24设置灯座2的顶部,升降座5和透明盖1均滑动插在升降孔20内,透明盖1位于固定环24的下方;电路板72,按键开关71固定在电路板72上,灯珠4与电路板72电性连接;及底座8,底座8固定在灯座2的底部,电路板72安装在底座8上,升降座5压在按键开关71上,用于按键开关71的打开和关闭。
29.按键开关71能够自动复位,因此在按压透明盖1后可以自动复位,即按压透明盖1后透明盖1自动弹起,一次按压实现打开汽车室内灯,开灯状态下再次按压可以实现汽车室内灯的关闭。
30.透明盖1、固定板3、升降座5和灯珠4是同时整体升降滑动,而透明盖1面积大,无论在透明盖1上任意一点进行按压都能实现透明盖1整体的滑动,因此使用时无需专门寻找开关,只要按压透明盖1即可,而透明盖1容易辨识,即使在黑暗环境中也容易辨识,进而使汽
车室内灯的开关非常方便。
31.透明盖1、固定板3、升降座5和灯珠4是同时整体升降滑动,也能增大重力,可以通过重力辅助复位。
32.具体的,灯座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使外观漂亮,可以对称设置两个灯珠4。灯座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腰形等。灯珠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一个或多个。灯座2上的固定环24用于灯座2安装在车顶上时进行定位,固定环24突出在车顶的内表面。
33.如图2和图3所示,透明盖1上设有限位环12,限位环12活动插在升降孔20内,且位于固定环24的下方。限位环12位于透明盖1的底部,限位环12顶在固定环24上,限位环12将透明盖1限制在升降孔20内,使透明盖1不脱落。
34.如图2至图4所示,限位环12设有连接柱11,通过连接柱11安装在固定板3上的连接孔33内。连接柱11和连接孔33实现透明盖1与固定板3的连接。连接柱11采用融化铆压的方式将透明盖1固定在固定板3上。
35.如图2所示,灯珠4可以为led灯珠或其他灯珠。灯珠4通过灯杆41安装在反光碗31上,灯珠4通过导线与电路板72连接,方便灯珠4的升降。导线与电路板72之间通过微型接插件连接。
36.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路板72上设有定位垫片73,定位垫片73位于用于安装灯珠4的灯杆41的下方。
37.定位垫片73可以为弹性垫片,实现弹性缓冲和限位,避免按压力过大造成按键开关71损坏。当按压到位后,灯杆41顶到定位垫片73上,实现按压限位。
38.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固定板3上设有连接钩32,升降座5上设有连接槽52,连接钩32卡在连接槽52内。固定板3的四周均设有连接钩32。
39.连接钩32方便固定板3与升降座5的装配连接,并且拆装方便。固定板3需要与升降座5整体装配后在安装到灯座2的升降孔20内。连接钩32可以拆装,便于装配出现问题进行调整。
40.电路板72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8上,电路板72连接牢固。
41.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升降孔20的底部设有多个固定孔22,底座8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固定扣81,固定扣81与固定孔22相对应,固定扣81插在固定孔22内,用于将底座8固定在升降孔20上。
42.固定孔22和固定扣81方便安装,并且连接可靠。固定孔22沿升降孔20的横截面对称设置多个,保证可靠的固定。
43.电路板72上设有插针74,底座8上设有插座83,插针74位于插座83内。汽车室内灯通过接插件与汽车的电源连接,连接方便可靠。
44.灯座2的一侧设有避位槽25,插座83位于避位槽内25。
45.实施例二
46.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升降座5的外侧面对称设有导向块51,升降孔20的侧壁设有与导向块51相匹配的导向槽21,导向块51滑动插在导向槽21内。
47.升降座5的四个侧面均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块51,从而是升降座5不会发生径向移动,只能进行轴向的竖直滑动。
48.导向块51的一侧与导向槽21的一侧接触,不采用导向块51的两侧均与导向槽21的
两侧接触,减小摩擦力。
49.导向块51和导向槽21对升降座5的滑动升降进行导向,使升降座5能够保持竖直的升降滑动,避免在透明盖1的边缘按压时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透明盖1和升降座5倾斜,升降座5卡死在升降孔20内,从而保证了升降座5的顺畅的升降滑动。
50.实施例三
51.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图5和图7所示,还包括平衡杆6,平衡杆6包括转动轴63、连接轴61和滑动轴62,连接轴61对称设置在转动轴63的两端,滑动轴62设置在连接轴61的端部,滑动轴62对称设置,且与转动轴63平行;升降座5底部的一侧设有滑动槽55,底座8上设有转动座,转动轴63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上,滑动轴62滑动插在滑动槽55内。
52.平衡杆6为轴对称结构,转动座和滑动槽55均对称设置。转动座对称位于底座8的两端,滑动槽55对称位于升降座5底部一侧的两端。
53.由于升降座5的长度较长,因此在按压透明盖1的边缘时必然造成升降座5的受力不均匀,升降座5受力不均匀后容易发生歪斜现象,而歪斜容易导致升降座5卡死在升降孔20内,平衡杆6实现升降座5整体受力平衡,保证升降座5在受力不均匀时也不歪斜。平衡杆6通过从升降座5的两侧进行力的平衡,即当升降座5的一端受力要发生倾斜时,由于平衡杆6的作用,升降座5被平衡杆6拉住,不会倾斜,进而保证升降座5沿竖直方向滑动升降,保证了升降的顺畅,即汽车室内灯的开关顺畅,无卡涩现象,且不会发生卡死现象。
54.其中,转动座包括固定钩85和转动柱84,固定钩85对称设置,转动柱84位于固定钩85的一侧,转动柱84的顶部设有转动槽841,转动轴63转动位于固定钩85的内部和转动槽841内。
55.对称设置的固定钩85方便装入平衡杆6的转动轴63,而转动柱84上的转动槽841实现转动轴63的定位和限位转动。固定钩85将转动轴63限制在转动槽841内转动。
56.实施例四
57.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还包括弹簧片9,弹簧片9为v形,弹簧片9的一侧设有定位凸起91,另一侧设有防脱片92;灯座2的一端设有固定块26,另一端设有固定槽23,弹簧片9的一侧插在固定槽23内,防脱片92卡在固定槽23内。固定块26位于避位槽25的上方。
58.固定块26卡在车顶上的安装孔的一侧,而弹簧片9上的定位凸起91卡在安装孔的另一侧,从而实现灯座2固定在安装孔内,使汽车室内灯的安装方便。
59.实施例五
60.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灯珠4的顶面为多边形,灯珠4的侧面设有导光面42,且导光面42倾斜设置。多边形可以为正多边形,多边形和倾斜设置的导光面42能够多次反射和折射光线,使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使照明区域亮度均匀,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饰灯照明时出现黄斑、明暗光斑、彩虹纹等现象。
6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