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屏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


背景技术:

2.液晶屏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在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象,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元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显示彩色图象。液晶屏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3.但是,现有的液晶屏一般都是固定在墙面上,或者使用支撑座放在桌面上。由于液晶屏不能升降,在不使用的时候,由于空气中含有细小的灰尘,液晶屏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日积月累液晶屏的表面就会粘有灰尘,导致人们需要经常性去清理灰尘,浪费人们的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将液晶屏放置在放置板上,通过摆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杆摆动,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在上滑杆内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在下滑杆内滑动,从而改变上滑杆与下滑杆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控制液晶屏的升降。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包括器本体,所述器本体内纵向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上滑杆和下滑杆,所述下滑杆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下滑杆上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滑动连接于上滑杆上,所述上滑杆纵向滑动配合于安装腔内,所述上滑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下滑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铰接点与上滑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铰接点纵向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滑动连接于下滑杆上,所述上滑杆上设有放置板,所述下滑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一连杆摆动的摆动机构。
7.进一步地,所述上滑杆、下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对称设置在安装腔的两侧处,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
8.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气缸、活塞杆以及摆动支架,所述气缸的安装端与第二支杆固连,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与摆动支架铰接,所述摆动支架设于第一支杆上。
9.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摆动机构沿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分布。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滑杆上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内滑动配合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上转动连接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与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固连。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滑杆上开设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内滑动配合有上滑块,所述上滑块上转动连接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与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固连,所述上滑槽与下滑槽平行。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一阻尼架,所述第二支杆上设有第二阻尼架,所述第二阻尼架上铰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与第一阻尼架铰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器本体的底部四周处均设有滚轮。
14.进一步地,所述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套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安装腔的顶端开口处。
15.进一步地,所述器本体上纵向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顶端贯通,所述收纳槽对应设置于翻转轴的下方,所述收纳槽的纵向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盖板的长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将液晶屏放置在放置板上,通过摆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杆摆动,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在上滑杆内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在下滑杆内滑动,从而改变上滑杆与下滑杆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控制液晶屏的升降。
18.2.通过摆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杆摆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和上转轴转动,带动上转轴和上滑块沿上滑槽滑动,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和下转轴转动,带动下转轴和下滑块沿下滑槽滑块,放置板平行设置,且上滑槽和下滑槽平行,便于保证放置板一直处于水平放置状态,便于提高液晶屏的纵向移动稳定性。
19.3.液晶屏的顶端缩进安装腔内时,盖板绕翻转轴转动,通过盖板安装腔的顶端封闭,避免灰尘进入器本体内,提高升降器的洁净度。
20.4.使用时,带动盖板转动至收纳槽内,通过收纳槽放置盖板,可使得升降器变薄,便于隐藏盖板,结构紧凑,提高本升降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超薄液晶屏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超薄液晶屏升降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本超薄液晶屏升降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5为下滑杆的结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器本体;2、安装腔;3、上滑杆;4、下滑杆;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放置板;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摆动机构;101、气缸;102、活塞杆;103、摆动支架;11、下滑槽;12、下滑块;13、下转轴;14、上滑槽;15、上滑块;16、上转轴;17、第一阻尼架;18、第二阻尼架;19、阻尼器;20、滚轮;21、翻转轴;22、盖板;23、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如图1-5所示,一种超薄液晶屏升降器,包括器本体1,器本体1内纵向开设有安装
腔2,安装腔2内设有相互平行的上滑杆3和下滑杆4,下滑杆4固定安装在安装腔2内,下滑杆4上铰接有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的自由端滑动连接于上滑杆3上,上滑杆3纵向滑动配合于安装腔2内,上滑杆3上铰接有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的中部铰接,下滑杆4与第一连杆5之间的铰接点与上滑杆3与第二连杆6之间的铰接点纵向对应设置,第二连杆6的自由端滑动连接于下滑杆4上,上滑杆3上设有放置板7,下滑杆4与第一连杆5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一连杆5摆动的摆动机构10。
30.如图1-5所示,将液晶屏放置在放置板7上,通过摆动机构10带动第一连杆5摆动,在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的铰接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杆5的自由端在上滑杆3内滑动,并带动第二连杆6的自由端在下滑杆4内滑动,从而改变上滑杆3与下滑杆4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控制液晶屏的升降。
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滑杆3、下滑杆4、第一连杆5以及第二连杆6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对称设置在安装腔2的两侧处,两个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杆8,两个第二连杆6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9。
32.如图2、3所示,第二连杆6在下滑杆4内滑动时,带动第二支杆9移动,并通过第一支杆8与第二支杆9对保证该对称设置的上滑杆3、下滑杆4、第一连杆5以及第二连杆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摆动机构10包括气缸101、活塞杆102以及摆动支架103,气缸101的安装端与第二支杆9固连,气缸101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102与摆动支架103铰接,摆动支架103设于第一支杆8上。通过气缸101带动活塞杆102伸缩,改变第二支杆9与第一支杆8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上滑杆3与下滑杆4之间的距离,对放置板7进行纵向升降,从而有效控制液晶屏的升降。
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摆动机构10的数量为两个,摆动机构10沿第一支杆8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两个摆动机构10共同支撑第一支杆8,便于提高第一支杆8与第二支杆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气缸101工作时的所需动力。
3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滑杆4上开设有下滑槽11,下滑槽11内滑动配合有下滑块12,下滑块12上转动连接有下转轴13,下转轴13与第二连杆6的自由端固连;如图4所示,上滑杆3上开设有上滑槽14,上滑槽14内滑动配合有上滑块15,上滑块15上转动连接有上转轴16,上转轴16与第一连杆5的自由端固连,上滑槽14与下滑槽11平行。
36.如图2所示,通过摆动机构10带动第一连杆5摆动时,带动第一连杆5的自由端和上转轴16转动,带动上转轴16和上滑块15沿上滑槽14滑动,在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的铰接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杆6的自由端和下转轴13转动,带动下转轴13和下滑块12沿下滑槽11滑块,放置板7平行设置,且上滑槽14和下滑槽11平行,便于保证放置板7一直处于水平放置状态,便于提高液晶屏的纵向移动稳定性。
37.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腔2内设有第一阻尼架17,第二支杆9上设有第二阻尼架18,第二阻尼架18上铰接有阻尼器19,阻尼器19的另一端与第一阻尼架17铰接。第二支杆9移动时,带动阻尼器19工作,通过阻尼器19降低第二支杆9所受到的拉伸力,间接缓解摆动支架103与第二支杆9之间的作用力,提高升降器的升降稳定性,延长本升降器的整体使用寿命。
38.本实施例中,器本体1的底部四周处均设有滚轮20。便于移动升降器。
39.本实施例中,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翻转轴21,翻转轴21上套设有盖板22,盖板22盖设于安装腔2的顶端开口处。当液晶屏的顶端缩进安装腔2内时,盖板22绕翻转轴21转动,通过盖板22安装腔2的顶端封闭,避免灰尘进入器本体1内,提高升降器的洁净度。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器本体1上纵向开设有收纳槽23,收纳槽23的顶端贯通,收纳槽23对应设置于翻转轴21的下方,收纳槽23的纵向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盖板22的长度。使用时,带动盖板22转动至收纳槽23内,通过收纳槽23放置盖板22,可使得升降器变薄,便于隐藏盖板22,结构紧凑,提高本升降器的空间利用率。
41.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4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