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
背景技术:
2.茶油,是油茶籽油俗称,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在茶油精炼加工过程中,茶油完成脱臭后需要降温后进行冬化脱脂处理。
3.但现有的茶油,在使用设备进行脱臭的时候,无法对臭味进行中和处理,臭味容易溢出,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茶油品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茶油除臭不够彻底,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以及对茶油品质产生影响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分别安装有进料管和排气筒,所述进料管的内壁卡接有弹板,所述排气筒的内部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的顶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香薰盒,所述排气筒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外壳的正面分别安装有观察窗、拉杆和操作面板,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外壳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加热器和除臭槽,所述除臭槽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除臭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除臭槽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的一侧卡接有挡板,所述冷却室的另一侧连通有输送管。
8.优选的,所述转杆的长度等于十五厘米,所述转杆与驱动电机呈九十度垂直设置。
9.优选的,所述弹板的长度等于进料管的半径,所述弹板采用橡胶材质加工而成。
10.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孔径为五厘米,所述排气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排气孔呈轴对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内侧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位于除臭槽与冷却室交接处。
12.优选的,所述观察窗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观察窗位于外壳正面的中心线上。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通过设置的抽气泵、排气筒和冷却室,实现了对茶油真空除臭,且产生的臭气会被中和,避免了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设置冷却室,能够保证茶油高温除臭后,能够迅速进行降温,避免造成茶油内部营养物质流失,对品质造成
影响,在对茶油进行除臭的时候,工作人员将茶油通过进料管将茶油倒入,茶油进入进料管后,弹板受到压力会向两侧弹开,使得茶油流入到除臭槽内,茶油流入后,弹板重新进行闭合,抽气泵开始进行工作,对除臭槽内部的空气进行排出,使得除臭槽内部呈真空环境,加热器开始进行工作,对茶油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茶油内产生气味的小分子醛酮类物质会开始进行挥发,工作人员再启动风机,挥发的气味分子会进入到排气筒内,香薰盒的气味会和茶油内挥发的气味进行中和,中和后再通过排气孔进行排出,对茶油进行除臭后,工作人员对拉杆进行提起,使得挡板进行提起,使得茶油能够进入到冷却室内降温,避免了茶油长时间高温对内部的营养物质造成流失,降温完毕后再通过输送管流入到出料口进行排出,解决了现有的茶油,在使用设备进行脱臭的时候,无法对臭味进行中和处理,臭味容易溢出,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茶油品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气筒的剖视图。
19.图中:1、外壳;101、弹板;102、抽气泵;103、加热器;104、除臭槽;105、转杆;106、挡板;107、冷却室;108、输送管;109、驱动电机;2、排气筒;201、进气槽;202、风机;203、排气孔;204、香薰盒;3、进料管;4、观察窗;5、底座;6、拉杆;7、操作面板;8、出料口。
20.本实用新型中的仪器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
21.驱动电机:vgf160;
22.抽气泵:tm30b-a;
23.加热器;jrq—11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茶油精炼的脱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分别安装有进料管3和排气筒2,所述进料管3的内壁卡接有弹
板101,所述排气筒2的内部开设有进气槽201,所述进气槽20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202,所述风机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香薰盒204,所述排气筒2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孔203,所述外壳1的正面分别安装有观察窗4、拉杆6和操作面板7,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出料口8,所述外壳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加热器103和除臭槽104,所述除臭槽10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9,所述驱动电机109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杆105,所述除臭槽1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02,所述除臭槽1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室107,所述冷却室107的一侧卡接有挡板106,所述冷却室107的另一侧连通有输送管108。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转杆105的长度等于十五厘米,所述转杆105与驱动电机109呈九十度垂直设置,在对茶油进行加热除臭时,转杆105会对茶油进行搅拌,使得茶油保持流动性,增快茶油的受热速度。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弹板101的长度等于进料管3的半径,所述弹板101采用橡胶材质加工而成,在对茶油加热时,弹板101会对进料管3进行封闭,避免了臭味溢出。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排气孔203的孔径为五厘米,所述排气孔20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排气孔203呈轴对称设置,在对臭味进行中和后,两个排气孔203可以加快排气的速度。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拉杆6的内侧与挡板106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06位于除臭槽104与冷却室107交接处,在对茶油进行除臭后,工作人员可以对拉杆6进行操作,使得挡板106上提,茶油能够快速进入到冷却室107内降温。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观察窗4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观察窗4位于外壳1正面的中心线上,在对茶油进行加热除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4实时进行观察,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在对茶油进行除臭的时候,工作人员将茶油通过进料管3将茶油倒入,茶油进入进料管3后,弹板101受到压力会向两侧弹开,使得茶油流入到除臭槽104内,茶油流入后,弹板101重新进行闭合,抽气泵102开始进行工作,对除臭槽104内部的空气进行排出,使得除臭槽104内部呈真空环境,加热器103开始进行工作,对茶油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茶油内产生气味的小分子醛酮类物质会开始进行挥发,工作人员再启动风机202,挥发的气味分子会进入到排气筒2内,香薰盒204的气味会和茶油内挥发的气味进行中和,中和后再通过排气孔203进行排出,对茶油进行除臭后,工作人员对拉杆6进行提起,使得挡板106进行提起,使得茶油能够进入到冷却室107内降温,避免了茶油长时间高温对内部的营养物质造成流失,降温完毕后再通过输送管108流入到出料口8进行排出,这样就完成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