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辊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辊筒。


背景技术:

2.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之前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随着对辊筒要求的增加,碳纤维辊筒的应用逐渐增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十分突出,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均要优于多数结构材料,能够有效满足使用所需。但现有的碳纤维复合辊的结构固定,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调整碳纤维复合辊的长度,且当碳纤维复合辊有部件出现损坏时,不便于对其损坏部件进行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碳纤维复合辊的结构固定,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调整碳纤维复合辊的长度,且当碳纤维复合辊有部件出现损坏时,不便于对其损坏部件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辊筒。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碳纤维复合辊筒,包括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轴杆一,所述连接板二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轴杆二,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设置有多个辊筒机构,且多个辊筒机构首尾相接,所述辊筒机构包括碳纤维辊筒,所述碳纤维辊筒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固连有多个滑块,所述碳纤维辊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块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连接,使用时,根据需要使用辊筒机构的数量,并对多个辊筒机构进行拼接,进而提高了该碳纤维复合辊筒的使用效果,且利用滑块和滑槽使得固定筒转动会带动碳纤维辊筒进行转动。
6.进一步在于,所述碳纤维辊筒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缺口,所述碳纤维辊筒对应两个固定缺口的位置处均设置圆环,所述圆环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内侧壁开设有圆孔。
7.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筒两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槽一,所述圆环对应放置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螺栓三,所述固定螺栓三一端穿过圆孔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槽一旋合连接。
8.进一步在于,所述碳纤维辊筒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杆一和圆杆二,所述圆杆一和圆杆二一端外侧关于其中心线均等角度固连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与对应位置处圆环的内侧壁固连,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二。
9.进一步在于,所述圆杆一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螺纹块,所述圆杆二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块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旋合连接,所述螺纹块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螺纹槽一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矩形槽二。
10.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一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一端
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矩形块一,所述插接块与螺纹槽滑动插接,且矩形块一与矩形槽二滑动插接,利用矩形块一与矩形槽二提高了连接板一与对应位置处辊筒机构的连接效果。
11.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二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一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矩形块二,所述矩形块二与矩形槽一滑动插接,利用矩形块二和矩形槽一提高了连接板二与对应位置处辊筒机构的连接效果。
12.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一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螺栓孔一,所述连接板一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一和螺栓槽二旋合连接。
13.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二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螺栓孔二,所述连接板二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二,所述固定螺栓二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二和螺栓槽二旋合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通过在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设置有多个辊筒机构,并螺纹块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旋合连接,从而对多个辊筒机构进行拼接,进而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辊筒机构的数量,提高了该碳纤维复合辊筒的使用效果,且通过旋去或旋紧固定螺栓一、固定螺栓二和固定螺栓三,从而便于对该碳纤维复合辊筒进行拆卸安装,进而便于对该碳纤维复合辊筒损坏的部位进行更换,提高了该碳纤维复合辊筒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一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二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辊筒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圆杆二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连接板一;101、螺栓孔一;110、轴杆一;120、插接块;130、矩形块一;140、固定螺栓一;200、连接板二;201、圆形槽;202、螺栓孔二;210、轴杆二;220、矩形块二;230、固定螺栓二;300、辊筒机构;310、碳纤维辊筒;311、固定缺口;312、滑块;320、固定筒;321、滑槽;322、螺栓槽一;330、圆杆一;340、螺纹块;341、矩形槽一;350、连接杆;351、螺栓槽二;360、圆环;361、放置槽;362、圆孔;370、固定螺栓三;380、圆杆二;381、螺纹槽;382、矩形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碳纤维复合辊筒,包括连接板一100和连接板二200,连接
板一10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轴杆一110,连接板二20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轴杆二210,连接板一100和连接板二200之间设置有多个辊筒机构300,且多个辊筒机构300首尾相接,辊筒机构300包括碳纤维辊筒310,碳纤维辊筒310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固连有多个滑块312,碳纤维辊筒3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320,固定筒320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滑槽321,滑块312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321滑动连接,使用时,根据需要使用辊筒机构300的数量,并对多个辊筒机构300进行拼接,进而提高了该碳纤维复合辊筒的使用效果,且利用滑块312和滑槽321使得固定筒320转动会带动碳纤维辊筒310进行转动。
26.碳纤维辊筒310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缺口311,碳纤维辊筒310对应两个固定缺口311的位置处均设置圆环360,圆环360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放置槽361,放置槽361的一内侧壁开设有圆孔362,固定筒320两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螺栓槽一322,圆环360对应放置槽361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螺栓三370,固定螺栓三370一端穿过圆孔362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槽一322旋合连接,碳纤维辊筒310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杆一330和圆杆二380,圆杆一330和圆杆二380一端外侧关于其中心线均等角度固连有多个连接杆350,且连接杆35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圆环360的内侧壁固连,连接杆350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二351,圆杆一330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螺纹块340,圆杆二380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381,螺纹块340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381旋合连接,螺纹块340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一341,螺纹槽381一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矩形槽二382。
27.连接板一100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插接块120,插接块120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矩形块一130,插接块120与螺纹槽381滑动插接,且矩形块一130与矩形槽二382滑动插接,利用矩形块一130与矩形槽二382提高了连接板一100与对应位置处辊筒机构300的连接效果,连接板二200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形槽201,圆形槽201一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矩形块二220,矩形块二220与矩形槽一341滑动插接,利用矩形块二220和矩形槽一341提高了连接板二200与对应位置处辊筒机构300的连接效果,连接板一100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螺栓孔一101,连接板一1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一140,固定螺栓一14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一101和螺栓槽二351旋合连接,连接板二200上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螺栓孔二202,连接板二2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二230,固定螺栓二23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二202和螺栓槽二351旋合连接。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螺纹块340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381旋合连接,从而对多个辊筒机构300进行拼接,并利用固定螺栓一14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一101和螺栓槽二351旋合连接,从而将连接板一100与对应位置处连接杆350进行固定,进而将连接板一100与对应位置处的辊筒机构300进行固定,且利用固定螺栓二230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螺栓孔二202和螺栓槽二351旋合连接,从而将连接板二200与对应位置处连接杆350进行固定,进而将连接板二200与对应位置处的辊筒机构300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便可对该碳纤维复合辊筒进行使用,且使得该碳纤维复合辊筒便于安装拆卸,并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辊筒机构300的数量,进而提高了该碳纤维复合辊筒的使用效果,当辊筒机构300中的碳纤维辊筒310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旋去固定螺栓三370,使得固定螺栓三370与螺栓槽一322分离,从而便于将两个圆环360与固定筒320进而分离,再通过滑动碳纤维辊筒310,使得碳纤维辊筒310与固定筒320进行分离,从而便于对碳纤维辊筒310进行更换,进而提高了该
碳纤维复合辊筒的实用性。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