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
背景技术:
2.碳纤维辊算是碳纤维管的一种延伸,在印刷、造纸、包装这些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对薄膜最常见的收卷辊便是碳纤维接触辊,碳纤维接触辊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坚固性高、灵活性强和安全性高等优点,而薄膜收卷所使用的碳纤维接触辊根据使用需要,会使用到不同尺寸的碳纤维接触辊,但不同尺寸的碳纤维接触辊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更换,且不同尺寸的碳纤维接触辊会使用到不同支撑固定结构,增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同尺寸的碳纤维接触辊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更换,且不同尺寸的碳纤维接触辊会使用到不同支撑固定结构,增大了生产成本的问题,提供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包括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背离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连有轴杆,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设置有多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辊筒,所述弧形板外侧壁与碳纤维辊筒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碳纤维辊筒内侧壁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固连有多个滑动杆,且滑动杆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连接,使用时,利用碳纤维辊筒便于对薄膜进行收卷,并利用滑动杆和滑槽便于对碳纤维辊筒进行拆卸。
6.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板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孔一,所述圆筒的两端均固连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孔二,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旋合连接。
7.进一步在于,所述圆筒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滑动通孔,所述弧形板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滑动通孔滑动连接,利用滑动通孔对移动板进行限位。
8.进一步在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固连有推动板,且推动板位于圆筒的内部,所述推动板的宽度大于移动板的厚度,利用推动板对移动板进行限位。
9.进一步在于,所述推动板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圆筒的内侧壁固连,利用压缩弹簧便于推动板进行复位。
10.进一步在于,所述圆筒的内部设置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双向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固连,所述双向丝杠两端的外侧均旋合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一侧固连有推动壳,所述圆板一侧固
连有两个伸缩杆,且伸缩杆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固连,通过启动电机,利用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双向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圆板相向移动,且利用伸缩杆对两个圆板进行限位,避免双向丝杠转动带动两个圆板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推动壳进行相向移动。
11.进一步在于,所述推动壳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推动板接触,所述双向丝杠另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转动连接,利用双向丝杠另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对双向丝杠进行辅助支撑。
12.进一步在于,所述轴杆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碳纤维辊筒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凹槽,利用轴杆和外螺纹便于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与外置驱动设备进行连接,并利用防滑凹槽提高了碳纤维辊筒的使用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通过在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辊筒,并通过启动电机,利用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双向丝杠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圆板相向移动,且利用伸缩杆对两个圆板进行限位,避免双向丝杠转动带动两个圆板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推动壳进行相向移动,而移动的推动壳对推动板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推动壳推动多个推动板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多个移动板进行移动,而移动板与对应位置处的弧形板固连,从而使得多个弧形板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再利用滑动杆与滑槽滑动插接,从而对新的碳纤维辊筒进行安装,进而使得调整机构能安装固定住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筒,提高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碳纤维辊筒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与弧形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00、碳纤维辊筒;101、防滑凹槽;110、滑动杆;200、调整机构;210、限位板;211、轴杆;2111、外螺纹;212、固定螺栓;220、弧形板;221、滑槽;230、圆筒;231、滑动通孔;240、固定板;241、螺栓孔二;250、电机;260、双向丝杠;270、推动壳;280、圆板;281、伸缩杆;290、移动板;291、推动板;29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所示,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包括调整机构200,调整机构200包括两个限位板210,两个限位板210相背离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连有轴杆211,两个限位板210之间设置有圆筒230,圆筒230的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设置有多个弧形板220,弧形板220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滑槽221,圆筒230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辊筒
100,弧形板220外侧壁与碳纤维辊筒100的内侧壁接触,碳纤维辊筒100内侧壁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固连有多个滑动杆110,且滑动杆110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221滑动连接,使用时,利用碳纤维辊筒100便于对薄膜进行收卷,并利用滑动杆110和滑槽221便于对碳纤维辊筒100进行拆卸。
24.限位板210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孔一,圆筒230的两端均固连有固定板240,固定板240一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孔二241,限位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212,且固定螺栓212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241旋合连接,圆筒230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滑动通孔231,弧形板220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移动板290,移动板29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滑动通孔231滑动连接,利用滑动通孔231对移动板290进行限位,移动板290的一端固连有推动板291,且推动板291位于圆筒230的内部,推动板291的宽度大于移动板290的厚度,利用推动板291对移动板290进行限位,推动板291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压缩弹簧292,压缩弹簧292一端与圆筒230的内侧壁固连,利用压缩弹簧292便于推动板291进行复位。
25.圆筒230的内部设置有双向丝杠260,双向丝杠260一端设置有电机250,电机250输出端与双向丝杠260的一端传动连接,电机25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240固连,双向丝杠260两端的外侧均旋合连接有圆板280,圆板280一侧固连有推动壳270,圆板280一侧固连有两个伸缩杆281,且伸缩杆281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240固连,通过启动电机250,利用电机250输出端的转动带动双向丝杠26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圆板280相向移动,且利用伸缩杆281对两个圆板280进行限位,避免双向丝杠260转动带动两个圆板280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推动壳270进行相向移动,推动壳270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推动板291接触,双向丝杠260另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板240转动连接,利用双向丝杠260另一端与固定板240转动连接对双向丝杠260进行辅助支撑,轴杆21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2111,碳纤维辊筒100的外侧壁开设有防滑凹槽101,利用轴杆211和外螺纹2111便于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与外置驱动设备进行连接,并利用防滑凹槽101提高了碳纤维辊筒100的使用效果。
26.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并利用轴杆211和外螺纹2111便于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与外置驱动设备进行连接,当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连接完成后,利用外置驱动设备便于对驱动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进行转动,进而利用碳纤维辊筒100对薄膜进行收卷,当薄膜收卷完成时,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与外置驱动设备分离,并通过旋去一个限位板210上旋合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212,从而使得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板210与固定板240分离,再通过滑动碳纤维辊筒100,使得碳纤维辊筒100与其上收卷的薄膜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滑动杆110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221滑动分离,而滑动杆110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221分离后便将碳纤维辊筒100与其上收卷的薄膜取下,而当需要对新的且尺寸发生变化的碳纤维辊筒100进行安装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250,利用电机250输出端的转动带动双向丝杠26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双向丝杠260两端外侧旋合连接的两个圆板280相向移动,且利用伸缩杆281对两个圆板280进行限位,避免双向丝杠260转动带动两个圆板280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推动壳270进行相向移动,而移动的推动壳270对推动板291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推动壳270推动多个推动板291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多个移动板290进行移动,而移动板290与对应位置处的弧
形板220固连,从而使得多个弧形板220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再利用滑动杆110与滑槽221滑动插接,从而对新的碳纤维辊筒100进行安装,从而使得调整机构200能安装固定住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筒100,进而提高了该用于收卷薄膜的碳纤维接触辊的实用性。
2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8.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