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整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产一些金属管时,需要进行热处理,但是在退火处理之后的金属管容易变形,因此就需要通过整形,将金属管恢复到原状,但是目前对金属管的整形一般都是通过虎钳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将变形处进行折弯复原,这种方法需要人工进行整形,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且整形效率和对管道复形的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固定在转盘外表面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第二固定块呈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形板。
6.为了使得达到便于推进时缓冲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复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7.为了使得便于放置金属管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整形钳口。
8.为了使得便于上下挤压整形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
9.为了使得便于更换整形钳口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整形钳口。
10.为了使得防止金属管表面损伤和夹持时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下整形钳口和上整形钳口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1.为了使得便于支撑固定装置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支撑板。
12.为了使得加强装置稳定性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所述支撑立柱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盘、电动推杆、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复形板的设置,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使转盘转动,从而使整形机构可以在金属管内部翻转,通过往复的翻转运动,可抹平管道内凹陷处凸起,提高装置的复形范围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通过电动推杆进行伸缩对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进行调整,使连接耳外表面的复形板可以进行左右直径的调节,从而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进行全方位的整形,增加了装置的延伸性和使用范围,使整形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卡槽、下整形钳口、上整形钳口和橡胶垫的设置,将下整形钳口和上整形钳口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部,便于更换,调节夹持整形的尺寸,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减轻了装置的局限性,液压杆向下延伸,使上整形钳口对金属管进行按压整形,节省人力,加大了工作效率,橡胶垫增加与金属管表面的摩擦力,避免整形时出现滑动偏移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避免夹持固定时损伤金属管表面,保证了金属管外观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的整形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的整形钳口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支撑结构安装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电机;3、转动杆;4、转盘;5、整形机构;501、第一固定块;502、电动推杆;503、第二固定块;504、第一支撑臂;505、连接耳;506、第二支撑臂;507、复形板;6、弧形板;7、基座;8、第一卡槽;9、下整形钳口;10、支撑框架;11、液压杆;12、固定块;13、第二卡槽;14、上整形钳口;15、橡胶垫;16、支撑立柱;17、支撑板;18、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如图1-4所示,一种不锈钢金属管生产用整形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转盘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机构5;
25.在本实施例中,整形机构5包括固定在转盘4外表面的第一固定块501,第一固定块5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02,电动推杆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03,第一固定块50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臂504,第一支撑臂50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耳505,连接耳505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臂506,第二支撑臂506与第二固定块503呈转动连接,连接耳5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形板507。
26.具体使用时,通过转盘4的设置,电机2驱动转动杆3转动,使转盘4转动,从而使整形机构5可以在金属管内部翻转,通过往复的翻转运动,可抹平管道内凹陷处凸起,提高装置的复形范围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通过在转盘4的外表面增加第一固定块501,第一固定块501的外表面固定电动推杆502,电动推杆502的一端固定第二固定块503,然后在第一固定块501和第二固定块503的外表面通过螺栓依次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504和第二支撑臂506,在二者的连接处设置复形板507,通过电动推杆502进行伸缩对第一支撑臂504和第二支撑臂506进行调整,使连接耳505外表面的复形板507可以进行左右直径的调节,从而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进行全方位的整形,增加了装置的延伸性和使用范围,使整形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电动推杆502可以增加多个,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金属管。
27.在本实施例中,复形板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
28.具体使用时,通过弧形板6的设置,弧形板6固定在复形板507的一端,在进入金属管内部时可以对金属管有一个缓冲的力,避免直接整形损坏金属管内壁。
29.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7,基座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8,第一卡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整形钳口9。
30.具体使用时,通过下整形钳口9的设置,将下整形钳口9卡接在基座7上表面的第一卡槽8内部,便于更换,调节夹持整形的尺寸,减轻了装置的局限性,同时下整形钳口9用于放置金属管。
31.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上表面靠近基座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0,支撑框架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1。
32.具体使用时,通过液压杆11的设置,支撑框架10用于支撑固定液压杆11,液压杆11向下延伸,使上整形钳口14对金属管进行按压整形,节省人力。
33.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3,第二卡槽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整形钳口14。
34.具体使用时,通过第二卡槽13的设置,将上整形钳口14插接在固定块12下表面的第二卡槽13内部,便于更换不用同的上整形钳口14,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上整形钳口14与下整形钳口9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对金属管进行第一次整形,便于后续第二次整形加工,减少了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效率。
35.在本实施例中,下整形钳口9和上整形钳口14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
36.具体使用时,通过橡胶垫15的设置,橡胶垫15增加与金属管表面的摩擦力,避免整形时出现滑动偏移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橡胶垫15具有柔韧性,可以避免夹持固定时损伤金属管表面,保证了金属管外观的完整性。
37.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16,支撑立柱16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
38.具体使用时,通过支撑立柱16的设置,支撑立柱16起到支撑固定底板1的作用,支
撑板17与支撑立柱16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加大装置的稳定性。
39.工作原理;将下整形钳口9和上整形钳口14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13的内部,下整形钳口9用于放置金属管,液压杆11向下延伸,使上整形钳口14对金属管进行按压整形,便于后续第二次整形加工,减少了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效率,橡胶垫15增加与金属管表面的摩擦力,避免整形时出现滑动偏移的现象,避免夹持固定时损伤金属管表面,保证了金属管外观的完整性,电动推杆502进行伸缩对第一支撑臂504和第二支撑臂506进行调整,使连接耳505外表面的复形板507可以进行左右直径的调节,从而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金属管进行全方位的整形,弧形板6在进入金属管内部时可以对金属管有一个缓冲的力,避免直接整形损坏金属管内壁,电机2驱动转动杆3转动,使转盘4转动,从而使整形机构5可以在金属管内部翻转,通过往复的翻转运动,可抹平管道内凹陷处凸起,提高装置的复形范围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40.实施例2
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区别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是:支撑立柱16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脚18。
42.具体使用时,通过支撑脚18的设置,当遇到地面不平整时,调节支撑脚18,使装置处于水平状态,能够平稳运行,加大装置的稳定性。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