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座及光伏屋面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组件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技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3.在构件式bipv系统中,采用光伏组件支座将光伏组件连接到建筑物的表面上,形成光伏屋面。在非平面结构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时,一种安装方式是:确定安装光伏组件支座在建筑物表面的安装点,再根据各个安装点之间的高度差和角度差,设计并制造多种不同规格的光伏组件支座,使安装在曲形建筑物表面上的不同位置的光伏组件支座可以支撑平面结构的光伏组件。另一种安装方法是:在建筑表面的不同位置安装相同规格的光伏组件支座,在将光伏组件连接在光伏组件支座上时,对光伏组件进行弯折,以使光伏组件成为与曲形建筑物表面相同的形状,再将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支座进行连接。
4.然而,采用上述第一种安装方法在非平面结构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时,需要根据屋面结构设置多种光伏组件支座,工期较长且成本较高;而采用上述第二种安装方法在非平面结构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时,由于需要对光伏组件进行弯折,容易造成光伏组件碎裂,且容易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支座及光伏屋面组件,旨在解决在非平面结构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时工序繁琐且效果较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支座,包括:
7.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部;
8.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一腔室;
9.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杆端关节轴承,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面上。
10.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支座还包括边框扣板;
11.所述边框扣板包括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扣板的一端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
12.所述第一扣板设置有扣板安装孔,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扣板安装孔与所述边框扣板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支座还包括压块;
14.所述压块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压合板和固定板,以及连接所述压合板一边与所述固定板一边的连接板;
15.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压块安装孔,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块安装孔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压合板与所述边框扣板之间形成夹持结构。
16.可选的,所述压块还包括支撑件;
17.所述支撑件的一边与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所述固定板一边的另一边相连;
18.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一扣板朝向所述压块的上表面相抵,以使得所述压块相对于所述边框扣板,沿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板的相抵位置转动,并在所述压合板与所述第一扣板之间产生夹紧力。
19.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有至少一组轴承固定孔;
20.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端包括轴承孔,固定件穿过一组轴承固定孔和一个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孔,将一个杆端关节轴承活动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中。
21.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齿条,所述第二侧板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齿条;
22.所述第一侧板的限位齿条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限位齿条相互啮合形成所述连接部。
2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二腔室;
24.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凸起,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第一凸出部;
25.所述第二侧板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凸起,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第二凸出部;
26.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腔室的横截面包含夹持区域。
27.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板固定孔;
28.紧固件通过所述侧板固定孔并穿过所述第二腔室,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29.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台板,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台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台板;
30.所述第一台板和所述第二台板在所述第一腔室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形成腔室平台,所述腔室平台用于支撑所述夹持结构所夹持的物体。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支座。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支座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上表面、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杆端关节轴承,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端活动连接在第一侧板的一面和第二侧板的一面上。通过将光伏组件支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在曲形屋面上,再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支座的杆端关节轴承上,可以灵活调整光伏组件的装配角度,使光伏组件可以按照曲形屋面的弧度进行分布,从而解决了在曲形屋面安装光伏组件的找平问题,仅通过同一种规
格的光伏组件支座即可实现在整个曲形屋面上覆盖光伏组件,节省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的侧板结构;
3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杆端关节轴承结构图;
3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边框扣板;
37.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压块;
38.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曲屋面压型钢板的主视图;
39.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装配正视图;
40.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装配侧视图;
41.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侧视图;
42.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正视图;
43.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立体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0、光伏组件支座;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连接部;14、轴承固定孔;15、第一腔室;16、第一台板;17、第二台板;18、侧板固定孔;19、第二腔室;20、杆端关节轴承;21、杆端;22、外球套;23、内球芯;24、轴承孔;30、边框扣板;31、第一扣板;32、第二扣板;33、扣接腔;34、扣板安装孔;40、压块;41、固定板;42、连接板;43、压合板;44、支撑件;45、压块安装孔;50、曲屋面压型钢板;51、瓦肋;60、光伏组件;61、边框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10的侧板结构,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支座10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的连接部13。
48.光伏组件是一种对光伏发电板进行封装而形成的组件,可以包括光伏发电板、光伏组件边框、覆盖光伏发电板的保护层、导线等结构。
49.光伏组件支座10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物表面进行连接的支座,以在建筑物表面上覆盖光伏组件,形成光伏屋面。
50.光伏组件支座10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在垂直于第一侧板11表面方向的投影,和第二侧板12在垂直于第二侧板12表面方向的投影可以是完全相同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通过连接部13相连接,其中,连接部13与第
一侧板11的连接位置可以贯穿整个第一侧板11内表面,也可以与第一侧板11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点连接,连接部13与第二侧板12的连接位置可以贯穿整个第二侧板12内表面,也可以与第二侧板12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点连接。
51.进一步的,连接部13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将第一侧板1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连接部1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可以将第二侧板1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第一侧板11的上部与第二侧板12的上部形状可以相同,第一侧板11的下部与第二侧板12的下部形状可以相同。
52.所述连接部1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板11朝向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板12朝向所述第一侧板11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一腔室15。
53.由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通过连接部13连接,因此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存在空隙,从而,第一侧板11的上部朝向第二侧板12的内表面和第二侧板12上部朝向第一侧板11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为第一腔室15;也就是说,连接部13的上表面、第一侧板11朝向第二侧板12的内表面、第二侧板12朝向第一侧板11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可以形成第一腔室15,其中,第一腔室15可以是u型结构、一面开口的立方形结构等,第一腔室15可用于容纳和固定杆端21关节轴承20,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腔室15的形状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54.所述第一腔室15设置有杆端21关节轴承20,所述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轴承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面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面上。
55.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杆端21关节轴承20结构图,如图2所示,杆端21关节轴承20是一个带有轴承端与一个杆端21的关节轴承,轴承端主要是由一个有外球面的内球芯23和一个有内球面的外球套22组成,内球芯23和外球套2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杆端21关节轴承20可以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球芯23的外表面和/或外球套22的内表面可以由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构成,以使内球芯23和外球套22之间在工作时摩擦系数较低,提升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使用寿命。在内球芯23固定的情况下,外球套22和杆端21可绕内球芯23在x轴方向自由转动,同时可以绕z轴方向自由转动。
56.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内球芯23可以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以使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轴承端置于第一腔室15之内。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可以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关节轴承的内球芯23固定的情况下自由调整指向。
57.关节轴承的杆端21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进一步的,为了使光伏组件支座10与光伏组件的连接更为便利和牢靠,光伏组件支座10还可以包括边框扣板30。
58.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边框扣板30,如图3所示,所述光伏组件支座10还包括边框扣板30,所述边框扣板30包括第一扣板31和第二扣板32,所述第一扣板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扣板32的一端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
59.边框扣板30用于将光伏组件边框与关节轴承的杆端21连接,如图3所示,边框扣板30包括第一扣板31以及位于第一扣板31一侧的第二扣板32,第一扣板31和第二扣板32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扣接腔33,扣接腔33用于容纳光伏组件边框上的边框底板61。扣接腔33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是锯齿状、点状等任何可以增加接触面摩擦力的形状,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扣板31设置有扣板安装孔34,所述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扣板安装孔34与所述边框扣板30连接。
61.为了便于将边框扣板30安装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上,在边框扣板30上还可以设置扣板安装孔34,扣板安装孔34的直径可以大于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直径,以使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穿过边框扣板30上的扣板安装孔使杆端21关节轴承20与边框扣板30连接,通过紧固件将边框扣板30与杆端21关节轴承20固定连接。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还可以具有杆端21螺纹,扣板安装孔34还可以是与杆端21螺纹匹配的螺孔,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可以拧入扣板安装孔34以对边框扣板30进行固定。
62.安装时,可以将杆端21轴承的杆端21与边框扣板30进行固定,并将光伏组件边框的边框底板61插入边框扣板30的扣接腔33,完成光伏组件支座10与光伏组件的安装。
63.为了进一步固定光伏组件,使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支座10的连接更加牢固,光伏组件支座10还可以包括压块40。压块40用于与边框扣板30相互配合,在压块40与边框扣板30之间形成夹紧力,夹持光伏组件。
64.所述光伏组件支座10还包括压块40;所述压块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压合板43和固定板41,以及连接所述压合板43一边与所述固定板41一边的连接板42。
65.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压块40,如图4所示,压块40包括用于将压块40与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进行固定的固定板41、用于与边框扣板30配合形成夹持结构的压合板43、以及用于连接压合板43和固定板41的连接板42。
66.所述固定板41上设置有压块安装孔45,所述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块安装孔45与所述压块40连接,所述压合板43与所述第一扣板31之间形成夹持结构。
67.进一步的,压合板43朝向边框扣板30的一面,以及边框扣板30朝向压合板43的一面,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结构,以增加夹持稳定性,防滑结构可以是锯齿状、点状等任何可以增加接触面摩擦力的形状,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8.为了便于将压块40安装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上,在压块40的固定板41上还设置有压块安装孔45,压块安装孔45用于连接压块40与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母)将穿过压块安装孔45的杆端21关节轴承20与压块40进行固定。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还可以具有杆端21螺纹,压块安装孔45还可以是与杆端21螺纹匹配的螺孔,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可以拧入压块安装孔45以对压块40进行固定。
69.所述压块40还包括支撑件44;所述支撑件44的一边与所述固定板41上远离所述固定板41一边的另一边相连。
70.所述支撑件44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一扣板31朝向所述压块40的上表面相抵,以使得所述压块40相对于所述边框扣板30,沿所述支撑件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板31的相抵位置转动,并在所述压合板43与所述第一扣板31之间产生夹紧力。
71.如图4所示,压块40的固定板41一端还可以包含向背离压合板43方向凸起的支撑件44。支撑件44用于将固定板41的一端撑离边框扣板30,使边框扣板30与固定板41之间产生间隙,当固定板41安装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上时,紧固件可使固定板41靠近边框扣板30,但由于固定板41上支撑件44的支撑作用,固定板41的一端无法靠近边框扣板30,因此,压块40会产生靠近边框扣板30的扭转力矩,在压合板43与边框扣板30之间形成夹持力。支撑件44可以是任何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支撑件44的形状不进行具体限定。通过在压块40的固
定板41上设置支撑件44,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合板43与边框扣板30之间的夹持力度,并且,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紧固件的松紧程度灵活改变压合板43与边框扣板30之间的夹持力度,以适应不同的光伏组件安装需求。
72.支撑件44远离压合板43的下表面与边框扣板30接触,该下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结构,以增加压块40与边框扣板3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装配后压块40和边框扣板30发生相对运动,防滑结构可以是锯齿状、点状等任何可以增加接触面摩擦力的形状,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3.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有至少一组轴承固定孔14。
74.如图1所示,每组轴承固定孔14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成对出现,每组轴承固定孔14中的一个轴承固定孔14位于第一侧板11上,每组轴承固定孔14中的另一个轴承固定孔14位于第二侧板12上,第一侧板11上的一个轴承固定孔14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与第二侧板12上的另一个轴承固定孔14重叠。轴承固定孔14用于将杆端21关节轴承20固定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第一腔室15中。
75.所述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轴承端包括轴承孔24,固定件穿过一组轴承固定孔14和一个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轴承孔24,将一个杆端21关节轴承20活动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15中。
76.为了便于将杆端21关节轴承20固定在第一腔室15中,还可以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轴承端设置轴承孔24,轴承孔24具体可以设置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内球芯23上,轴承孔24贯穿内球芯23。固定件穿过内球芯23上的轴承孔24和侧板上的一组轴承固定孔14,将杆端21关节轴承20固定在第一腔室15中。
77.进一步的,在长时间使用后,内球芯23和外球套22之间可能会进入杂物或发生锈蚀,导致内球芯23和外球套22之间摩擦力加大,难以发生相对移动,进而造成卡滞情况,因此,还可以使内球芯23上的轴承孔24孔径略大于紧固件的直径,使得内球芯23可以围绕紧固件相对转动,这样,即使内球芯23和外球套22之间发生卡滞,杆端21关节轴承20依然可具备角度调节功能。
7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5可以包括任意组轴承固定孔14,每组轴承固定孔14均可以安装一个杆端21关节轴承20,本技术实施例对光伏组件支架上安装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数量不进行具体限定。
79.所述第一侧板11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齿条,所述第二侧板12包括至少两个限位齿条。所述第一侧板11的限位齿条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限位齿条相互啮合形成所述连接部13。
8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连接部13构成的整体可以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制造,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形成。
81.由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安装杆端21关节轴承20,因此,为了便于施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可以是分离结构,在施工时再对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进行连接,以便于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安装其他部件。
82.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限位齿条,第一侧板11上的限位齿条和第二侧板12上的限位齿条之间相互匹配啮合,啮合后的限位齿条形成连接部13,以限制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相对运动,并将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进行连接,本申
请实施例中示出的限位齿条仅为示例性描述,连接部13还可以由卡扣、挂钩、螺栓等其他能起到限位与连接的部件构成。
83.所述连接部13远离所述第一腔室15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板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二腔室19。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组件支座10是用于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物表面进行连接的支座,上述位于连接部13一侧的第一腔室15用于与光伏组件进行连接,而位于连接部13另一侧的第二腔室19用于与建筑物表面进行连接,例如与建筑物表面的檩条、瓦肋51等结构连接。
85.具体的,可以将建筑物表面结构置于第二腔室19内部,并通过穿过第二腔室19和建筑物表面结构的紧固件或粘接、焊接等方法完成光伏组件支座10与建筑物的连接。
86.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支座10与建筑物表面结构连接的牢固程度,还可以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作为第二腔室19侧壁的部分形成与建筑物表面结构匹配的形状,以使得第二腔室19的全部或部分横截面形状与建筑物表面结构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从而第二腔室19可以包裹或握持建筑物表面结构,进而可以在不使用紧固件、粘胶、焊接等手段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光伏组件支座10与建筑物表面结构的连接,不仅可以提高安装牢固程度,还降低了安装工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装光伏组件支座10对屋面造成的不良影响。
87.所述第一侧板11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9的部分,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板12的方向凸起,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侧板12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9的部分,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板11的方向凸起,在所述第二侧板12上形成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腔室19的横截面包含夹持区域。
88.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曲屋面压型钢板50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建筑物的曲型屋面可由图5所示的曲屋面压型钢板50拼接而成,在曲屋面压型钢板50的拼接处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瓦肋51。
89.第二腔室19的夹持区域与瓦肋5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可以包裹瓦肋51,使瓦肋51置于第二腔室19的夹持区域中,以使光伏组件支座10与屋面完成固定,且瓦肋51可在第二腔室19的夹持区域中滑动,便于施工人员调整光伏组件支座10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安装位置。
9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腔室19可以为任何与屋面结构适配的形状,例如三角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屋面结构的实际形状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形状,以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装配后,在第二腔室19形成与待施工的屋面结构相匹配的形状。
91.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还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侧板固定孔18。紧固件通过所述侧板固定孔18并穿过所述第二腔室19,将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
92.为了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结合更加牢固,同时使第二腔室19可以牢固夹持或包裹屋面结构,还可以在第二腔室19的侧壁上设置紧固孔,紧固孔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成对出现,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侧板11上的紧固孔和第二侧板12上的紧固孔,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
93.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台板16,所述第二侧板12靠近所述第一台板16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台板17。所述第一台板16和所述第二台板17在所述第一腔室15远离所述连接部13的上端形成腔室平台,所述腔室平台用于支撑所述夹持结构所夹持的物体。
94.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10装配正视图,如图6所示,装配完成的光伏组件支座10的杆端21关节轴承20可向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方向进行摆动,以改变光伏组件相对于屋面的角度。当杆端21关节轴承20向一侧摆角过大时,杆端21关节轴承20会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发生碰撞,容易损坏杆端21关节轴承20,因此,在第一侧板1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第一台板16,第一台板16用于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向第一侧板11摆动幅度过大时,支撑边框扣板30,以阻止杆端21关节轴承20进一步向第一侧板11偏转,防止杆端21关节轴承20与第一侧板11碰撞造成部件损坏。同样的,第二侧板12也可以设置第二台板,防止杆端21关节轴承20与第二侧板12发生碰撞。
95.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支座10装配侧视图,如图7所示,光伏组件支座10通过第二腔室19与建筑物表面连接,第一腔室15设置有杆端21关节轴承20,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杆端21依次穿过边框扣板30上的扣板安装孔34、压块40上的压块安装孔45和紧固件,使边框扣板30和压块40形成夹持结构,该夹持结构夹持光伏组件边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光伏组件的边框底板61置于边框扣板30的扣接腔33中,防止光伏组件从夹持结构中脱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光伏组件支座10可以安装有不止一个杆端21关节轴承20,使得一个光伏组件支座10可以连接不止一个光伏组件。
9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光伏屋面采用上述光伏组件支座10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表面而制成。
97.参照图8和图9,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侧视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正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光伏屋面可以包含多个光伏组件支座10,每个光伏组件支座10可与两个光伏组件连接,光伏组件支座10连接在屋面的瓦肋51上。由于光伏组件支座10上的杆端21关节轴承20可以灵活调整指向方向,因此安装在杆端21关节轴承20上的各个光伏组件的安装角度可以不同,由光伏组件60构成的光伏屋面可以适配建筑物曲形屋面的曲率。
98.参照图10,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座10,通过调整光伏组件支座10上杆端21关节轴承20的指向角度,可以实现在曲形结构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组件60,解决了在光伏组件60安装过程中的找平问题。
99.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屋面中,光伏组件支座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上表面、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三者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杆端关节轴承,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端活动连接在第一侧板的一面和第二侧板的一面上。通过将光伏组件支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在曲形屋面上,再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支座的杆端关节轴承上,可以灵活调整光伏组件的装配角度,使光伏组件可以按照曲形屋面的弧度进行分布,从而解决了在曲形屋面安装光伏组件的找平问题,仅通过同一种规格的光伏组件支座即可实现在整个曲形屋面上覆盖光伏组件,节省了施工成本。
1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