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污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造纸废水和污泥的处理方式多采用中和-絮凝-沉淀-过滤或者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零污染排放处理,其中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为絮凝和沉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使用过程中,沉淀所需要的时间大多比较长,而且沉淀后仍需要过滤,时间成本较大,不利于大批量的污泥废水处理,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的污泥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能够有效的节省大量的处理时间,有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包括沉降塔,所述沉降塔的上方连接设有絮凝池,所述沉降塔的底部连接设有循环水机构,所述沉降塔的内顶部设有淋洗机构,所述循环水机构分别与所述絮凝池和淋洗机构连通;所述沉降塔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过滤网盘,所述过滤网盘由上至下的滤孔依次减小,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沉降塔的内部,所述沉降塔的塔身上竖直开设有有清洁门,所述沉降塔的顶部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连通所述絮凝池,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抽料泵。
6.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上固定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沉降塔的内壁上,所述清洁门的门框处对应每一根支杆分别设有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清洁门的门框上,所述支撑横杆上设有转动槽,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槽内,所述沉降塔的内壁上还设有电动伸缩支撑块,所述过滤网盘的边缘托放在所述电动伸缩支撑块上。
7.进一步地,所述沉降塔底部设有出渣槽,最下层的过滤网盘的边缘与所述出渣槽转动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储液池,所述沉降塔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连通所述储液池。
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池上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通入所述储液池内,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淋洗机构,所述储液池上还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絮凝池,所述输液管与所述淋洗机构连接处设有增压泵。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将絮凝完成的污水和污泥抽入沉降塔内,污水和污泥在沉降塔内经过多层过滤网盘过滤,过滤后的无杂质的液体流入循环水机构进行收集,污水和污泥在沉降塔内过滤沉降的的时候,淋洗机构将循环水机构中储存的过滤水吸取对沉降塔内沉降的污泥进行反复冲洗,沉降完成后,打开清洁门,转动过滤网盘,进行滤渣清理。本实用
新型能够有效的节省大量的处理时间,有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放大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1-沉降塔;11-过滤网盘;111-支杆;12-清洁门;121-支撑横杆;122-转动槽;13-进料管;14-抽料泵;15-电动伸缩托块;16-出渣槽;2-絮凝池;3
‑ꢀ
循环水机构;31-储液池;32-输液管;33-分流管;4-淋洗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包括沉降塔1,所述沉降塔1的上方连接设有絮凝池2,所述沉降塔1的底部连接设有循环水机构3,所述沉降塔1的内顶部设有淋洗机构4,所述循环水机构3分别与所述絮凝池2和淋洗机构4连通;所述沉降塔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过滤网盘11,所述过滤网盘11由上至下的滤孔依次减小,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11 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沉降塔1的内部,所述沉降塔1的塔身上竖直开设有有清洁门12,所述沉降塔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13,所述进料管13连通所述絮凝池2,所述进料管13上设有抽料泵14。
18.本实施例中,将絮凝完成的污水和污泥抽入沉降塔1内,污水和污泥在沉降塔1内经过多层过滤网盘11过滤,过滤后的无杂质的液体流入循环水机构3 进行收集,污水和污泥在沉降塔1内过滤沉降的的时候,淋洗机构4将循环水机构3中储存的过滤水吸取对沉降塔1内沉降的污泥进行反复冲洗,沉降完成后,打开清洁门,转动过滤网盘11,进行滤渣清理。本沉降塔能够有效的节省大量的处理时间,有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9.如图1、2所示,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11上固定设有支杆111,所述支杆 11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沉降塔1的内壁上,所述清洁门12的门框处对应每一根支杆111分别设有支撑横杆121,所述支撑横杆1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清洁门12的门框上,所述支撑横杆121上设有转动槽122,所述支杆11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槽122内,所述沉降塔1的内壁上还设有电动伸缩支撑块15,所述过滤网盘11的边缘托放在所述电动伸缩支撑块15上;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支撑块15可以方便过滤网盘11在沉降塔1内翻转,方便清理滤渣和取出过滤网盘11进行清洗。
20.如图1所示,所述沉降塔1底部设有出渣槽16,最下层的过滤网盘11的边缘与所述出渣槽16转动抵接;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盘11翻转后,滤渣落入储渣槽16排出沉降塔1,简单快捷。
21.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机构3包括储液池31,所述沉降塔1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连通所述储液池31;本实施例中,沉降塔1过滤后的水排入储液池31进行收集再利用。
22.如图1所示,所述储液池31上设有输液管32,所述输液管32的一端通入所述储液池
31内,所述输液管3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淋洗机构4,所述储液池 31上还设有分流管33,所述分流管33连通所述絮凝池2,所述输液管32与所述淋洗机构4连接处设有增压泵;本实施例中,过滤后的水可以反复利用,用于淋洗滤渣,剩余的水可以排入絮凝池再次进行絮凝工作。
23.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外观修改。
2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包括沉降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塔(1)的上方连接设有絮凝池(2),所述沉降塔(1)的底部连接设有循环水机构(3),所述沉降塔(1)的内顶部设有淋洗机构(4),所述循环水机构(3)分别与所述絮凝池(2)和淋洗机构(4)连通;所述沉降塔(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过滤网盘(11),所述过滤网盘(11)由上至下的滤孔依次减小,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1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沉降塔(1)的内部,所述沉降塔(1)的塔身上竖直开设有有清洁门(12),所述沉降塔(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13),所述进料管(13)连通所述絮凝池(2),所述进料管(13)上设有抽料泵(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11)上固定设有支杆(111),所述支杆(11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沉降塔(1)的内壁上,所述清洁门(12)的门框处对应每一根支杆(111)分别设有支撑横杆(121),所述支撑横杆(1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清洁门(12)的门框上,所述支撑横杆(121)上设有转动槽(122),所述支杆(11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槽(122)内,所述沉降塔(1)的内壁上还设有电动伸缩支撑块(15),所述过滤网盘(11)的边缘托放在所述电动伸缩支撑块(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塔(1)底部设有出渣槽(16),最下层的过滤网盘(11)的边缘与所述出渣槽(16)转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机构(3)包括储液池(31),所述沉降塔(1)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连通所述储液池(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31)上设有输液管(32),所述输液管(32)的一端通入所述储液池(31)内,所述输液管(3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淋洗机构(4),所述储液池(31)上还设有分流管(33),所述分流管(33)连通所述絮凝池(2),所述输液管(32)与所述淋洗机构(4)连接处设有增压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造纸污泥沉降处理塔,包括沉降塔,所述沉降塔的上方连接设有絮凝池,所述沉降塔的底部连接设有循环水机构,所述沉降塔的内顶部设有淋洗机构,所述循环水机构分别与所述絮凝池和淋洗机构连通;所述沉降塔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过滤网盘,所述过滤网盘由上至下的滤孔依次减小,每一个所述过滤网盘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沉降塔的内部,所述沉降塔的塔身上竖直开设有有清洁门,所述沉降塔的顶部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连通所述絮凝池,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抽料泵。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节省大量的处理时间,有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 刘瑜 李炎滨 吕钰国 张树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泓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