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工地上施工用水也越来越多;
3.建筑施工用水可分为两大块,即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量是一项可观的较大成本支出,除了工程本身正常施工用水以外,工地上水资源浪费是目前施工用水最大的问题,随着工程进展,对于施工用水临时布置的管线,随时可能发生因施工失误造成的管道破裂,或者因阀门质量较差、漏水无人修复,现场随时可见施工用水管线附近出现水资源跑、冒、滴、漏,加上工人及管理人员的节约用水意识比较差,往往视而不见或者不重视,或迟迟未进行处理,最终导致工地上水资源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解决现有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包括:钢管主体,其一端与工地水泵房引出的主管连接,另一端从室外地面逐层连接至顶层,且钢管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水管,所述支水管的输出端上安装一号阀门;
9.蓄水桶,其分布于一号阀门的正下方,所述钢管主体一侧设置有托架,该托架用于托载蓄水桶;以及
10.分支管,其一端与蓄水桶内部连通,另一端安装有二号阀门。
11.进一步的,在同一平面上,支水管、托架以及分支管均呈相互平行式分布,且支水管可采用三通连接水管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托架的数量至少有两组,单个所述托架由连接杆和钢圈焊接而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与钢管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钢圈内壁形成区域用于放置蓄水桶。
13.进一步的,所述一号阀门和二号阀门均可采用相同材质的水龙头。
14.进一步的,所述分支管与位于下方的托架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截面呈“l”形,且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托架和分支管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桶的底端设置有开口组件,且开口组件包含套管口、封闭式盖装到套管口顶端的封盖板以及用于连接套管口内壁和封盖板的弹性件,所述分支管的一端可贯穿套管口,且套管口为双层式管口,所述弹性件设置到套管口双层内壁形成的环形腔体内。
16.(三)有益效果
17.一是,需要小部分水源时,可开启二号阀门,使用蓄水桶中的水,需要大部分水源时,可直接开启一号阀门,在一号阀门下方的蓄水桶可直接接收残余的水,从而起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18.二是,在蓄水桶底端设计开口组件,利用蓄水桶的重力即可使分支管一端抵开封盖板,并与与蓄水桶内连通,在需要使用蓄水桶时,直接将蓄水桶从托架上取下即可,使用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支管与蓄水桶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钢管主体;2、支水管;3、一号阀门;4、蓄水桶;5、托架; 6、分支管;7、二号阀门;8、连接架;9、套管口;10、封盖板;11、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2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包括:
26.钢管主体1,其一端与工地水泵房引出的主管连接,另一端从室外地面逐层连接至顶层,且钢管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水管2,支水管2的输出端上安装一号阀门3;
27.蓄水桶4,其分布于一号阀门3的正下方,钢管主体1一侧设置有托架5,该托架5用于托载蓄水桶4;以及
28.分支管6,其一端与蓄水桶4内部连通,另一端安装有二号阀门7。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0.需要小部分水源时,可开启二号阀门7,使用蓄水桶4中的水,需要大部分水源时,可直接开启一号阀门3,在一号阀门3下方的蓄水桶4可直接接收残余的水,从而起到节约环保的作用。
31.工作原理:施工现场大量使用水资源时,使用dn25蛇皮管与一号阀门3连接,满足使用;当施工现场使用少量水时,例如:施工人员洗手、施工等小量用水,可使用蓄水桶4内的水源,通过开启二号阀门7即可满足使用;通过蓄水桶4来进行节水用水,避免了施工现场的水资源的浪费。
32.如图1所示,在同一平面上,支水管2、托架5以及分支管6均呈相互平行式分布,且支水管2可采用三通连接水管结构。
33.如图1所示,托架5的数量至少有两组,具体数量为两组,单个托架5由连接杆和钢
圈焊接而成,连接杆的一端可与钢管主体1固定连接,钢圈内壁形成区域用于放置蓄水桶4。
34.如图1和2所示,一号阀门3和二号阀门7均可采用相同材质的水龙头。
35.如图1所示,分支管6与位于下方的托架5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架8连接,连接架8的截面呈“l”形,且连接架8的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分支管6固定连接。
36.如图3和4所示,蓄水桶4的底端设置有开口组件,且开口组件包含套管口9、封闭式盖装到套管口9顶端的封盖板10以及用于连接套管口9内壁和封盖板10的弹性件11,分支管6的一端可贯穿套管口9,且套管口9为双层式管口,弹性件11设置到套管口9双层内壁形成的环形腔体内。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8.在蓄水桶底端设计开口组件,利用蓄水桶的重力即可使分支管一端抵开封盖板,并与与蓄水桶内连通,在需要使用蓄水桶时,直接将蓄水桶从托架上取下即可,使用极为便利。
39.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开口组件的工作原理为:
40.将蓄水筒4放入到托架5上后,由于分支管6位置固定,分支管6的一端可贯穿套管口9内,将封盖板10向上顶开,弹性件11在此时处于弹性拉伸的状态;
41.在需要使用蓄水桶4时,将蓄水桶4从托架5分离后,分支管6与套管口9 也发生分离,封盖板10在弹性件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对套管口9的顶端开口进行封闭。
4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主体(1),其一端与工地水泵房引出的主管连接,另一端从室外地面逐层连接至顶层,且钢管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水管(2),所述支水管(2)的输出端上安装一号阀门(3);蓄水桶(4),其分布于一号阀门(3)的正下方,所述钢管主体(1)一侧设置有托架(5),该托架(5)用于托载蓄水桶(4);以及分支管(6),其一端与蓄水桶(4)内部连通,另一端安装有二号阀门(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平面上,支水管(2)、托架(5)以及分支管(6)均呈相互平行式分布,且支水管(2)可采用三通连接水管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5)的数量至少有两组,单个所述托架(5)由连接杆和钢圈焊接而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与钢管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钢圈内壁形成区域用于放置蓄水桶(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阀门(3)和二号阀门(7)均可采用相同材质的水龙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6)与位于下方的托架(5)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架(8)连接,所述连接架(8)的截面呈“l”形,且连接架(8)的两端分别与托架(5)和分支管(6)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桶(4)的底端设置有开口组件,且开口组件包含套管口(9)、封闭式盖装到套管口(9)顶端的封盖板(10)以及用于连接套管口(9)内壁和封盖板(10)的弹性件(11),所述分支管(6)的一端可贯穿套管口(9),且套管口(9)为双层式管口,所述弹性件(11)设置到套管口(9)双层内壁形成的环形腔体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节水施工工具,包括:钢管主体,其一端与工地水泵房引出的主管连接,另一端从室外地面逐层连接至顶层,且钢管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水管,支水管的输出端上安装一号阀门;蓄水桶,其分布于一号阀门的正下方,钢管主体一侧设置有托架,该托架用于托载蓄水桶;其技术要点为,需要小部分水源时,可开启二号阀门,使用蓄水桶中的水,需要大部分水源时,可直接开启一号阀门,在一号阀门下方的蓄水桶可直接接收残余的水,从而起到节约环保的作用;在蓄水桶底端设计开口组件,利用蓄水桶的重力即可使分支管一端抵开封盖板,并与与蓄水桶内连通,在需要使用蓄水桶时,直接将蓄水桶从托架上取下即可,使用极为便利。使用极为便利。使用极为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 杨月飞 李小慧 商晓桐 刘权 唐梦飞 刘飞 常瑞 刘益辉 卢迁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