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5  19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操作人员在对标块粗糙度校准时,由于标块的厚度各异,需要使用不同厚度的参照物来调整标块的高度,然后手持粗糙度仪探针对标块进行粗糙度校准,通常采用的参照物有书籍、纸张、板尺等,有时实在达不到标块需要的高度,就只能用另一手或借助其他工作人员托着参照物直接进行标块粗糙度的校准。
3.现有的粗糙度仪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测量工件高度不同,很难找到相适配的垫块,会影响测量便利性的使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粗糙度仪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测量工件高度不同,很难找到相适配的垫块,会影响测量便利性的使用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形滑槽,所述十字形滑槽的中心固定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四侧均设置有抵紧装置,且若干抵紧装置分别滑动布置在十字滑槽内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一,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移动管,所述移动管的两侧侧面贯穿且转动设置有同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齿条一啮合,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移动管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倾斜连接在稳定板的一侧侧面,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挡板之间设置有调距装置。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使用时启动抵紧装置将需要测量的工件进行抵紧,使得工件不再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转动圆盘,带动转动杆转动,进一步带动齿轮一转动,从而带动移动管在支撑杆上移动,将移动管调节到合适测量工件的位置,停止转动圆盘,将粗糙度仪插入固定装置,启动固定装置对粗糙度仪进行固定,使得粗糙度仪不在进行移动,提高了粗糙度仪的准确性,启动调距装置,推动固定装置移动进行测量,提高工件粗糙度测量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减小了误差。
8.作为优选,所述调距装置包括连通管、齿条二、齿条三、齿轮二、连接块,所述连通管固定设置于稳定板的一侧侧面,所述齿条二和齿条三滑动设置于连通管中,所述齿轮二设置于齿条二和齿条三之间且所述齿轮二分别与齿条二和齿条三啮合,所述连通管的侧面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齿轮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的一侧,所述齿条三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盘,带动连接杆转动,进一步带动齿轮二转动,带动齿
条二和齿条三在连接管中向外滑动,连接块对齿条三的推力进行缓冲和分散,使得齿条三的一端始终施力于固定装置的一侧,固定装置受齿条三的推力向外移动,齿条二对挡板施加推力,由于挡板固定连接在稳定板的一端面上,所述只有固定装置受力向外运动,通过转动转盘,推动固定装置进行测量,提高了粗糙度仪高度调节的便利性。
10.作为优选,所述抵紧装置包括弹簧和夹块,所述夹块滑动设置于十字形滑槽中,所述夹块的一侧和十字形滑槽的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滑动设置于十字形滑槽中,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相对应的凸起上。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夹块施加向后的推力,弹簧受力压缩,凸起对弹簧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弹簧不会从十字形滑槽中脱落,夹块在十字形滑槽中向后滑动,将需要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工件放置于工作台表面,撤去对夹块的推力,弹簧复位,推动夹块在十字形滑槽中向前滑动对工件进行夹紧,使得工件不在进行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c形框、固定框和螺栓,所述c形框固定于稳定板的一侧侧面,所述固定框滑动配合于c形框内,所述螺栓对称且螺纹设置于固定框的上表面。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粗糙度仪插入固定框中,转动螺栓对粗糙度仪进行抵紧,使得粗糙度仪不在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14.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均匀且固定设置有若干橡胶垫。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有杂质的时候,橡胶垫的设置可以抬高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避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直接接触地面提高了平稳性,提高了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的准确性。
16.作为优选,所述圆盘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转柄。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圆盘。
18.有益效果: 转动圆盘,转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圆盘,带动移动管在支撑杆上移动,将移动管调节到合适测量工件的位置,通过转动转盘,通过调距装置推动固定装置移动,对工件进行测量,提高了便利性,凸起对弹簧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弹簧不会从十字形滑槽中脱落,夹块受弹簧推力在十字形滑槽中向前滑动对工件进行夹紧,使得工件不在进行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将粗糙度仪插入固定框中,转动螺栓对粗糙度仪进行抵紧,使得粗糙度仪不在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橡胶垫的设置使得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使用过程平稳,提高了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俯视图;
21.图3为a的放大视图。
22.附图标记:1、工作台;2、十字形滑槽;3、阻挡块;4、抵紧装置;5、支撑杆;6、齿条一;7、移动管;8、转动杆;9、齿轮一;10、圆盘;11、稳定板;12、挡板;13、固定装置;14、调距装置;15、连通管;16、齿条二;17、齿条三;18、齿轮二;19、连接块;20、连接杆;21、转盘;22、弹簧;23、夹块;24、凸起;25、c形框;26、固定框;27、螺栓;28、橡胶垫;29、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下表面均匀且固定设置有若干橡胶垫28,当地面有杂质的时候,橡胶垫28的设置可以抬高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避免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直接接触地面提高了平稳性,提高了粗糙度仪高度调节设备的准确性,工作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形滑槽2,十字形滑槽2的中心固定设置有阻挡块3,阻挡块3的四侧均设置有抵紧装置4,且若干抵紧装置4分别滑动布置在十字滑槽2内部。
25.抵紧装置4包括弹簧22和夹块23,夹块23滑动设置于十字形滑槽2中,夹块23的一侧和十字形滑槽2的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凸起24,弹簧22滑动设置于十字形滑槽2中,弹簧2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相对应的凸起24上,凸起24对弹簧2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弹簧22不会从十字形滑槽2中脱落。
26.使用者使用时对夹块23施加向后的推力,弹簧22受力压缩,夹块23在十字形滑槽2中向后滑动,将需要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工件放置于工作台1表面,撤去对夹块23的推力,弹簧22复位,推动夹块23在十字形滑槽2中向前滑动对工件进行夹紧,使得工件不在进行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27.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一6,支撑杆5上套设有移动管7,移动管7的两侧侧面贯穿且转动设置有同一转动杆8,转动杆8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一9,齿轮一9与齿条一6啮合,转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10,圆盘10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转柄29,转柄29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圆盘10,转动转柄29,带动圆盘10转动,带动转动杆8转动,进一步带动齿轮一9转动,从而带动移动管7在支撑杆5上移动,将移动管7调节到合适测量工件的位置,停止转动圆盘10。
28.移动管7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1,所述稳定板11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倾斜连接在稳定板11的一侧侧面,挡板1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13。
29.固定装置13包括c形框25、固定框26和螺栓27,c形框25固定于稳定板11的一侧侧面,固定框26滑动配合于c形框25内,螺栓27对称且螺纹设置于固定框26的上表面,将粗糙度仪插入固定框26中,转动螺栓27对粗糙度仪进行抵紧,使得粗糙度仪不在移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固定框26与挡板12之间设置有调距装置14。
30.调距装置14包括连通管15、齿条二16、齿条三17、齿轮二18、连接块19,连通管15固定设置于稳定板11的一侧侧面,齿条二16和齿条三17滑动设置于连通管15中,齿轮二18设置于齿条二16和齿条三17之间且齿轮二18分别与齿条二16和齿条三17啮合,连通管15的侧面转动设置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一端与齿轮二18固定连接,连接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1,连接块19固定设置于固定框26的一侧,齿条三17的一端与连接块19固定连接,连接块19对齿条三17的推力进行缓冲和分散,使得齿条三17的一端始终施力于固定框26的一侧,转动转盘21,带动连接杆20转动,进一步带动齿轮二18转动,带动齿条二16和齿条三17在连接管中向外滑动,固定装置13受齿条三17的推力向外转动,齿条二16对挡板12施加
推力,由于挡板12固定连接在稳定板11的一端面上,所述只有固定框26受力在c形框25内向外滑动,通过转动转盘21,推动固定框26移动,带动固定在固定框26内部的粗糙度仪移动对工件进行测量,提高了便利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