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缓压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204



1.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制动油压减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与车辆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相关的可调缓压阀。


背景技术:

2.现有车辆上的制动分配阀则以通过后制动泵内的油液,推动分配阀中的活塞,使车辆前、后轮都能获得有效的刹车力,由于制动分配阀内部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加工精度较高,造成加工难度大,因此增加了车辆的生产和使用成本,阻碍了刹车联动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
3.而直接使用车辆原有的刹车泵对前后轮进行制动,则又会因车辆前后轮刹泵的制动力相同,导致前轮的制动力过大,造成在低附着路面的制动过程中,前轮则容易提前发生抱死,或者出现整车制动力的不均衡,制动力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车辆制动时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动分配阀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加工精度较高,造成加工难度大,因此增加了车辆的生产和使用成本,阻碍了刹车联动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
5.而直接使用车辆原有的刹车泵对前后轮进行制动,则又会因车辆前后轮刹泵的制动力相同,导致前轮的制动力过大,造成在低附着路面的制动过程中,前轮则容易提前发生抱死,或者出现整车制动力的不均衡,制动力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到车辆制动时的安全性能。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可调缓压阀,包括有外壳1、第一出油孔2.1、第二出油孔2.2、第一永磁铁6.1、第二永磁铁6.2、第一进油道10.1、第二进油道10.2,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缓压阀还包括缓压阀3、调压弹簧4、调压螺母5、回油孔7、回油道8、回油阀9、阀座11。
8.所述:缓压阀3的中心设置有回油道8,缓压阀3的两侧还设置有回油孔7。
9.所述:第一永磁铁6.1的一端与调压弹簧4相邻,另一端则固定在缓压阀3的中心位置。
10.所述:回油阀9的一端与阀座11相邻,回油阀9的另一端则设置在第一永磁铁6.1的中心。
11.所述:调压弹簧4的一端与缓压阀3相邻,调压弹簧4的另一端则与调压螺母5相邻。
1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油孔10.1和第二进油孔10.2以及阀座11,外壳1上还同时设置有第一出油孔2.1、第二出油孔2.2。
13.所述:调压弹簧4还可以将其取消,用第二永磁铁6.2代替调压弹簧4。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5.在车辆的刹车总泵与前刹泵之间,设置可调缓压阀,使车辆在制动的初期,可以将
制动力集中在后轮,制动后期则是前后轮同时进行制动,以达到平衡车辆在制动时的制动力,使前轮不会因过早的提供制动,导致车辆前轮的制动力过大,严重影响车辆在制动时的安全性能。其简单的结构,使加工难度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16.图1:为可调缓压阀示意图;
17.图2:为调压弹簧更换为第二永磁铁示意图;
18.图3:为缓压阀、回油孔、回油道示意图;
19.图4:油液从第一进油口向第一、第二出油口流动示意图;
20.图5:油液从第一、第二出油口向第一进油口流动示意图;
21.图中:可调缓压阀,包括有1-外壳、2.1-第一出油孔、2.2-第二出油孔、3-缓压阀、4-调压弹簧、5-调压螺栓、6.1-第一永磁铁、6.2-第二永磁铁、7-回油孔、8-回油道、9-回油阀、10.1-第一进油道、10.2-第二进油道、11-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依据:
23.油液从外壳1内的第一进油孔10.1进入外壳1内,同时一部份的油液,则先从第一出油孔2.1中流出。
24.外壳1内部中的油液,在随着油液压力的升高,则通过位于阀座11中心的第二进油孔10.2,向缓压阀3施加压力,使缓压阀3向调压弹簧4移动,缓压阀3在移动的同时,则将第二出油孔2.2打开,使油液通过第二出油孔2.2流出。
25.第二进油孔10.2中的油液压力降低时,缓压阀3在向阀座11移动的同时,第二出油孔2.2中的油液,则通过缓压阀3上的回油孔7将回油阀9推开,使第二出油孔2.2中的油液通过回油孔7和回油道8回到第二进油孔10.2内。
26.在将第一永磁铁6.1加长的同时,还可以将调压弹簧4取消,并同时在调压螺母5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二永磁铁6.2,利用第一永磁铁6.1与第二永磁铁6.2之间同极性相斥的磁力,使缓压阀3与阀座11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外壳1的长度,使其能够根据车辆结构的不同,而安装在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
1.可调缓压阀,包括有外壳(1)、第一出油孔(2.1)、第二出油孔(2.2)、第一永磁铁(6.1)、第二永磁铁(6.2)、第一进油道(10.1)、第二进油道(10.2),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缓压阀还包括缓压阀(3)、调压弹簧(4)、调压螺母(5)、回油孔(7)、回油道(8)、回油阀(9)、阀座(11),所述缓压阀(3)的中心设置有回油道(8),缓压阀(3)的两侧还设置有回油孔(7),所述第一永磁铁(6.1)的一端与调压弹簧(4)相邻,另一端则固定在缓压阀(3)的中心位置,所述回油阀(9)的一端与阀座(11)相邻,回油阀(9)的另一端则设置在第一永磁铁(6.1)的中心,所述调压弹簧(4)的一端与缓压阀(3)相邻,调压弹簧(4)的另一端则与调压螺母(5)相邻。

技术总结
可调缓压阀,包括有外壳、第一、第二出油孔、缓压阀、阀座、调压弹簧、调压螺栓、回油孔、回油道、回油阀、第一、第二进油道、第一、第二永磁铁。在车辆的刹车总泵与前刹泵之间,设置可调液压缓压阀,使车辆的车辆在制动的初期,可以将制动力集中在后轮,制动后期则是前后轮同时进行制动,以达到平衡车辆在制动时的制动力,使前轮不会因过早的提供制动,而导致车辆前轮的制动力过大,严重影响车辆在制动时的安全性能。其简单的结构,使加工难度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得以降低。使用成本得以降低。使用成本得以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樊欣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樊欣钰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