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车机余煤导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翻车机系统在火电厂,矿厂等企业应用广泛。在运行中,翻车机压车梁超过车厢,与车厢壁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在翻转的过程中,部分原料积存在该位置,致使火车车厢内残存一定的原料,以c70车厢为例,装载烟煤,一般翻车后,车厢内仍会积存10~20kg作用的余煤,需专人进行清理,造成了原料浪费的同时更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该问题在设有翻车机系统的企业中普遍存在,但未见对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主要原因为增加构件需不对火车车厢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将压车梁与车厢夹角内的原煤导出,减少车厢内的存煤,导煤板与车厢接触的部分由工程塑料制成,成本较低的同时该部分的硬度较低,与火车车厢接触后,不会对车厢结构造成影响,产生磨损的为导煤板的活动部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包括压车梁和导煤板,所述导煤板包括安装在所述压车梁上的第一区段和用于与车厢接触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安装在所述压车梁上,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区段为软质耐磨材料制成的结构件,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压力的液压杆。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包括连接而成的直段和斜段,所述直段与所述压车梁的端部连接,所述斜段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的形状为楔形。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压车梁通过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区段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连接。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区段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区段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通过转动轴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压车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车梁上安装导煤板,明显减少翻车机车厢夹角余煤,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现场安全性。
13.2、将导煤板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使得容易产生磨损的活动
部分成为独立的部分,便于更换,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长。
14.3、将与接触车厢的活动部分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成本较低的同时硬度也较低,与火车车厢接触后,不会对火车车厢产生磨损,符合铁路的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的示意图。
16.图中,100、压车梁;110、缓冲橡胶;200、导煤板;210、第一区段;211、第一固定座;220、第二区段;221、第二固定座;222、转动轴;230、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包括压车梁100和导煤板200,导煤板2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区段210和第二区段220,第一区段210为固定部分安装在压车梁100上,第二区段220为活动部分,与第一区段210转动连接,用于与火车车厢接触,第一区段210和第二区段220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提供压力的液压杆230。
22.需要说明的是,将导煤板200的第一区段210安装在翻车机压车梁 100上在超出车厢接触长度0.1m~0.15m处,翻车机工作时,压车梁100 下压,压车梁100与车厢夹角存有积煤,导煤板200的第二区段220与火车车厢壁面接触,液压杆230压缩保持导煤板200的第二区段220与车厢紧密接触,导煤板200的第二部分转动并向上运动,其下部与车厢壁面贴近,翻转过程中,车厢内积存的余煤从导煤板200表面向下运动,从车厢内流出;与火车车厢接触的第二区段220由软质耐磨材料制成的结构件,不会对火车车厢造成影响,另外压车梁100与车厢接触的部位也设置有缓冲橡胶110,避免压车梁100与车厢之间产生摩擦。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段210包括连接而成的直段和斜段,其中直段与压车梁100的端部焊接在一起,斜段与第二区段220连接,第二区段220的形状为楔形。
24.需要说明的是,直段和斜段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结构,通过直段
结构可便于导煤板200与压车梁100的安装,通过斜段结构可便于匹配楔形结构的活动部分,楔形结构便于对车厢内的余煤导出。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段210与压车梁100通过第一固定座211固定连接,第二区段22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221,液压杆230 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21上。
2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固定座221也会随着第二区段220与火车车厢接触,因此第二固定座221也需要采用软质耐磨材料,而且为使得导煤板200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可将第二区段220和第二固定座 221采用相同的材料,并一体制作。
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座221和第二区段220的材质均采用工程塑料,工程塑料的硬度较低而且价格低廉,可节约生产成本。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段210与压车梁10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煤板200与压车梁100稳固连接;第二区段220与第一区段210通过转动轴222转动连接,使得第二区段220可相对与第一区段210灵活转动,而且方便拆卸,在经过长期使用后,第二区段220产生磨损较大时,更换成本低。
29.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车机压车梁余煤导煤板,翻车机运行时,压车梁下压,压车梁与车厢夹角存有积煤,第二区段与车厢接触受力,围绕转动轴转动并向上运动,液压杆压缩并保持导煤板第二区段与车厢紧密接触,压车梁压车完成后车厢上沿与缓冲橡胶接触,在这个位置上,压车梁仍超出车厢一定距离,形成夹角,翻车机翻转,车厢也向下,压车梁旋转150
°
以上,车厢与压车梁夹角被余煤导煤板挡住,车厢翻转过程中,原有存在夹角内的余煤从导煤板上部流出;通过本技术的导煤板能够明显减少翻车机车厢夹角余煤,不会对火车车厢产生磨损,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长,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现场安全性。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