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80


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


背景技术:

2.保温杯是一种由不锈钢制作形成且用于盛水的容器,其通过设置保温层从而可以延缓热量的散失,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3.保温杯一般包括具备保温层的瓶身、设置在瓶身上的杯口以及具有密封结构且盖设于杯口的瓶盖,其在生产时,杯口需要与瓶身进行焊接固定。
4.杯口在与瓶身进行焊接时需要通过激光焊枪进行焊接,且在焊接时,需要旋转杯口以使激光焊枪能将杯口与瓶身的连接周缘均焊接住。但现在旋转杯口时需要人工辅助控制,这使得整个焊接效率相对较低,且由于人工辅助控制,还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差以及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旋转杯口,以提高焊接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包括:
7.底板;
8.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用于支撑保温杯的瓶身,并使所述瓶身沿其轴线的方向移动;
9.支板,所述支板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10.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板上,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用于限定所述瓶身的移动位置;
11.模具,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支板上;
12.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板上,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模具,以使所述模具张开撑住所述保温杯的杯口;
13.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板上并与模具连接,以在所述模具撑住所述杯口时,带动所述杯口旋转。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上的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丝杆、设置在所述丝杆上的第一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穿过所述底板的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支板的一侧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丝杆可旋转固定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底板形成滑动连接。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构件,所述第
一气缸构件的输出端用于支撑所述瓶身。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四个第一支架杆、以及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支架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板上,四个所述第一支架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对应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滑动连接。
1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上的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气缸构件、与所述第二气缸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承接板、与所述第一承接板连接并穿过所述支板的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一承接杆、以及与所述第一承接杆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上的第二承接板,多个所述第一承接杆与所述支板形成滑动连接,所述模具穿过所述第二承接板。
1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接板远离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用于限定所述瓶身的移动位置,所述模具还穿过所述限位套筒。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板上的模具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杆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模具部,所述模具杆与模具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模具部远离所述模具杆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设置的缺口,所述模具部具有所述缺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张开撑住所述保温杯的杯口。
2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上的第三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气缸构件、与所述第三气缸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呈u型结构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过渡板、与所述过渡板可转动连接的驱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过渡板的一端的支撑块,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模具并与所述模具形成滑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三气缸构件带动所述驱动杆移动时,通过所述支撑块撑开所述模具部具有所述缺口的一端,从而使所述模具部张开撑住所述杯口。
21.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板上的第二电机、以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模具杆的传动组件。
22.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上的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模具杆上的从动轮、以及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皮带。
23.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可以移动瓶身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调节机构限定瓶身的位置以使杯口与模具的位置对应,再通过第三调节机构的调节使模具张开撑住杯口,最后通过与模具连接的旋转机构便可以带动杯口旋转,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旋转杯口,无需人工辅助控制,提高了焊接效率,且由于通过机械化进行旋转控制,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使生产的产品均匀。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中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中支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中支板部分去除第二调节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中模具与驱动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底板;2、第一调节机构;21、第一支架;211、第一支架杆;212、第一支架板;22、第一电机;221、第一动轮;222、第二动轮;223、传动带;23、丝杆;24、第一连接板;25、第一连接杆;26、第二连接板;27、第一气缸构件;3、支板;31、支杆;4、第二调节机构;41、第二支架;411、第二支架杆;412、第二支架板;42、第二气缸构件;43、第一承接板;44、第一承接杆;45、第二承接板;46、限位套筒;5、模具;51、模具杆;52、模具部;521、缺口;6、第三调节机构;61、第三支架;611、第三支架杆;612、第三支架板;62、支撑架;63、过渡板;64、驱动杆;65、支撑块;7、旋转机构;71、第二电机;72、传动组件;721、主动轮;722、从动轮;72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示,包括:底板1、第一调节机构2、支板3、第二调节机构4、模具5、第三调节机构6、以及旋转机构7。
33.具体地,底板1为一平整结构的板材。
34.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2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调节机构2用于支撑保温杯的瓶身,并使瓶身沿其轴线的方向移动。
35.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设置在底板1远离支板3的一侧上的第一支架21、设置在第一支架21上的第一电机22、与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的丝杆23、设置在丝杆23上的第一连接板24、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4上并穿过底板1的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杆25、以及与第一连接杆25连接并位于底板1靠近支板3的一侧上的第二连接板26,丝杆23可旋转固定于底板1远离支板3的一侧,多个第一连接杆25与底板1形成滑动连接。
36.具体地,第一支架21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的四个第一支架杆211、以及设置在四个第一支架杆211远离底板1的一端的第一支架板212,第一电机22设置在第一支架板212上。
37.其中,四个第一支架杆211呈矩形设置。
38.为了进一步稳定第一连接板24,四个第一支架杆211穿过第一连接板24的对应位置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4形成滑动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动轮221、丝杆23的螺杆上设置有第二动轮222,第一动轮221与第二动轮222之间通过传动带223连接,以实现丝杆23与第一电机22的传动连接。
40.其中,丝杆23为滚珠丝杆23,包括螺杆、螺母、钢球、预压片、反向器以及防尘器等,而第一连接板24则设置在丝杆23的螺母连接。丝杆23的一端可以通过轴承可旋转固定于支
板3上。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4上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的第一连接杆25。而为了增加第一连接板24的稳固性,第一连接板24上还设置有供第一支架21的四个杆体穿过且形成滑动连接的穿孔。
42.具体地,第二连接板26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构件27,第一气缸构件27的输出端用于支撑瓶身。这样可以进一步移动瓶身,以对瓶身的位置进行微调。
43.具体地,支板3为一平整结构的板材,支板3通过多个支杆31设置在底板1上。
4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靠近支板3的一侧间隔设置四个呈矩形的支杆31,支板3则设置在四个支杆31远离底板1的一端。
45.具体地,第二调节机构4设置在支板3上,第二调节机构4用于限定瓶身的移动位置。
46.具体地,第二调节机构4包括:设置在支板3远离底板1的一侧上的第二支架41、设置在第二支架41上的第二气缸构件42、与第二气缸构件42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承接板43、与第一承接板43连接并穿过支板3的对应位置的多个第一承接杆44、以及与第一承接杆44连接并位于支板3靠近底板1的一侧上的第二承接板45,多个第一承接杆44与支板3形成滑动连接,模具5穿过第二承接板45。
47.具体地,第二支架41包括:间隔设置在支板3上的四个第二支架杆411、以及设置在四个第二支架杆411远离支板3的一端的第二支架板412,第二气缸构件42设置在第二支架板412上且其输出端穿过第二支架板412。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接杆4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第一承接板43和第二承接板45的两端。
49.具体地,第二承接板45远离靠近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筒46,限位套筒46用于限定瓶身的移动位置,模具5还穿过限位套筒46。通过限位套筒46的设置,可以更好的限制瓶身的移动位置。
50.具体地,模具5设置在支板3上,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支板3上的模具杆51、以及设置在模具杆51靠近底板1的一端的模具部52,模具杆51与模具部52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中空结构,模具部52远离模具杆51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设置的缺口521,模具部52具有缺口521的一端在第三调节机构6的调节作用下张开撑住杯口。
51.在本实施例中,模具部52上的缺口521设置有六个。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多个。
52.具体地,第三调节机构6设置在支板3上,第三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模具5,以使模具5张开撑住保温杯的杯口。
53.具体地,第三调节机构6包括:设置在支板3远离底板1的一侧上的第三支架61、设置在第三支架61上的第三气缸构件、与第三气缸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呈u型结构的支撑架62、与支撑架62连接的过渡板63、与过渡板63可转动连接的驱动杆64、以及设置在驱动杆64远离过渡板63的一端的支撑块65,驱动杆64穿过模具5并与模具5形成滑动连接,以在第三气缸构件带动驱动杆64移动时,通过支撑块65撑开模具部52具有缺口521的一端,从而使模具部52张开撑住杯口。
54.具体地,第三支架61包括:间隔设置在支板3上的四个第三支架杆611、以及设置在
四个第三支架杆611远离支板3的一端的第三支架板612,第三气缸构件设置在第三支架板612上且其输出端穿过第三支架板612。
55.其中,驱动杆64穿过模具5的中空部分,且通过轴承与过渡板63实现可转动连接。支撑块65的侧壁为倾斜结构,且远离驱动杆64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从而可以在第三气缸构件带动驱动杆64移动时,通过支撑块65撑开模具部52具有缺口521的一端,从而使模具部52张开撑住杯口。
56.为了增加过渡板63的稳固性,过渡板63的两端还与其中两个第三支架杆611形成滑动连接。
57.具体地,旋转机构7设置在支板3上并与模具5连接,以在模具5撑住杯口时,带动杯口旋转。
58.具体地,旋转机构7包括:设置在支板3上的第二电机71、以及传动连接第二电机71与模具杆51的传动组件72。
59.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72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机71上的主动轮721、设置在模具杆51上的从动轮722、以及连接主动轮721和从动轮722的皮带723。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传动组件72实现传动连接。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构件27、第二气缸构件42以及第三气缸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其中,缸筒可以共用一个,也可以单独使用;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可转动设置通过轴承实现。
61.使用时,先将保温杯的瓶身放置在第一气缸构件27的输出端,再通过第一电机22的驱动使瓶身沿其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靠近限位套筒46时停止,再通过第一气缸构件27进行微调,使瓶身上的杯口抵接于限位套筒46上,此时,杯口则位于模具5的模具部52外侧,然后,通过第二气缸构件42带动限位套筒46移动,使其远离模具部52,再通过第三气缸构件带动支撑块65向远离瓶口的方向移动,使模具部52在缺口521的作用下张开,而模具部52在张口后便可以撑住杯口,最后,通过第二电机71的驱动使模具杆51转动便可以带动杯口一起转动。
6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的杯口压旋装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可以移动瓶身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调节机构4限定瓶身的位置以使杯口与模具5的位置对应,再通过第三调节机构6的调节使模具5张开撑住杯口,最后通过与模具5连接的旋转机构7便可以带动杯口旋转,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旋转杯口,无需人工辅助控制,提高了焊接效率,且由于通过机械化进行旋转控制,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使生产的产品均匀。
6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